青年“跨界”當起“臨時”乘務員
早春的九江,春寒料峭。在江西九江火車站的5站台,K1523/4次“共青團號”列車即將載著1052名旅客開往廣西南寧。人群中,身披紅綬帶的王誌鑫,個(ge) 子不高,身姿矯健,他時而抬手引導方向,時而俯身幫抬行李,綬帶上“共青團號歡迎您”的字樣格外亮眼。
從(cong) 九江到南寧,K1523/4次列車跨越1488公裏,橫跨贛、湘、桂三省區,是中國鐵路南昌局在今年春運加開的運行裏程最長、運行時間最長的一趟“共青團號”旅客列車。王誌鑫和另外27名鷹潭工務機械段的團員青年是這趟加開列車的“臨(lin) 時”乘務員,這群平日裏開大機、揮洋鎬、敲螺栓的小年輕,服務起旅客來,暖心又貼心。
“奶奶,7號車廂這邊走,我帶您過去。”看到一名老人腿腳不便,王誌鑫快步上前,一手接過行李,一手攙著老人,將老人送到座位上,並幫忙放置好行李。細心的他,還掏出一張重點旅客的笑臉貼紙貼在這位老人的座位上。這是王誌鑫跟列車長學到的服務技巧,這張小小的貼紙,可以幫助乘務員在巡視車廂時更快速地找到重點旅客,關(guan) 注他們(men) 的情況,及時提供幫助。
剛入路不久的王誌鑫今年第一次以鐵路人的身份參加春運,也是第一次擔當列車乘務員。首次春運便值乘“共青團號”品牌列車,讓他激動又緊張。列車出發前,他就查閱沿途天氣狀況、到站信息,學習(xi) 如何服務重點旅客,早早做足了功課。
為(wei) 了更精準地服務旅客,這趟列車還成立了臨(lin) 時團支部,將團支部職能與(yu) 值乘流程、團員義(yi) 務與(yu) 崗位職責、作用發揮與(yu) 優(you) 質服務相融合,發揮團支部最大服務效能。南鐵團委“青小檸”服務品牌也在K1523/4次“共青團號”列車上持續發光發熱。“用心服務、熱心提醒、誠心幫扶、暖心微笑”青小檸“四心工作法”成了王誌鑫他們(men) 暖心服務的標準守則。
為(wei) 了更好服務旅客,K1523/4次“共青團號”列車在車廂內(nei) 增設了供小朋友讀書(shu) 的“圖書(shu) 角”、給手機免費充電的手機“加油站”,還提供“愛心專(zhuan) 座”“愛心百寶箱”等,讓旅客感受到“共青團號”青年品牌不一樣的服務。
“來,一掃即知,‘碼’上工作,有需要找工作的嗎?”列車從(cong) 南寧站折返時,車廂裏響起了一個(ge) 洪亮的聲音,24歲的楊磊正給旅客分發“青小檸”務工信息卡。廣西地區外出務工人員較多,為(wei) 了方便乘車的務工人員尋找工作,乘務員將列車途經城市的招工信息匯總成一個(ge) 二維碼,旅客隻要掃一掃,就能快速了解當地用工需求。
45歲的王貴鳳今年第一次跟隨老鄉(xiang) 從(cong) 廣西南寧前往江西九江務工,原本打算到九江再找工作的她,在“青小檸”務工信息卡的二維碼裏找到了心儀(yi) 的工作。“真是沒想到,剛才廠子裏就給我打了電話,要是我願意去,出了火車站,就有車子來接。”王貴鳳不停地向楊磊他們(men) 道謝。離家門、上車門、進廠門,一個(ge) 小小的二維碼為(wei) 乘車的務工旅客搭建起新的追夢平台。
“叮咚,您有一份新的求助工單。”“請注意,您有一份新的出警協助。”深夜22時15分,K1524次列車從(cong) 桂林北站開出不久,列車長和隨車乘警的手機終端上分別接到了來自鐵路12306平台和柳州市公安局110報警中心發來的信息,請求乘務組在列車15號車廂35座尋找一名從(cong) 柳州上車的女孩。
接到通知時,負責15車乘務工作的夏芬正在打掃車廂衛生,她快速趕到35座,可座位上並沒有人。夏芬著急起來,她在人群中幾番尋找,最終在廁所裏找到了這名離家出走的15歲女孩。為(wei) 了安撫女孩情緒,夏芬將自己帶的水果和泡麵分給她,還和她拉起家常,並積極與(yu) 女孩父親(qin) 取得聯係。在夏芬的開導下,女孩最終同意在株洲站下車,和父親(qin) 一塊兒(er) 回家。
從(cong) 江西魚米之鄉(xiang) 到廣西八桂大地,這趟列車串起的沿途美景吸引著眾(zhong) 多國內(nei) 外旅客,從(cong) 廣西柳州鐵道職業(ye) 技術學院畢業(ye) 的線路工羅文豪因熱愛旅遊和擅長英語,值乘之際,便當起了列車上的“翻譯官”和“旅遊推介大使”。首次參與(yu) 春運值乘任務的00後乘務員何沁怡則拿起畫筆,給旅客畫像。
“‘共青團號’列車是引領鐵路團員青年勇於(yu) 擔當、實幹建功、涵育精神的重要載體(ti) 和獨有品牌,列車值乘人員都是從(cong) 各單位挑選出的業(ye) 務能力突出的團員青年。”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團委書(shu) 記王榮飛介紹,2019年至今,南鐵青小檸“共青團號”列車已經與(yu) 旅客相伴5個(ge) 春運,今年,除K1523/4次青小檸“共青團號”列車外,南昌電務段、鷹潭供電段、南平工務段等單位同樣積極投入“青”字號品牌創建,一支支青年隊伍佩戴團徽、亮明旗幟、亮出身份,忙碌在春運大潮中。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卓瓊 通訊員 吳朋珊 汪翰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