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望廬山瀑布》:想象超群,前無古人

發布時間:2023-03-06 15:04:00來源: 華西都市報

  □馬睿

  唐玄宗開元十四年(726年)春夏之際,李白沿長江順流而下,初遊廬山(詹鍈《李白詩文係年》),寫(xie) 下《望廬山瀑布二首》。在《望廬山瀑布二首·其二》中,詩人描述了清晨的日光照射在香爐峰上,升起陣陣紫煙。遠遠望去,白色的瀑布就像一條掛在山前的長河。從(cong) 山頂上飛下的激流仿佛長達三千尺,讓人懷疑它是從(cong) 九天之上傾(qing) 落的銀河。

  壹 雲(yun) 霧聚散

  廬山雨水充沛瀑布眾(zhong) 多

  廬山位於(yu) 江南西道江州潯陽縣(今江西九江),原名鄣山。西周時,在今安徽合肥、六安一帶曾有個(ge) 廬子國。戰國時,廬子國被楚國吞並,楚王曾巡遊過廬邑。秦漢時期的廬江縣、廬江國、廬江都以及後來的廬州,都因廬邑和廬子國而得名。後來,廬邑範圍逐漸向南(今安徽宿鬆、江西九江)擴展,境內(nei) 的山遂命名為(wei) 廬山(左丘明《國語·楚語》)。

  廬山北枕長江,東(dong) 臨(lin) 鄱陽湖,自古以來就是長江中下遊地區的一座避暑名山。

  廬山各峰海拔平均在1000米以上,最高峰(漢陽峰)達1474米。山中森林密布,山下江湖環繞,加上常年雨水多,空氣濕度大,使夏季山上山下的氣溫差異較大。每年盛夏,鄱陽湖盆地赤日炎炎,最高氣溫可達39℃以上,而廬山上僅(jin) 有 22.6℃左右,早晚溫度常在15℃-20℃。從(cong) 山下到山上,簡直是兩(liang) 重世界。因此,遊廬山者往往都會(hui) 有“初到恍然,若別造一世界者”(白居易《遊大林寺》)的美妙感覺。

  除涼爽外,瀑布眾(zhong) 多也是廬山的一大特色。廬山頂端因處高空地帶,加上江環湖繞,濕潤氣流在前進中受到山地阻擋,易於(yu) 興(xing) 雲(yun) 作雨。所以,廬山年平均降雨量達1917毫米,一年中平均有雨日達168天,平均有霧日達192天。更奇異的是,廬山雲(yun) 霧常年此出彼沒、變化莫測,增添了無窮妙景。在雨量豐(feng) 沛的條件下,有90多座峰嶺的廬山,因地殼運動和冰川剝蝕,奇峰異嶺夾峙峽穀,自然形成無數陡壁深壑和峭崖淵澗,構成了眾(zhong) 多的瀑床。每到雨季,便形成眾(zhong) 多景觀壯美的瀑布。

  在眾(zhong) 多瀑布中,尤以廬山秀峰最為(wei) 著名,自古便有“廬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數秀峰”的說法。

  秀峰的曆史非常悠久。據《廬山誌》載,南唐元宗李璟(李煜的父親(qin) )少年時曾在此築台讀書(shu) ,即帝位後,為(wei) 紀念這段經曆,在此營建寺廟。因取“開國先兆”之意,故名開先寺。清朝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皇帝第六次南巡,途經廬山,禦筆親(qin) 書(shu) “秀峰寺”賜給住持釋超淵,遂改名為(wei) 秀峰寺,亦稱秀峰。

  在唐代,廬山最有代表性的瀑布便是秀峰(三疊泉瀑布是南宋紹熙二年才被獵人發現)。秀峰由香爐、鶴鳴、雙劍、姐妹、文殊、龜背諸峰組成,不但峰秀,而且瀑秀、峽秀、潭秀、林秀、石秀、寺秀,諸秀匯集,各展其妍。

  香爐峰有紫煙繚繞,鶴鳴峰似鳴鶴飛翔,雙劍峰如利劍插天,姐妹峰若娟娟秀女,文殊峰似菩薩屹立,龜背峰如行龜遇雲(yun) ……千姿百態,玲瓏秀麗(li) ,層巒流翠,風光旖旎,聚盡廬山之美。

  秀峰不僅(jin) 風景優(you) 美,氣候也宜人。宋代文學家洪朋(黃庭堅外甥)曾寫(xie) 道:“山瀑兩(liang) 道瀉,木葉四時春。日暝不知去,魚鳥會(hui) 留人。”(洪朋《洪龜父文集》之《廬山》)

  正因如此,李白感歎道:“予行天下,所遊覽山川甚富,俊偉(wei) 詭特,鮮有能過之者,真天下之壯觀也。”(李白《望廬山五老峰·序》)

  貳 瀑布天落

  李白留詩廬山名氣大增

  李白《望廬山瀑布二首·其二》這首詩所描寫(xie) 的景色,便是秀峰景區的香爐峰和開先瀑布。

  廬山共有4座香爐峰。一在東(dong) 林寺南,名曰北香爐峰;一在秀峰寺後,名曰南香爐峰;一在吳障嶺東(dong) ,名曰小香爐峰;一在淩霄峰西南太平寺後,亦名小香爐峰(馮(feng) 北平、胡操輪編《廬山曆代詩選》)。據專(zhuan) 家考證,李白描寫(xie) 的是北香爐峰附近的景色([日]植木久行《香爐峰與(yu) 廬山的瀑布——關(guan) 於(yu) 兩(liang) 座香爐峰》)。

  香爐峰的峰頂呈尖圓形,終日煙雲(yun) 聚散,宛如一座仙人煉丹的香爐,故而得名。白天,是見不到“生紫煙”奇觀的。隻有在清晨,太陽剛從(cong) 東(dong) 方升起,金色的陽光灑在香爐峰上時,飄蕩在山間的嵐氣才會(hui) 呈現出一種難得的紫色。正所謂:“氣籠其上,則氤氳若香煙。”(釋慧遠《廬山記》)雄偉(wei) 的山峰,遠遠望去,猶如一座擎天而立的香爐。晨曦中,冉冉騰起陣陣霧嵐,縹緲彌漫於(yu) 天地間。在旭日的映耀下,化作紫色的煙霧。

  “日照”之所以生“紫煙”,是因為(wei) 光的折射。瀑布飛濺出的小水滴將太陽光散射,李白恰好看到這道紫色的散射光。水滴隨風飄飄忽忽,如同煙霧,於(yu) 是化作了一陣陣“紫煙”。

  開先瀑布,亦得名於(yu) 開先寺,是一組同源異流的雙瀑,東(dong) 瀑從(cong) 鶴鳴、龜背兩(liang) 峰間奔湧而出,由於(yu) 受到兩(liang) 崖束迫,在跌落中,水流散開,形如馬尾,故名馬尾瀑。西瀑是從(cong) 黃岩山巔傾(qing) 瀉而下,落入雙劍峰頂的大龍潭中,再繞出雙劍峰東(dong) ,緣崖懸掛數百丈,又名黃岩瀑。黃岩瀑布與(yu) 馬尾瀑布匯合後,經青玉峽流入龍潭中。

  在枯水期,開先瀑布的水流量並不大,僅(jin) 為(wei) 一涓涓細流,形似一條玉線從(cong) 崖頂垂落下來。到了夏季,雨水充沛,瀑布水量大增,如大河天降,咆哮奔騰而下。故古人雲(yun) :“開先瀑布,不可量其高遠,奔騰傾(qing) 瀉,若決(jue) 銀河,此天下之絕觀,世間不複更有矣!”(文同《南康軍(jun) 妙明庵記》)

  在李白眼中,水流疑是銀河,其時當值盛夏。

  作為(wei) 詩人,看到如此美景,自然要露一手了。於(yu) 是,李白先用縱橫鋪排的賦體(ti) 寫(xie) 下一首五言古詩——《望廬山瀑布二首·其一(西登香爐峰)》。擱筆後,意猶未盡,又寫(xie) 了這首七言絕句。

  時隔多年,李白還念念不忘地回憶:“瀑布天落,半與(yu) 銀河爭(zheng) 流;騰虹奔電,潨射萬(wan) 壑,此宇宙之奇詭也。其上有方湖、石井,不可得而窺焉。”(李白《秋於(yu) 敬亭送從(cong) 侄耑遊廬山序》)

  這首詩用超乎尋常的想象力刻畫了廬山瀑布令人驚心動魄的雄偉(wei) 形象,李白留詩後,廬山名氣大增。以至於(yu) 後人遊覽廬山時,幾乎都要來看一看香爐峰和開先瀑布,領略一下“日照香爐生紫煙”的美景。

  叁 前無古人

  李白詩句讓人耳目一新

  關(guan) 於(yu) 寫(xie) 廬山瀑布的詩,還有一則有趣的故事。

  100多年後,晚唐詩人徐凝也寫(xie) 了一首詠廬山瀑布的詩:“虛空落泉萬(wan) 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彭定求等《全唐詩》卷四七四《廬山瀑布》)

  這首詩在當時頗有名氣,據說曾達到膾炙人口的地步。後來,徐凝在參加鄉(xiang) 貢考試時,正是憑借此詩戰勝了他的對手張祜,一舉(ju) 獲勝(曾有專(zhuan) 家考證此事不可能發生)。

  又過了300多年,北宋神宗元豐(feng) 七年(1084年),蘇東(dong) 坡從(cong) 黃州調任汝州,途經九江,順道遊覽了廬山。由於(yu) 曾讀過李白的詩,所以蘇軾這次上廬山並不打算作詩。

  一天,有人送上一本陳舜俞所著的《廬山記》給蘇軾。當蘇軾在書(shu) 中讀到李白和徐凝的詩時,不禁啞然失笑。

  很快,蘇軾來到開先寺,住持方丈向他求詩。蘇東(dong) 坡順手寫(xie) 了一首七言絕句相贈,狠狠調侃了一把。詩是這樣寫(xie) 的:“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惟有謫仙詞。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yu) 徐凝洗惡詩。”(蘇軾《東(dong) 坡全集》)

  其實,單就作詩水平來說,徐凝還是不錯的。他的名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徐凝《憶揚州》)也曾名噪一時。隻不過,陳舜俞把他與(yu) 李白的詩放在一起來展示,就差得太遠了。

  蘇軾之所以嘲笑徐凝的作品是“惡詩”,主要是因為(wei) 在李白的詩中,本體(ti) 和喻體(ti) 的事物形象是有機結合的。徐凝的詩則恰恰相反,由於(yu) 想象力缺乏生活現象作為(wei) 根據,所以用來比喻的本體(ti) 和喻體(ti) 顯得生拚硬湊,導致蘇軾給他留下了“至為(wei) 塵陋”的差評。

  而且,在李白之前,從(cong) 來沒有人用“銀河”比喻過瀑布。李詩一出,頓時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徐凝所用的“白練”,北魏酈道元、南齊謝朓、唐代王季友等,都曾用來比喻過瀑布,不僅(jin) 重複,甚至有抄襲之嫌(程千帆《關(guan) 於(yu) 李白和徐凝的廬山瀑布詩》)。

  蘇軾是繼李白後文壇又一位曠世奇才,他在詩中慣於(yu) 運用比喻和想象,後人曾評價(jia) 說:“人所不能比喻者,東(dong) 坡能比喻;人所不能形容者,東(dong) 坡能形容;比喻之後,再用比喻;形容之後,再加形容。”(施補華《峴傭(yong) 說詩》)像蘇軾這樣的比喻高手,自然無法忍受徐凝這樣的作品,將其斥為(wei) “惡詩”倒也在情理中。

  打這以後,前來廬山遊覽的文人墨客就很少以香爐峰和開先瀑布為(wei) 題作詩了,主要還是怕像徐凝一樣留下“惡名”。

  在古往今來的文壇上,“前無古人”的境界偶有所見,但“後無來者”的境界,隻有李白達到了。

  望廬山瀑布二首·其二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華西都市報》 2023年03月06日 A16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