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全國政協委員劉愛平:加快培養建設農業強國的青年人才

發布時間:2023-03-09 11:16: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留不住本地青年也引不來外地人才,村裏‘老農(nong) 民’也多走傳(chuan) 統的‘汗水農(nong) 業(ye) ’路子。”2021年6月,90後團幹部婁正雨被選派至安徽省滁州市來安縣仰山村。駐村以來,她最深刻的感受是“鄉(xiang) 村不缺資源,缺青年農(nong) 業(ye) 人才”。

  近些年,各地在探索引導鄉(xiang) 賢返鄉(xiang) 、挖掘鄉(xiang) 土人才、培育新型職業(ye) 農(nong) 民和建設涉農(nong) 青年幹部隊伍等方麵取得了一定成效。共青團中央也將鄉(xiang) 村振興(xing) 青年人才開發行動列入《共青團做好新時代青年人才培養(yang) 工作的行動計劃》,著力培育鄉(xiang) 村振興(xing) 青年人才。但總體(ti) 上看,我國鄉(xiang) 村人才特別是青年人才較為(wei) 缺乏,距離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的需求差距較大。

  “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關(guan) 鍵在於(yu) 解農(nong) 業(ye) 人才之‘渴’。”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全國政協委員、共青團中央統戰部部長、全國青聯秘書(shu) 長劉愛平提交了一份《關(guan) 於(yu) 培養(yang) 造就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的青年人才生力軍(jun) 的提案》,她認為(wei) ,要實現“汗水農(nong) 業(ye) ”向現代化農(nong) 業(ye) 的轉變,必須持續提升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對青年的吸引力,完善涉農(nong) 青年人才教育培養(yang) 體(ti) 係,培養(yang) 和造就一支懂農(nong) 業(ye) 、愛農(nong) 村、為(wei) 農(nong) 民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青年人才生力軍(jun) ,為(wei)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建設貢獻青春力量。

  提升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對青年人的吸引力

  “農(nong) 村對青年的吸引力不能隻是‘鄉(xiang) 愁’,更要有健全的產(chan) 業(ye) 鏈、良好的職業(ye) 發展前景等硬性吸引力。”劉愛平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由於(yu) 農(nong) 村缺少規模化、集群化產(chan) 業(ye) 支撐,以及激勵機製、流動機製不靈活等原因,回農(nong) 村、幹農(nong) 業(ye) 仍不是大多數青年的選擇。

  對此,浙江省寧波市北侖(lun) 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產(chan) 業(ye) 科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近些年,我們(men) 不斷加大引育‘農(nong) 創客’力度,從(cong) 農(nong) 業(ye) 種植、研究和數字農(nong) 業(ye) 推進等方麵全方位發力,但仍然很難吸引青年在農(nong) 業(ye) 領域創業(ye) 就業(ye) 。”

  南京農(nong) 業(ye) 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金善寶農(nong) 業(ye) 現代化發展研究院研究員李天祥分析,務農(nong) 常被貼上“沒出息”的標簽,加上鄉(xiang) 村物質、精神生活相對匱乏,農(nong) 業(ye) 見效慢、回報低等原因,許多涉農(nong) 專(zhuan) 業(ye) 學生對鄉(xiang) 村工作缺少興(xing) 趣、缺乏信心。

  劉愛平表示,農(nong) 村基礎教育、職業(ye) 教育、高等教育的許多製度設計,都是努力把農(nong) 村優(you) 秀人才往城市、工業(ye) 輸送,弱化了青年人才返鄉(xiang) 入鄉(xiang) 導向。她建議參照教育類院校免費定向師範生的做法,在農(nong) 業(ye) 高等院校以及綜合類院校設立相關(guan) 項目,免費定向培養(yang)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急需的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

  “完善人才服務鄉(xiang) 村激勵機製也尤為(wei) 重要。”劉愛平建議,要優(you) 化青年人才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領域幹事創業(ye) 環境,在項目審批、信貸發放、土地使用等方麵給予優(you) 惠政策,將高素質農(nong) 民納入人才評價(jia) 體(ti) 係,不斷增強農(nong) 業(ye) 青年人才的職業(ye) 認同感和榮譽感。

  完善涉農(nong) 青年教育培養(yang) 體(ti) 係

  “當前鄉(xiang) 村青年人才匱乏,深層次的問題在於(yu) 沒有建立完善的農(nong) 村人才教育培養(yang) 體(ti) 製。”劉愛平表示,我國農(nong) 民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育才用才機製與(yu) 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方向融合不緊密等因素阻礙了農(nong) 業(ye) 現代化發展。據相關(guan) 數據統計,2020年全國農(nong) 林牧漁業(ye) 就業(ye) 人員中初中及以下學曆的占比高達92.7%,“這遠高於(yu) 同期美國、德國、法國等國的數據。”

  95後姑娘陳星遙的返鄉(xiang) 創業(ye) 經曆更直觀地展示了現代化農(nong) 業(ye) 知識對農(nong) 業(ye) 發展的重要作用。2019年,陳星遙留學歸來後,響應當地黨(dang) 委和共青團組織“鄉(xiang) 賢回歸,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號召,帶著先進的數字農(nong) 業(ye) 技術回到家鄉(xiang) 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楓樹嶺鎮源塘村創業(ye) ,建成數字化生態蜂業(ye) 體(ti) 係,將單人養(yang) 殖上限從(cong) 50桶蜂擴充為(wei) 200桶,讓村民更大程度享受到了數字農(nong) 業(ye) 紅利。

  李天祥表示,近年來,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已廣泛引進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化技術與(yu) 現代管理理念,但現有的一些農(nong) 業(ye) 職業(ye) 教育課程仍是重農(nong) 業(ye) 理論研究、輕農(nong) 業(ye) 實踐操作,存在部分教學過程與(yu) 現代化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脫節的情況。

  “農(nong) 業(ye) 職業(ye) 教育要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同頻發展,與(yu) 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農(nong) 村治理等一體(ti) 設計、一並推進。”劉愛平建議,加大對涉農(nong) 職業(ye) 教育支持力度,補齊縣域職業(ye) 教育學校和技能培訓機構短板,糾正不適應現代鄉(xiang) 村發展建設要求的課程和專(zhuan) 業(ye) 設置,及時更新現代農(nong) 藝、現代畜牧、鄉(xiang) 村規劃建設等課程和教材。

  “實現在地農(nong) 民的現代化也同樣重要。”貴州省黔東(dong) 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委副書(shu) 記、縣長徐勃告訴記者,榕江縣更加關(guan) 注以農(nong) 民為(wei) 主體(ti) 的“人的振興(xing) ”。

  對已奮鬥在“三農(nong) ”一線的職業(ye) 農(nong) 民群體(ti) ,劉愛平認為(wei) 應著力將其培育成鄉(xiang) 村振興(xing) 帶頭人,建議在農(nong) 業(ye) 企業(ye) 、農(nong) 民合作社、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一線開展電商、直播等技能培訓,通過舉(ju) 辦農(nong) 業(ye) 行業(ye) 職業(ye) 技能大賽等活動,搭建青年農(nong) 民交流思想、切磋技藝的舞台,形成人才培養(yang) 與(yu) 現代農(nong) 業(ye) 、數字農(nong) 業(ye) 、休閑農(nong) 業(ye) 等新業(ye) 態發展互相促進的良性循環。

  培育專(zhuan) 業(ye) 化涉農(nong) 青年幹部隊伍

  “村幹部擅長和老百姓打交道,但在工作經驗上缺乏創新,尤其是服務在村青年方麵,這恰恰是我們(men) 年輕幹部的優(you) 勢。”婁正雨坦言,駐村以來,為(wei) 克服基層工作“本領恐慌”,她通過走訪農(nong) 戶等方式了解村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情況,幫助引進經濟效益更高的桃樹品種,借助電商直播打造桃品牌,重新打造了仰山村青年誌願服務隊,“村子更有活力,才能吸引更多年輕人回鄉(xiang) 。”

  隨著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全麵推進,像婁正雨一樣的青年幹部紛紛奔赴農(nong) 村一線。“培育一支專(zhuan) 業(ye) 化涉農(nong) 青年幹部隊伍顯得尤為(wei) 重要。”劉愛平建議,加強對農(nong) 村“兩(liang) 委”幹部學曆提升和技能培訓,加大“第一書(shu) 記”等選拔配備力度,有針對性地向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發展重點村派駐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學者,夯實基層青年工作力量。

  2019年年底,浙江省金華市義(yi) 烏(wu) 市創新探索農(nong) 村青年幹部培育工作,實施“一村一青年委員”計劃,即不設戶籍、專(zhuan) 業(ye) 、性別、職業(ye) 限製,麵向全國招募青年致富帶頭人、返(在)鄉(xiang) 創業(ye) 青年、優(you) 秀大學生、退役軍(jun) 人等到農(nong) 村工作,實現每一個(ge) 村、社至少有1名35周歲以下青年進“兩(liang) 委”班子並兼任團組織書(shu) 記。

  “537個(ge) 村(社區)共選舉(ju) 產(chan) 生青年委員685名,2956名優(you) 秀青年納入青年委員預備人選庫。”團義(yi) 烏(wu) 市委書(shu) 記傅鳳麗(li) 介紹,願意回鄉(xiang) 、在鄉(xiang) 、來鄉(xiang) 幹事創業(ye) 的青年群體(ti) 龐大、熱情高漲、本領過硬,關(guan) 鍵在於(yu) 如何打通青年力量回農(nong) 村通道。

  對於(yu) 如何補充、培育農(nong) 村青年工作力量,劉愛平建議,安排選調生到重點村服務曆練,引導在讀大學生、應屆畢業(ye) 生選報協理員職位,提早了解農(nong) 業(ye) 發展情況、堅定服務誌願;機製層麵,創新打通派駐人員進入村級黨(dang) 組織、村民委員會(hui) 、集體(ti) 經濟組織的路徑機製,盡可能讓人才留下來,發揮更大作用。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姍姍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