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保持糧食安全戰略定力

發布時間:2023-03-09 15:17:00來源: 經濟日報

 

  糧食穩產(chan) 增收是保障物價(jia) 平穩運行的“壓艙石”。在國際環境日趨複雜的情況下,要端牢中國人的飯碗,確保消費者吃得飽、吃得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國必須冷靜對待糧食問題,保持糧食安全戰略定力,確保今年糧食產(chan) 量繼續穩定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為(wei) 全年糧食保供穩價(jia) 奠定基礎。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糧食問題再次成為(wei) 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糧食問題之所以“熱”,是因為(wei) 關(guan) 係中國14億(yi) 多人的吃飯問題。在國際環境日趨複雜的情況下,要端牢中國人的飯碗,確保消費者吃得飽、吃得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國必須冷靜對待糧食問題,保持糧食安全戰略定力,穩中求進,積極作為(wei) ,把糧食產(chan) 量產(chan) 能一起抓,確保今年糧食產(chan) 量繼續穩定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為(wei) 全年糧食保供穩價(jia) 奠定基礎,為(wei) 全年經濟增長目標的實現提供重要支撐。

  糧食穩產(chan) 增收是保障物價(jia) 平穩運行的“壓艙石”。2022年,在國際環境風高浪急和國內(nei) 麵臨(lin) 多重超預期因素衝(chong) 擊的情況下,在中央、地方和廣大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糧食高位增產(chan) ,連續8年穩定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人均糧食產(chan) 量創新高,為(wei) 國內(nei) 物價(jia) 持續平穩運行奠定了基礎。2022年,居民消費價(jia) 格指數(CPI)單月漲幅始終沒超過3%,全年漲幅隻有2%,與(yu) 國際高通脹形成鮮明對比。

  目前,我國糧食安全總體(ti) 形勢較好,有能力、有底氣、有條件應對外部衝(chong) 擊,但糧食結構性矛盾仍然比較突出。從(cong) 品種結構看,我國已經實現了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玉米已經連續兩(liang) 年增產(chan) ,但隨著飼料用糧和工業(ye) 用糧需求增加,玉米供需仍然偏緊;去年大豆、油料自給率分別提升了3%和1.6%,但仍然比較低。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穩定麵積、攻克單產(chan) 、力爭(zheng) 糧食多增產(chan) ,特別提出要實施玉米單產(chan) 提升工程,繼續實施大豆油料產(chan) 能提升工程,加力擴種大豆油料。這將有助於(yu) 進一步改善玉米供需關(guan) 係,提高大豆油料自給率。

  萬(wan) 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糧。穩定和擴大糧食播種麵積是實現糧食穩產(chan) 增產(chan) 的基礎。堅持藏糧於(yu) 地戰略,牢牢守住18億(yi) 畝(mu) 耕地紅線,堅決(jue) 製止耕地“非農(nong) 化”,防止耕地“非糧化”。加強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逐步把永久基本農(nong) 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守護管好高標準農(nong) 田,真正把“糧田”變成良田。要通過加強黑土地保護和坡耕地綜合治理,強化幹旱半幹旱耕地、紅黃壤耕地產(chan) 能提升技術攻關(guan) ,持續推動由主要治理鹽堿地適應作物向更多選育耐鹽堿植物適應鹽堿地轉變,不斷挖掘現有耕地潛力,將符合條件的鹽堿地等後備資源適度有序地開發為(wei) 耕地。

  穩糧增產(chan) 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受環境資源的雙重約束,糧食增產(chan) 難度越來越大,科技進步能夠有效破除環境資源約束。2022年我國農(nong) 業(ye) 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2.4%,核心種源和新品種培育、底盤技術、丘陵農(nong) 機等領域都取得了階段性突破。在諸多農(nong) 業(ye) 科技中,良種對糧食增產(chan) 的貢獻率超過45%。未來要強化科技和農(nong) 業(ye) 裝備支撐,加快種業(ye) 、農(nong) 機等科技創新和推廣應用,加強農(nong) 作物病蟲害科學防控,創新農(nong) 技推廣服務方式,推動互聯網、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5G等新型信息技術與(yu) 農(nong) 業(ye) 深度融合,為(wei) 糧食增產(chan) 插上科技的翅膀,讓更多農(nong) 民挑上“金扁擔”。

  糧食比較效益偏低,市場波動風險大。保障糧食安全,不能完全依靠市場調節,也要發揮好政府作用。要實現糧食增產(chan) 的目標,一定要加大糧食生產(chan) 扶持力度。健全“價(jia) 格+補貼+保險”三位一體(ti) 的農(nong) 民種糧收益保障,讓農(nong) 民種糧有錢賺,引導農(nong) 民多種糧種好糧;完善主產(chan) 區利益補償(chang) 機製,加大對產(chan) 糧大縣獎勵力度,讓主產(chan) 區種糧不吃虧(kui) ,調動主產(chan) 區重農(nong) 抓糧積極性。

  糧食是一種特殊商品,易受國內(nei) 外各種因素的影響,加劇糧食波動風險。要以糧食保供穩價(jia) 為(wei) 目標,增強糧食收儲(chu) 調控能力。強化產(chan) 銷銜接,確保糧食產(chan) 得出、賣得好;加強糧食儲(chu) 備和應急保障能力建設,確保重大突發事件發生時糧食供應不斷檔不脫銷;增強全球糧食供應鏈管理能力,確保糧食買(mai) 得到、運得進。樹立增產(chan) 與(yu) 減損並重的理念,推進全鏈條節糧減損,實現糧食“綠色增產(chan) ”,增加糧食有效供給。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