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從“能消費”到“願消費”——點燃消費增長新引擎

發布時間:2023-03-09 15:14: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推動高質量發展】

  嘉賓:

  劉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金維剛(中國社會(hui) 保障學會(hui) 副會(hui) 長,浙江大學國家製度研究院副院長、共享與(yu) 發展研究院研究員)

  王蘊(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主持人:邱玥 劉坤 魯元珍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ti) 學習(xi) 時強調:“建立和完善擴大居民消費的長效機製,使居民有穩定收入能消費、沒有後顧之憂敢消費、消費環境優(you) 獲得感強願消費。”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居民收入增長與(yu) 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多渠道增加城鄉(xiang) 居民收入。穩定大宗消費,推動生活服務消費恢複。怎樣才能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如何解決(jue) 消費能力不足的問題?本刊特邀請權威專(zhuan) 家進行圓桌對話,為(wei) 擴大內(nei) 需建言獻策。

  有穩定收入能消費

  主持人: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如何才能增加城鄉(xiang) 居民收入、持續提高消費能力?

  劉濤:居民消費能力,從(cong) 根本上取決(jue) 於(yu) 收入水平,而收入又離不開就業(ye) 的支撐。因此,擴大居民消費要把就業(ye) 、收入、消費作為(wei) 一個(ge) 整體(ti) 來考慮。通過促進更高質量更充分的就業(ye) ,在勞動生產(chan) 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增長,從(cong) 而為(wei) 居民“能消費”奠定堅實的根基。

  金維剛:要實現“使居民有穩定收入能消費”的目標,關(guan) 鍵在於(yu) 確保國民經濟持續穩步發展。隨著穩經濟政策措施效應進一步顯現,疊加疫情影響消退等有利因素,企業(ye) 複工複產(chan) 、複商複市加快,我國經濟景氣水平繼續回升。當前要鞏固經濟恢複的基礎,推動各經濟指標穩中有升、持續向好,加快釋放市場需求,增強市場主體(ti) 發展的活力和信心。國民經濟逐步恢複正常並穩定增長,能創造越來越多的就業(ye) 機會(hui) ,使廣大勞動者獲得比較穩定的收入來源,從(cong) 而提升居民消費需求和消費能力,不斷擴大內(nei) 需,為(wei) 振興(xing) 國民經濟提供堅實的社會(hui) 基礎。

  劉濤:隨著疫情防控措施的不斷優(you) 化,通過穩定收入來擴大消費具備有利條件,同時也需要從(cong) 多個(ge) 方麵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一是合理增加勞動報酬。健全與(yu) 地方經濟發展、物價(jia) 水平及社會(hui) 平均工資水平等因素相適應的工資正常增長機製和動態調整製度,完善工資指導線、企業(ye) 薪酬調查和信息發布製度,建立知識、技術、管理等創新要素由市場評價(jia) 貢獻、決(jue) 定報酬的機製。二是將疫情以來鼓勵新就業(ye) 形態和支持靈活用工等做法機製化。打破各種不合理限製,支持和規範發展新就業(ye) 形態,建立促進多渠道靈活就業(ye) 機製,鼓勵傳(chuan) 統行業(ye) 跨界融合、業(ye) 態創新,為(wei) 穩定和擴大就業(ye) 創造新渠道。三是提高勞動者的人力資本水平。以市場需求為(wei) 導向,發揮企業(ye) 職業(ye) 技能培訓的主體(ti) 作用和職業(ye) 院校培訓的資源優(you) 勢,加強勞動者職業(ye) 技能和數字素養(yang) 培訓。四是推進個(ge) 人所得稅改革。進一步完善專(zhuan) 項附加扣除政策,提高子女教育、房貸利息或房租等扣除標準,研究擴大中低檔稅率級距範圍。

  王蘊:著力擴大有收入支撐的消費需求是擴大內(nei) 需的應有之義(yi) ,也是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應多渠道增加城鄉(xiang) 居民收入、持續提高消費能力,要堅持經濟發展的就業(ye) 導向,多措並舉(ju) 穩就業(ye) 。調整優(you) 化階段性減負穩崗擴就業(ye) 政策。加快完善重點群體(ti) 就業(ye) 支持政策體(ti) 係,加強針對性職業(ye) 技能培訓,做好就業(ye) 公共服務。落實完善促進創業(ye) 帶動就業(ye) 、多渠道靈活就業(ye) 的政策,提高就業(ye) 保障水平。健全生產(chan) 要素由市場評價(jia) 貢獻、按貢獻決(jue) 定報酬的體(ti) 製機製。保護勞動所得,健全勞動者工資決(jue) 定、合理增長和支付保障機製。全麵落實以增加知識價(jia) 值為(wei) 導向的收入分配政策。充分體(ti) 現技術、知識、管理、數據等要素的價(jia) 值。同時,拓寬居民財產(chan) 性收入渠道。鼓勵金融機構創新更多適應家庭財富管理需求的金融產(chan) 品,增加居民投資收益。深化農(nong) 村土地製度改革,賦予農(nong) 民更加充分的財產(chan) 權益。

  沒有後顧之憂敢消費

  主持人:社會(hui) 保障與(yu) 消費的關(guan) 係日益密切。未來生活是否有足夠保障,成為(wei) 老百姓是否敢消費的一個(ge) 重要考量。

  金維剛:做到“沒有後顧之憂敢消費”,不僅(jin) 需要讓老百姓擁有穩定的收入,而且需要強大的社會(hui) 保障作為(wei) 後盾,免除老百姓的後顧之憂。通過不斷擴大社會(hui) 保障覆蓋麵、逐步提高各項社會(hui) 保障待遇水平,織密紮牢社會(hui) 安全網,就能夠為(wei) 廣大居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從(cong) 而釋放廣大居民的潛在消費需求和消費能量。

  王蘊:在收入持續增加的基礎上,居民敢不敢將更多收入用於(yu) 當期消費而非預防性儲(chu) 蓄,在很大程度上取決(jue) 於(yu) 未來生活是否有足夠保障,這就要求加快健全社會(hui) 保障製度。要通過推動基本養(yang) 老保險提級擴麵,盡快實現企業(ye) 職工養(yang) 老保險全國統籌。積極發展企業(ye) 年金、職業(ye) 年金,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yang) 老保險,發揮好補充養(yang) 老保障作用。通過完善基本醫療保險製度,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製度,切實減輕居民大病醫療支出負擔。支持商業(ye) 健康保險發展,鼓勵醫療互助,提高補充醫療保障水平。此外,要根據經濟社會(hui) 發展情況,動態調整社會(hui) 保障待遇核定標準和基本水平,使保障水平“與(yu) 時俱進”。

  劉濤:總的來看,當前居民消費信心還處在恢複過程中,要著力從(cong) 兩(liang) 個(ge) 方麵下功夫。一方麵,將促消費作為(wei) 積極財政政策加力提效的優(you) 先重點。財政政策傳(chuan) 導鏈條相對較短,針對性更強,加大對消費的支持力度,特別是增加醫療、養(yang) 老、教育等民生消費性支出,有利於(yu) 提振消費信心,促進供需雙側(ce) 加快改善。另一方麵,完善城鄉(xiang) 統一、更高水平的社會(hui) 保障製度。加快構建多層次養(yang) 老保險體(ti) 係,總結個(ge) 人稅收遞延型商業(ye) 養(yang) 老保險試點經驗並適時推廣。堅持“房住不炒”定位,改革完善住房市場體(ti) 係和保障體(ti) 係,降低居民債(zhai) 務負擔。推進農(nong) 民工市民化,健全以居住證為(wei) 載體(ti) 、與(yu) 居住年限等條件相掛鉤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製。

  金維剛:要進一步深化住房製度改革,在倡導租售並舉(ju) 的同時,切實加強保障性住房、公共廉租房建設,讓越來越多的居民能夠買(mai) 得起或租得起房,能夠安居樂(le) 業(ye) ,能夠將過去大量用於(yu) 買(mai) 房或還房貸的資金用於(yu) 日常生活中其他更多的消費需求。這將有利於(yu) 重新激活居民消費市場,並釋放出巨大的消費能量,從(cong) 而有效地拉動內(nei) 需,促進國民經濟的良性運行和蓬勃發展。

  消費環境優(you) 獲得感強願消費

  主持人:居民消費意願和消費行為(wei) 不僅(jin) 需要不斷增加居民收入來提高社會(hui) 購買(mai) 力,而且需要營造優(you) 越的消費環境,增強消費的獲得感。

  王蘊:要讓居民獲得感強願消費,使潛在需求轉化為(wei) 實際消費活動,實現供需有效匹配,應做到讓居民在消費場景中更安心、舒心和放心。目前,國內(nei) 產(chan) 品和服務供給質量還不能很好滿足個(ge) 性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消費環境還不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機製有待健全,消費安全、及時和便利性還有待提高,這些都製約了居民消費獲得感的增強。

  金維剛:消費環境不僅(jin) 包括外在的消費品供給、消費場所、消費方式、消費成本、消費政策等,而且包括消費帶來的實惠、滿足、愉悅和幸福。實際上,居民消費不僅(jin) 是一種物質消費,也是一種精神享受。因此,擴大居民消費,不僅(jin) 需要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而且需要重視和滿足廣大居民消費的精神需求,讓廣大居民在消費中體(ti) 驗到精神上的獲得感、滿足感、幸福感,讓消費更加充實而快樂(le) 。

  劉濤:近年來,各級政府大力推進消費環境建設,取得明顯成效。但也要看到,隨著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個(ge) 性化以及消費業(ye) 態、模式創新不斷湧現,消費環境建設仍有一些短板和不足。為(wei) 此,要進一步完善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推進商品和服務標準體(ti) 係建設,支持有條件的行業(ye) 協會(hui) 、產(chan) 業(ye) 技術聯盟牽頭製定滿足市場需要的標準。健全小額訴訟救濟機製,加大互聯網領域消費者權益保護力度。加強消費領域信用信息采集、整合和共享,強化評價(jia) 結果應用。在堅持包容審慎原則和堅守質量安全底線的基礎上,根據消費新業(ye) 態新模式發展的需要,完善必要的準入條件,降低供求雙方質量信息的不對稱。

    王蘊:未來,要以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wei) 立足點,多管齊下持續提高居民消費獲得感。一是要著力提升產(chan) 品和服務質量。加強質量強國建設,加快健全產(chan) 品和服務質量標準體(ti) 係,包括建立健全全國統一的強製性國家標準體(ti) 係,繼續推進消費品國內(nei) 外標準接軌工程,健全旅遊、養(yang) 老、家政、文化等服務業(ye) 標準體(ti) 係等。同時,適應國貨消費加快發展趨勢,深入實施品牌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品牌強國。二是要加快改善消費環境。在嚴(yan) 守安全底線前提下探索創新監管模式,優(you) 化線上線下消費有機融合、不同領域消費跨界融合的監管體(ti) 係,鼓勵及時響應需求的供給創新。協同推進新型消費與(yu)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傳(chuan) 統設施數字化改造,鼓勵創新消費場景。三是要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探索建立消費者集體(ti) 訴訟製度。健全缺陷產(chan) 品召回、產(chan) 品傷(shang) 害監測、產(chan) 品質量擔保等製度,完善多元化消費維權機製和糾紛解決(jue) 機製。加快建立假冒偽(wei) 劣產(chan) 品懲罰性巨額賠償(chang) 製度。強化經營者保護消費者權益的自覺性,完善消費者和社會(hui) 監督評價(jia) 機製,探索構建消費者保護共治體(ti) 係。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