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學習英雄戰史 爭當強軍先鋒——武警第二機動總隊某支隊開展“紅色家譜”整理工程側記

發布時間:2023-03-16 15:50: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渡海時,我們(men) 將手榴彈和炸藥放在木盆裏,槍支舉(ju) 過頭頂,搶灘登陸後立即發起衝(chong) 鋒……”不久前的一天,武警第二機動總隊某支隊“大嶝島戰鬥模範連”學習(xi) 室內(nei) ,官兵正聆聽九旬老兵楊雲(yun) 成講述當年戰鬥經曆,一場以職責使命為(wei) 主題的討論隨後熱烈展開。

  活動現場,大隊教導員曾偉(wei) 難掩心中激動。去年大隊在網上了解到老兵楊雲(yun) 成的事跡,曾偉(wei) 立即感到這是難得的教育素材。在機關(guan) 支持下,大隊主動與(yu) 當地街道辦、老人家屬取得聯係,確認無誤後協調電視台登門采訪,收集口述材料,這才有了本文開頭的一幕。

  “支隊前身各部隊轉戰東(dong) 北、華北、華中10餘(yu) 個(ge) 省份,曆史底蘊豐(feng) 厚,是官兵學習(xi) 教育的生動教材。”該支隊領導介紹,他們(men) 開展“紅色家譜”整理工程,成立專(zhuan) 班編修隊史冊(ce) ,結合基層榮譽室(牆)、史館布局調整等時機,區分光輝曆程、英模名錄、經典戰例類別,廣泛征集文物史料。同時,組織“訪前輩、話傳(chuan) 統、憶軍(jun) 史”活動和“重走征戰之路,追尋精神坐標”活動,發動官兵走訪軍(jun) 史場館、戰鬥遺跡等紅色景點,從(cong) 先輩的英雄事跡中汲取立足崗位保打贏、矢誌奮鬥強軍(jun) 的不竭動力。

  在某中隊榮譽室內(nei) ,一份1949年《解放日報》的報道《追記雙滬村之戰——大嶝島戰鬥通訊》格外顯眼,閱讀這篇報道,讓人仿佛一下子回到了當年炮火紛飛的戰場上:麵對敵人進攻,六連排長王嘉謀大喊:“打到一槍一彈也要堅持下去!”戰士劉孟林血流滿麵,仍端槍怒射;排長孟繁明沉著冷靜,甩出手榴彈炸翻五個(ge) 敵人……

  說起報紙背後的故事,作為(wei) 曆史迷的宣傳(chuan) 幹事林濱滔滔不絕:去年在某網購平台,他發現報紙後立即買(mai) 下,可仔細研讀後卻犯了難,文中並未指明具體(ti) 單位。隨後他研究曆史地圖,查閱書(shu) 籍資料,並和家住大嶝島的排長鄭萬(wan) 欣實地求證,最終厘清了戰鬥曆程。“用工匠精神對待曆史,是我們(men) 的責任!”他說。

  如今,修家譜、學隊史已成為(wei) 支隊官兵的自覺行動。在整理史料基礎上,他們(men) 借助文藝情景課、讀書(shu) 分享會(hui) 、主題辯論賽、短視頻創作等形式,常態開展紅色講解員下基層和“說說中隊傳(chuan) 家寶”活動,官兵不忘初心、矢誌強軍(jun) 的動力更加堅定。

  “上世紀80年代,官兵奮戰900個(ge) 日夜,提前20天完成福州鼓山隧道施工任務……”去年8月,支隊創作的“曬隊史、尋初心”Vlog視頻在全網推送,講解員曾寶玲將隊史故事娓娓道來,引來官兵紛紛點讚轉發。攝製時,曾寶玲有幸親(qin) 手觸摸到隊史館裏的“文物”:施工用的風鑽、竹編安全帽、頭燈……“我要向先輩學習(xi) !”她暗下決(jue) 心,要把支隊的光榮傳(chuan) 統傳(chuan) 承好。

  今年年初,她參加上級組織的通信裝備操作集訓,麵對陌生的機上操作課目,她主動請教,鑽研教材,反複練習(xi) ,最終取得了優(you) 異成績。“先輩們(men) 出生入死都不怕,這點挑戰算什麽(me) !”曾寶玲說。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