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兩會聲音助力中華文化“走出去”

發布時間:2023-03-22 15:50: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代表委員們(men) 積極建言獻策,為(wei) 助力中華文化“走出去”貢獻智慧與(yu) 力量。

  兩(liang) 會(hui) 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廣東(dong) 美協主席、廣東(dong) 畫院院長林藍,總會(hui) 向其他代表介紹懸掛在人民大會(hui) 堂迎賓廳的巨幅國畫《江山如此多嬌》。她驕傲地說,“這幅名作,是廣東(dong) 美術大家關(guan) 山月和當代著名畫家傅抱石共同創作的。”

  嶺南畫派根脈遍及港澳、海外,牽動著全球中華兒(er) 女的文化鄉(xiang) 愁,已成為(wei) 具有重大國際影響力的中國畫流派之一。20世紀80年代,廣東(dong) 畫院院長關(guan) 山月與(yu) 黎雄才,以及香港的趙少昂、楊善深,曾合作繪就百餘(yu) 幅一脈相承又各具風格的畫作,至今仍是一段佳話。

  在林藍看來,粵港澳大灣區是中西方文明交流、交融、交匯之地,而嶺南畫派則是粵港澳文化交融的產(chan) 物。“大作”是立身之本,“大家”是“大作”得以延續的重要力量,而“大展”則是聯通海內(nei) 外藝術家、推進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載體(ti) 。

  對此,林藍在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建議,瞄準“大作”孵化培育工程,建議國家以更大力度支持在粵港澳大灣區打造一批具有中國氣派、聚焦時代主題的精品力作。聚焦“大家”重點培養(yang) 工程,加大粵港澳大灣區名家大師和優(you) 秀中青年美術人才的培養(yang) 與(yu) 推介力度。推動更多國字號“大展”落戶大灣區,舉(ju) 辦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大展覽活動,傳(chuan) 播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

  作為(wei) 全國人大代表,林藍認為(wei) 這是一個(ge) 從(cong) “小我”到“大我”的轉變。如同她所從(cong) 事的美術創作事業(ye) ,大題材能把“小我”擴展到更大的平台、更大的內(nei) 容、更大的畫幅。“文藝工作者自身隻是其中的一朵小水花而已,但是一定要具備這朵小水花的分量、努力和價(jia) 值,如此我們(men) 才能為(wei) 這個(ge) 大事業(ye) 作出自身的貢獻。”

  文學是文化的重要載體(ti) 。有研究顯示,近年來,中國網絡文學受到眾(zhong) 多海外讀者關(guan) 注,成為(wei) 中國文化“出海”的新渠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家協會(hui) 副主席閻晶明長期從(cong) 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與(yu) 評論,他同時也以開闊的視野和鮮活的思維,關(guan) 注新興(xing) 的文藝形式。過去5年,閻晶明帶來多份提案,為(wei) 網絡文學行業(ye) 發展建言獻策。他曾建議,鼓勵網絡文學創新發展,呈現中國好故事,打造全球年輕人喜聞樂(le) 見的IP產(chan) 品。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閻晶明帶來的提案的主題是“加強網絡文學版權保護,提升中國文化國際傳(chuan) 播競爭(zheng) 力”。閻晶明表示,網文出海可以向世界展現出一個(ge) 既擁有悠久曆史,又自信、現代的中國形象。中國網文為(wei) 何能出海?閻晶明說,一方麵,網絡文學是一種民間的、自然的、貼切的交流和表達形式;另一方麵,網絡文學具有當下性,通過網絡文學,海外讀者能夠了解中國人的想法和思維。

  但閻晶明也觀察到,中國網絡文學“揚帆出海”之時,其國內(nei) 發展卻一直遭受盜版困擾。盜版平台、搜索引擎和應用市場被稱作是壓在網絡文學行業(ye) 身上的“三座大山”。因此,他建議:推動落實“黑白名單”製度,定期公示侵權盜版網絡服務商“黑名單”;提高盜版打擊和懲賠力度,提高盜版侵權行為(wei) 的違法犯罪成本;提供專(zhuan) 業(ye) 力量,支持中國網絡文學企業(ye) 跨境維權。

  2023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東(dong) 方演藝集團藝術家委員會(hui) 副主任郭蓉看來,10年來,“一帶一路”建設碩果累累,但目前,圍繞“一帶一路”倡議的舉(ju) 措多側(ce) 重於(yu) 基礎建設、經貿往來等方麵,在文化方麵的推動力度還不夠,缺乏係統性和有效機製。因此她建議,利用數字技術推動文化絲(si) 路建設,探索建立元宇宙絲(si) 綢之路新空間。以圖文、視頻、音頻等形式,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家的音樂(le) 、舞蹈、美術、文學、戲劇、電影等文藝作品予以分類展示。開展信息交流、數字共享,高速、高效地提升文化藝術智能化傳(chuan) 播。

  郭蓉還建議,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推動舉(ju) 辦絲(si) 綢之路專(zhuan) 題文化活動。適時推出絲(si) 綢之路數字藝術創作平台計劃,鼓勵各國藝術家根據各自文化背景進行藝術表達,創作絲(si) 綢之路主題數字藝術作品,展示沿線國家自然和人文景觀以及“一帶一路”發展最新成就,描繪未來新“絲(si) 綢之路”的發展願景。

  作為(wei) 中國東(dong) 方演藝集團的一級演員,郭蓉一直以歌唱者的身份行走在中外文化交流的道路上。早在1996年,郭蓉就曾去往東(dong) 歐五國演出交流。“一開始國外觀眾(zhong) 不知道我們(men) 是誰,後來逐漸愛上了我們(men) 的表演,這就是文化和藝術的力量。我希望能一直通過藝術在中國與(yu) 世界之間搭起一座友誼的橋梁。”郭蓉說。

  去年,中國東(dong) 方演藝集團聯合故宮博物院創作的舞劇《隻此青綠》在年輕人中掀起國風熱潮。郭蓉認為(wei) ,這就是當代藝術表現手段融入傳(chuan) 統文化的創新表達。要讓傳(chuan) 統文化“出圈”“出海”,要做到守正創新,為(wei) 傳(chuan) 統文化賦予年輕的藝術表達形式和時尚審美。今年,《隻此青綠》計劃走出國門。她希望,通過線上線下的文化藝術交流活動,讓更多國外觀眾(zhong) 認識中國、了解中國文化。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 沈傑群 張詩童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