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產業鏈安全可靠 激活企業創新活力
近年來,提升重點產(chan) 業(ye) 的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被提上了更高的高度。4月2日,“第二屆中國產(chan) 業(ye) 鏈創新發展峰會(hui) ”上,多位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推進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和國際競爭(zheng) 力穩步提升是建設中國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重點,應加快培育具有產(chan) 業(ye) 鏈控製力的“鏈主”企業(ye) ,發揮中小企業(ye) 在產(chan) 業(ye) 創新強鏈穩鏈中的支撐作用,全麵釋放各類經營主體(ti) 活力。
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鏈水平明顯提升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副司長常國武表示,近年來,相關(guan) 部門全力以赴保障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大力推進產(chan) 業(ye) 鏈補鏈強鏈,加快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支撐體(ti) 係建設,不斷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帶動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常國武介紹,2022年,我國製造業(ye) 增加值達到33.5萬(wan) 億(yi) 元,占全球比重近30%。其中,高技術製造業(ye) 、裝備製造業(ye) 占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比重分別從(cong) 2012年的9.4%、28%提高到2022年的15.5%、31.8%,為(wei) 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撐。
產(chan) 業(ye) 鏈水平有所提升從(cong) 當天發布的《工業(ye) 基礎指數(2022)》也能看出。對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十大重點工業(ye) 領域產(chan) 業(ye) 鏈情況進行評價(jia) 研究顯示,2021年十大領域工業(ye) 基礎指數為(wei) 31.68,較2020年上漲3.66,工業(ye) 基礎能力提升幅度為(wei) 近年之最。
“近年來工業(ye) 基礎指數一直呈上升趨勢。”中國企業(ye) 聯合會(hui) 標準化工作委員會(hui) 副主任、中關(guan) 村中慧先進製造產(chan) 業(ye) 聯盟專(zhuan) 家委主任陳玉濤表示,隨著我國對產(chan) 業(ye) 鏈重視程度的不斷提升和研發投入的增加,國內(nei) 相關(guan) 行業(ye) 已取得一定突破和成就。以新能源產(chan) 業(ye) 為(wei) 例,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鏈中的262個(ge) 重點環節,國內(nei) 廠商可供給的環節比例已達85.88%,其中,關(guan) 鍵環節自主供給率已達52%。
產(chan) 業(ye) 基礎能力建設是重中之重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產(chan) 業(ye) 基礎專(zhuan) 家委主任委員陳學東(dong) 表示,製造業(ye) 是實體(ti) 經濟的基礎,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是製造業(ye) 的筋骨血脈,是穩住經濟大盤、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從(cong) 目前來看,我國製造業(ye) 在一些產(chan) 業(ye) 領域已處於(yu) 世界領先地位,同時也存在部分行業(ye) 處於(yu) 全球價(jia) 值鏈中低端。
“‘十四五’至‘十六五’是我國重大裝備製造業(ye) 由大變強的關(guan) 鍵時期。”陳學東(dong) 表示,緊盯“短板”和“痛點”,強化戰略導向,圍繞產(chan) 業(ye) 鏈“短板”和創新鏈“痛點”進行重點布局,在基礎材料、核心零部件、重大裝備、先進科學儀(yi) 器和工業(ye) 軟件等重大產(chan) 業(ye) 領域,發揮新型舉(ju) 國體(ti) 製優(you) 勢,調動企業(ye) 自主研發積極性,發揮資本的積極作用,不斷提高創新要素市場化配置能力。通過科技賦能,使強企更強、優(you) 勢產(chan) 業(ye) 更優(you) 、不斷向價(jia) 值鏈高端邁進。
對此,常國武透露,我國將夯實產(chan) 業(ye) 鏈發展基礎,實施產(chan) 業(ye) 基礎再造工程。發展一批核心基礎零部件、基礎元器件、基礎材料、關(guan) 鍵基礎軟件和先進基礎工藝,突破一批基礎產(chan) 品,強化一條龍應用示範。加快國家製造業(ye) 創新中心建設布局,創建一批產(chan) 業(ye) 基礎共性技術中心,健全產(chan) 業(ye) 科技創新體(ti) 係。
中國工程院院士、鋼鐵研究總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幹勇表示,實施產(chan) 業(ye) 基礎再造工程,還應建設先進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集群和產(chan) 業(ye) 鏈集群的新型科技支撐體(ti) 係,引導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從(cong) 沿海地區向我國中西部地區有序轉移,把優(you) 勢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的產(chan) 業(ye) 鏈留在中國,防範產(chan) 業(ye) “空心化”。
進一步激活中小企業(ye) 創新活力
幹勇表示,“專(zhuan) 精特新”中小微企業(ye) 是基礎材料、核心零部件和元器件、基礎工業(ye) 軟件等領域的探索者和踐行者,可促進產(chan) 業(ye) 基礎能力的快速提升,助力打好產(chan) 業(ye) 鏈現代化攻堅戰。
據工信部統計,90%以上的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集中在工業(ye) “四基”領域,在核心零部件、元器件、關(guan) 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產(chan) 業(ye) 技術基礎,可以集中力量圍繞一個(ge) 材料或者一個(ge) 器件進行深入的研發和生產(chan) 。
“過去40年我們(men) 走的是‘市場換技術’。”幹勇說,現在我們(men) 已經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應加快現代化產(chan) 業(ye) 鏈的建設,著力補短板、鍛長板、強基礎,推進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和國際競爭(zheng) 力穩步提升。
幹勇建議,建立中小企業(ye) 群公共技術服務平台。探索以產(chan) 業(ye) 集群為(wei) 載體(ti) 的製造業(ye) 新型創新生態,打造若幹世界一流現代產(chan) 業(ye) 鏈。同時,建立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評估機製,建立產(chan) 業(ye) 鏈關(guan) 鍵環節國內(nei) 企業(ye) 備選名單,著力扶持產(chan) 業(ye) 鏈關(guan) 鍵環節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備選企業(ye) 。
“構建多要素、可持續的科技金融鏈網,構建基於(yu) 國家信用的長期資本鏈以支撐研發鏈,結合國家重大項目,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jue) 定性作用引導應用端多元化社會(hui) 資本反哺研發端。”幹勇說。
常國武表示,加強優(you) 質企業(ye) 梯隊培育,支持大企業(ye) 發揮引領帶動作用,推動創新型中小企業(ye) 向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製造業(ye) 單項冠軍(jun) 企業(ye) 、製造業(ye) 領航企業(ye) 逐級躍升。實現先進製造業(ye) 集群發展專(zhuan) 項行動,在重點領域培育一批各具特色、優(you) 勢互補、結構合理的先進製造業(ye) 集群。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