殯葬行業的年輕人:對抗恐懼 期待尊重
編者按
清明節,是一個(ge) 祭祀祖輩,緬懷和追思親(qin) 人的時節。每到這個(ge) 時節,殯葬行業(ye) 的從(cong) 業(ye) 者常常被提起。如今,數字科技殯葬行業(ye) 出現新業(ye) 態,對殯葬行業(ye) 的人才培養(yang) 提出了新的挑戰。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陸續走進殯葬行業(ye) ,盡管他們(men) 需要與(yu) 恐懼對抗,也會(hui) 遇到誤解、偏見甚至歧視,但是他們(men) 逐漸被接受,得到社會(hui) 的尊重。今天,我們(men) 聚焦這個(ge) 行業(ye) 及這個(ge) 行業(ye) 裏的年輕人。
“見了太多的死亡方式,覺得天上掉個(ge) 花瓶就能把我砸死。”在重慶一家殯儀(yi) 館工作了15年的李娟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那是她剛工作時的心態,逝者家屬哭,她也忍不住跟著哭。
如今,李娟似乎已“參透生死”:不管哪一種死亡形式,死亡本身都是一個(ge) 自然現象。她在與(yu) 逝者家屬接觸時,努力說服他們(men) 理解生老病死的過程。即使家屬因激動發脾氣,李娟也可以平靜地與(yu) 之溝通,“更能理解家屬們(men) 的心理處境”。
前段時間,“00後女生當守墓人”被社會(hui) 熱議,話題的女主人公譚春燕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表示,她看到的網絡評論都是友好的,曾經不理解的親(qin) 戚們(men) 看到後也轉向支持,許多陌生的網民還表達了“羨慕之情”。
民政部《2021年民政事業(ye) 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21年年底,全國共有殯葬服務機構4373個(ge) 、職工8.7萬(wan) 人。近年來,越來越多的90後、00後陸續走進殯葬行業(ye) ,與(yu) 這一行的前輩們(men) 相比,盡管他們(men) 一樣需要與(yu) 恐懼對抗,也會(hui) 遇到誤解、偏見甚至歧視,但是他們(men) 受社會(hui) 和家庭的接受度逐漸升高。
暴利?沒有,那是非法
暴利——這是外界對殯葬業(ye) 誤解最多的。
受傳(chuan) 統生死觀、鬼神文學和影視劇影響,普通人與(yu) 殯葬行業(ye) 保持著距離。楊海波於(yu) 2009年創建了這一殯葬行業(ye) 的求職招聘網站,幫助職業(ye) 院校的殯葬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生、有意向進入殯葬行業(ye) 的求職者尋找對口工作,他對殯葬行業(ye) 的現狀和發展了解得很清晰。他發現,甚至剛接觸殯葬的學生也相信會(hui) 掙很多錢。
重慶城市管理職業(ye) 學院民政與(yu) 社會(hui) 治理學院副教授魏加登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表示,殯葬行業(ye) 從(cong) 業(ye) 者工資不算太高,剛畢業(ye) 的學生月工資收入多在4500元-7000元,並且行業(ye) 內(nei) 不同單位之間的競爭(zheng) 非常激烈。
幾名走上工作崗位的畢業(ye) 生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們(men) 的工資根據崗位不同有高有低,多數會(hui) 比當地平均工資要高一些,但從(cong) 來沒聽說過月入好幾萬(wan) 元的人,除非利用非法“殯葬一條龍服務”,牟取不正當利益。
“殯葬一條龍服務”原本是對逝者喪(sang) 葬事宜的完整服務鏈條,將各項殯葬內(nei) 容係統整合,為(wei) 家屬提供整體(ti) 治喪(sang) 的服務。
非法“殯葬一條龍服務”利用家屬與(yu) 殯葬行業(ye) 的信息不對稱和焦慮、悲傷(shang) 情緒開出更高價(jia) 格,業(ye) 內(nei) 人士介紹,比如在殯儀(yi) 館5000元就可以辦完喪(sang) 葬後事,非法“殯葬一條龍服務”往往從(cong) 逝者在醫院時就開始下手,並以家屬“死者為(wei) 大”的心理收取數倍的高價(jia) ,其實大部分工作都由殯儀(yi) 館完成,非法“殯葬一條龍服務”賺走了大頭,而且他們(men) 隻需要負責對接、交涉。
一位在殯儀(yi) 館工作的年輕人告訴記者,由於(yu) 遺容整形需要,殯儀(yi) 館對特殊遺體(ti) 收費會(hui) 比正常遺體(ti) 高一些。從(cong) 事非法“殯葬一條龍服務”的人經常借機挑事,慫恿家屬與(yu) 殯儀(yi) 館產(chan) 生矛盾甚至動手,最終搶走生意。
一些剛入行不久的畢業(ye) 生看到這些現象心理不平衡,之後可能就會(hui) 想做“一條龍公司”。本應很陽光、很氣派的為(wei) 生命最後一程服務的工作,喪(sang) 失了原有尊嚴(yan) 和價(jia) 值,更多地成為(wei) 追逐暴利的項目。
作為(wei) 把學生送入“水很深”的殯葬行業(ye) 的教師,魏加登最擔心行業(ye) 內(nei) 不良習(xi) 氣對學生的汙染,劣幣驅逐良幣,學生被同化成非法“殯葬一條龍服務”暴利鏈條的一部分。
清閑?好就業(ye) ,很辛苦
出生於(yu) 2000年的夏聰選擇殯葬專(zhuan) 業(ye) 時有些隨機。他父親(qin) 的朋友在當地從(cong) 事這一行,在吃飯聊天時談到殯葬專(zhuan) 業(ye) ,就向夏聰推薦。“我感覺這個(ge) 行業(ye) 就業(ye) 還行,家裏也支持。”夏聰告訴記者。
殯葬專(zhuan) 業(ye) 確實好就業(ye) 。“隻要你願意幹、肯幹,就業(ye) 肯定沒問題。”魏加登表示。不同專(zhuan) 家的統計顯示,每年殯葬業(ye) 缺口約為(wei) 1萬(wan) 至2萬(wan) 人。
盡管暫時沒統計具體(ti) 數據,楊海波通過招聘網站流量分析,現在各家單位的需求很多,缺口很大,“人員供不上”,特別是殯葬服務型企業(ye) 的缺口挺大,有的公司一年光人員缺口就有一二十個(ge) 。這對每年千名左右應屆畢業(ye) 生的殯葬就業(ye) 領域是非常高的招聘需求。
令夏聰感到意外的是,當他告訴朋友時,他們(men) 竟然都看好殯葬專(zhuan) 業(ye) 。
這種情形是近幾年出現的。楊海波接到不少求職電話,一些年輕人不是學殯葬專(zhuan) 業(ye) 、想到殯儀(yi) 館工作,一個(ge) 原因是他們(men) 從(cong) 網絡上看到殯葬行業(ye) 工作“十分清閑”。
“一是好就業(ye) ,第二工資還行。”夏聰說,他對休假安排也比較滿意,放假安排大多是“上一休一”“上一休二”“上一休三”,每個(ge) 月還會(hui) 有輪休假。其實,並沒有外界想象的那樣輕鬆,這裏的“一”指的是24小時。
在公墓上班的譚春燕確實要比殯儀(yi) 館工作的同學要相對輕鬆,“朝九晚五”按時上下班,月休4天,“也可以囤起來休假,可以出去度假旅遊。”當然,工資要比殯儀(yi) 館的同學低。
譚春燕坦言,她所在的公墓剛開發沒幾年,所以工作內(nei) 容比較少,一般都是在辦公室坐著,等著客戶到來後提供接待谘詢、安排下葬、帶客祭掃等服務。
譚春燕在觀察中發現,在網上關(guan) 注她的多數是年輕人。從(cong) 評論裏可以看出,他們(men) 覺得在社會(hui) 上壓力太大,社交、人情世故讓他們(men) 覺得很煩躁,“他們(men) 好像覺得我的工作更好”。
事實上,殯葬工作非常辛苦。“一年365天,喊你什麽(me) 時候上班,你就得什麽(me) 時候到。”李娟說,因為(wei) 人過世不挑時間,“無論白天或晚上隨時都有可能”。
一些非正常死亡的遺體(ti) ,對新入職人員的感官和心理的衝(chong) 擊都非常大。夏聰工作一年後,看到意外身亡的逝者遺體(ti) 仍然感到不適應。
魏加登曾接到一個(ge) 電話,一家殯儀(yi) 館的領導稱讚他的學生素質優(you) 秀——一位畢業(ye) 不久的學生縫合了一個(ge) 墜樓身亡的男孩遺體(ti) ,四分五裂的形態即使在被修複整理後,男孩的家屬也不敢看。
工作時間更長的李娟遇到過更多“非正常的遺體(ti) ”:有高度腐敗的、有河裏或井裏需要打撈的、有在山溝裏麵需要抬出來的……夏天經常會(hui) 接到腐敗的遺體(ti) ,“那個(ge) 味道是非常、非常難聞的”。她說,如果不是這個(ge) 行業(ye) 的人,“可能聞到後一個(ge) 星期都不想吃飯”。
這些都是殯葬職工要麵對的事,需要克服很大的心理障礙。
挑戰?對抗恐懼,期待尊重
一口黃色的棺材和一台略顯陳舊的火化機擺在教室後麵,學生們(men) 坐在前方的椅子上盯著投影儀(yi) 聽課,不時低頭記錄。
講台上,魏加登講到“有的遺體(ti) 從(cong) 冰棺中直接被放到台子上,因為(wei) 受熱滑動會(hui) 掉下來”,幾名學生瞪大眼睛,一名學生咬住了手指。
“不要害怕,注意根據溫度調整遺體(ti) 擺放的位置。”魏老師強調,在實際工作中,資料是不可照搬的,“你能相信的隻有自己的眼睛”。
這是一節關(guan) 於(yu) 如何正確操作“生命最後的熔爐”——火化機的課。
遺體(ti) 在火化機中化成骨灰大約需要1個(ge) 小時。課堂上,魏加登向學生們(men) 講述遺體(ti) 在火化爐裏的各個(ge) 階段:哪個(ge) 階段會(hui) 有水分蒸發、哪個(ge) 階段容易冒黑煙產(chan) 生汙染物……從(cong) 包裹物、隨葬物的快速燃燒一直到燒至“骨灰酥、白”狀。
“我們(men) 是見過人體(ti) 腐敗的,畫麵看起來讓人非常難以接受。”李娟說,其實火葬真的是最環保、最幹淨的一種遺體(ti) 處理方式,骨灰也更有利於(yu) 保存。
當麵對真正的遺體(ti) 火化時,夏聰心裏“有點虛”——有機物在烈火中成為(wei) 無機物,比在網絡上看到的更震撼人心。
他感慨,學習(xi) 都是學的理論,與(yu) 真正工作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夏聰去年從(cong) 學校畢業(ye) ,到重慶一家殯儀(yi) 館工作。
實習(xi) 時,單位給夏聰提供了殯葬禮儀(yi) 、手工縫合、穿衣化妝、火化操作等技能培訓。
第一次實際操作,夏聰為(wei) 一名老年逝者整理儀(yi) 容:刮胡子、剃頭發、沐浴、穿衣。觸碰到遺體(ti) 時,他的手上感覺“冰涼冰涼的”,有些畏懼,“還好,有幾個(ge) 師兄帶著,不然我一個(ge) 人還是不敢。”
悲傷(shang) 、壓抑的工作環境,這是殯葬從(cong) 業(ye) 者必須麵對的挑戰。
目前,全國共有5所大專(zhuan) 院校、3所中職院校開設殯葬專(zhuan) 業(ye) 。作為(wei) 其中之一,重慶城市管理職業(ye) 學院自1999年以來,累計向社會(hui) 輸送了3000餘(yu) 名畢業(ye) 生。魏加登說,“雖然畢業(ye) 後有少部分人沒有從(cong) 事殯葬行業(ye) ,但從(cong) 業(ye) 後離開的僅(jin) 是個(ge) 位數。”
其中一人是在殯儀(yi) 館工作的男生,“老覺得不太舒服”,因為(wei) 殯儀(yi) 館整體(ti) 環境悲傷(shang) 、壓抑,讓他心態長期低沉,最後轉行賣服裝去了。
留下的年輕人,在入行初期,依然要從(cong) 心理上對抗來自外界固有的歧視。
“怎麽(me) 在那麽(me) 恐怖的地方工作”“你女兒(er) 身上會(hui) 沾染陰氣”“看到你女兒(er) 就怕”……2019年春節前夕,廣西百色實驗小學一名教師在學生家長微信群裏,公然歧視在殯儀(yi) 館工作的家長,引起社會(hui) 關(guan) 注。許多受訪的殯葬專(zhuan) 業(ye) 的學生稱,看到此新聞時都十分氣憤。
譚春燕選專(zhuan) 業(ye) 時,得到了父母的支持,但是一些親(qin) 戚比較介意,勸她不要報殯葬專(zhuan) 業(ye) 。工作後,她有時也會(hui) 頭疼怎麽(me) 向親(qin) 戚們(men) 介紹她的工作,“守墓的?看墳的?都不太合適。”
另一名殯葬專(zhuan) 業(ye) 的在校女生,鼓起勇氣向親(qin) 戚介紹自己的專(zhuan) 業(ye) ,被一位上年紀的親(qin) 戚罵了一頓,“和死人打交道的”,斥責她“找不到對象、嫁不出去”。
在民政部2021年的最新公報中,全國火化爐共7043台,全年火化遺體(ti) 596.6萬(wan) 具,火化率58.8%。全國1774個(ge) 殯儀(yi) 館,共有職工4.7萬(wan) 人。
楊海波表示,現在社會(hui) 上很多人已經在逐步正視殯葬行業(ye) ,但是還沒有達到完全與(yu) 其他行業(ye) 同樣受人尊重的程度,“有時候我們(men) 出去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幹這個(ge) 的”。
李娟說,人們(men) 恐懼的不是那個(ge) 去世的親(qin) 人,而是恐懼死亡本身,進而對殯葬行業(ye) 的人產(chan) 生忌諱。也正因如此,當大家都不願意麵對死亡,當親(qin) 戚朋友離世後,特別是在脫離開農(nong) 村喪(sang) 葬傳(chuan) 統的城市,很多人不知道該怎麽(me) 辦,像習(xi) 俗或者流程等後事都很繁瑣,“需要專(zhuan) 業(ye) 人員去解決(jue) 問題”。
(應受訪者要求,夏聰為(wei) 化名)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耿學清 實習(xi) 生 陶思閱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