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災後重建”從發展青少年足球開始
由國家體(ti) 育總局副局長、黨(dang) 組成員李穎川帶隊的工作組本周正式進駐中國足協主持日常工作,自2022年11月26日國足原主教練李鐵被查至今年4月1日中國足協黨(dang) 委書(shu) 記杜兆才被查,正在揭開“塌方式腐敗”黑幕的中國足協暫時有了平穩跡象,而“災後重建”的工作重點,也從(cong) 以往過度強調國字號球隊成績,開始在“發展青少年足球”層麵持續發力。
目前各級國字號球隊正努力避免幹擾,努力維護備戰正常行程:國足和亞(ya) 運隊在新西蘭(lan) 各打兩(liang) 場國際友誼賽後已於(yu) 上周回國,球員回到各自俱樂(le) 部備戰計劃於(yu) 兩(liang) 周後開始的職業(ye) 聯賽,兩(liang) 位主教練揚科維奇、久爾傑維奇將前往各賽區觀察球員狀態;主教練成耀東(dong) 帶領的U22國奧隊(01-02年齡段球員)目前正在克羅地亞(ya) 進行海外拉練,由於(yu) 這支球隊肩負衝(chong) 擊2024巴黎奧運會(hui) 重任,預賽階段賽事將於(yu) 今年9月在卡塔爾開賽(有可能提前至8月舉(ju) 行),因此球隊將保持長期集訓狀態,克羅地亞(ya) 拉練之後再赴比利時繼續拉練熱身到6月底回國休整;楊晨統率的U17國少隊(2006年齡段)目前正在西班牙拉練,楊晨需要高質量熱身賽來提升球隊實戰能力,U17亞(ya) 洲杯決(jue) 賽6月15日在泰國曼穀舉(ju) 行,前4名球隊獲得U17世界杯(世少賽)資格,對於(yu) 上周得到的抽簽結果(U17國少與(yu) 塔吉克斯坦隊、澳大利亞(ya) 隊、沙特隊同組),楊晨表示“進軍(jun) 世少賽目標不變”;而今年麵臨(lin) 3項大賽重任考驗的中國女足,4月2日全隊抵達瑞士準備6日的熱身賽,多名留洋球員也將與(yu) 球隊會(hui) 合,此番女足海外拉練為(wei) 期兩(liang) 周,在4月11日與(yu) 西班牙隊熱身賽結束後回國,球員還要征戰新一階段女超聯賽。
在仍然全力保障各級國字號球隊備戰各項賽事之外,相關(guan) 部門對發展青少年足球的重視程度超過以往——以第二屆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以下簡稱中青賽)為(wei) 例,女子U16年齡組第一階段比賽已於(yu) 3月15日在日照國際足球中心開賽,來自7個(ge) 省市的11支代表隊近300人在這裏進行了為(wei) 期一周的較量;日照賽區隨後還承接了男子U19組的比賽;男子U17年齡組(高中段)南區預選賽上周在都勻賽區開賽,主辦方將賽場挪至學校,師生終於(yu) 有機會(hui) 在現場為(wei) 自己支持的球隊呐喊助威;清明假期之後,女子U18組和男子U17組中區比賽也將相繼展開。
根據去年首屆中青賽情況反饋,今年第二屆賽事繼續按照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四個(ge) 學年段,設立男、女各9個(ge) 組別(年齡段)賽事,其中小學階段賽事不設全國比賽,各地利用寒暑假組織省級決(jue) 賽,初中階段采用地方預選賽、全國總決(jue) 賽賽製,高中階段則采用大區預選賽、全國總決(jue) 賽賽製,而女子大學年齡段賽事與(yu) 中國足協女乙聯賽打通,大學球隊可直接報名參賽,以賽會(hui) 製形式進行比賽。
各組別全國總決(jue) 賽最終階段將從(cong) 8月延續到11月底,這項貫穿全年的賽事才算結束。以相對完整的競賽體(ti) 係促進全國各地區青少年足球發展,是落實《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ti) 方案》、實現青少年足球人口大幅增加、培養(yang) 全麵發展優(you) 秀足球人才的必然途徑,第二屆中青賽校園球隊的大幅增加,更是推進“體(ti) 教融合”的自然效果——與(yu) 來自社會(hui) 青訓機構、職業(ye) 俱樂(le) 部梯隊的青少年球隊相比,多數普通學校校隊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對抗能力,更可貴的是學生球員在場上的精神狀態以及應變能力,甚至不在競爭(zheng) 對手之下。據一位駐守中青賽賽場的專(zhuan) 業(ye) 人士介紹,有越來越多的學校球隊在落後情況下並不慌亂(luan) ,教練甚至場上隊員會(hui) 嚐試根據場上形勢進行局部調整,而這種積極的調整在專(zhuan) 業(ye) 球隊當中亦屬“珍貴品質”,“這就反映了學生球員的思考能力。我們(men) 還是希望青少年球員多元化發展,有職業(ye) 梯隊的,有社會(hui) 機構的,有專(zhuan) 業(ye) 體(ti) 校的,有學校體(ti) 育的,但是這些都不矛盾,都是青訓的正常組成部分。而且無論是不是校園球隊,在孩子12歲到18歲這個(ge) 階段,文化課都是必須要給孩子們(men) 開足的。”
正是學業(ye) 壓力繁重以及上升通道狹窄的嚴(yan) 峻現實,使得“12歲退役”成為(wei) 青訓體(ti) 係無法回避的現實問題:進入初中對足球仍感興(xing) 趣的孩子,如果沒有“校隊訓練”作為(wei) 保障,便很難擠出時間進行足球活動(大量時間用於(yu) 完成作業(ye) 和各科習(xi) 題),而教育政策對青少年球員的保障措施還不足以覆蓋絕大多數學校,因此“盡量給孩子們(men) 創造和提供踢球機會(hui) ”,才是增加校園足球人口、青少年球員數量的前提條件,人手一個(ge) 足球做操隻是培養(yang) 足球興(xing) 趣啟蒙階段,真正讓孩子們(men) 到操場上奔跑追逐足球更有實際價(jia) 值。
事實上由“唯國字號”向“青少年足球”轉變的過程,意味著工作難度的成倍增加——國字號球隊以訓練比賽為(wei) 主,而青少年足球問題則涉及社會(hui) 多個(ge) 層麵:家庭生活、教育觀念、文化素質、體(ti) 育認知……
因此與(yu) 向球隊要成績的“捷徑”相比,深耕青少年賽事體(ti) 係正是中國足球災後重建的“苦差事”,但若無“苦差事”打牢發展基礎,職業(ye) 聯賽和國家隊仍然得不到持續的輸出保障。
本報北京4月3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郭劍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