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奔跑在奮發有為的賽道上——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8年綜述

發布時間:2023-04-10 17:05:00來源: 人民日報

  4月的山城重慶,迎來了一批敢闖會(hui) 創的年輕力量,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ye) 大賽冠軍(jun) 爭(zheng) 奪賽4月9日在重慶大學舉(ju) 行。本屆大賽自2022年4月啟動以來,共有來自國內(nei) 外111個(ge) 國家和地區、4554所院校的340萬(wan) 個(ge) 項目、1450萬(wan) 名學生報名參賽,參賽人數首次突破千萬(wan) 。

  累計943萬(wan) 個(ge) 團隊、3983萬(wan) 名大學生參賽……創辦8年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ye) 大賽已經成為(wei) 我國深化創新創業(ye) 教育改革的重要平台,為(wei) 許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青年插上創新創業(ye) 的“翅膀”。

  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傳(chuan) 承紅色精神

  ■累計有98萬(wan) 個(ge) 創新創業(ye) 項目精準對接農(nong) 戶255萬(wan) 餘(yu) 戶、企業(ye) 6.1萬(wan) 餘(yu) 家,簽訂合作協議7萬(wan) 餘(yu) 項

  2017年8月,參加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ye) 大賽“青年紅色築夢之旅”的大學生收到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回信,總書(shu) 記勉勵他們(men) 紮根中國大地了解國情民情,用青春書(shu) 寫(xie) 無愧於(yu) 時代、無愧於(yu) 曆史的華彩篇章。

  參賽者蘭(lan) 雨瀟對總書(shu) 記的話語仍然記憶猶新:“創業(ye) 是一個(ge) 困難而又漫長的過程,總書(shu) 記的鼓勵讓我們(men) 堅定信念,我們(men) 定當誌存高遠、奮勇向前。”

  為(wei) 鼓勵更多青年學子走出實驗室,走進革命老區、貧困地區和城鄉(xiang) 社區,接受思想教育、加強實踐鍛煉,大賽自2017年開設“青年紅色築夢之旅”賽道。從(cong) 延安到古田、從(cong) 井岡(gang) 山到西柏坡……5年來,共有177萬(wan) 支團隊、813萬(wan) 名大學生積極投身於(yu) 革命老區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

  獲得第六屆大賽金獎的貴州大學“博士村長”項目開創了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造血扶貧的嶄新模式,將科研與(yu) 扶貧有機融合,扶貧足跡遍布整個(ge) 貴州,下鄉(xiang) 服務上萬(wan) 次,真正做到“把論文寫(xie) 在祖國大地上”。

  “村裏的鄉(xiang) 親(qin) 們(men) ,是朋友也是同事!”疫情防控期間,電子科技大學的“沈廳築夢家庭農(nong) 場”項目通過新媒體(ti) 平台直播帶貨,創新“紅旅”賽道精準扶貧模式,一個(ge) 月內(nei) 幫助果農(nong) 銷售柑橘超1500萬(wan) 公斤,增加崗位6萬(wan) 人次,實現銷售收入增長5倍。

  各地各高校依托“青年紅色築夢之旅”賽道,結合紅色資源優(you) 勢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活動。

  從(cong) 井岡(gang) 山老區走出的“百年好合”項目,針對井岡(gang) 山旅遊勝地和當地林地多的特點,打造了“大百合生態農(nong) 業(ye) +旅遊”的產(chan) 業(ye) 模式,為(wei) 當地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hui) 效益。如今,項目團隊負責人趙延寬創辦了自己的公司,繼續為(wei) 革命老區貢獻力量。

  據介紹,截至去年8月,累計有98萬(wan) 個(ge) 創新創業(ye) 項目精準對接農(nong) 戶255萬(wan) 餘(yu) 戶、企業(ye) 6.1萬(wan) 餘(yu) 家,簽訂合作協議7萬(wan) 餘(yu) 項。“紅旅”已成為(wei) 一堂融合了黨(dang) 史教育、創新創業(ye) 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思政金課”,助力更多青年學子為(wei) 脫貧攻堅、鄉(xiang) 村振興(xing) 貢獻青春力量。

  緊跟時代需求

  貢獻青春力量

  ■湧現諸多緊跟前沿科技、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項目

  “我們(men) 團隊研發的頭盔運用了點陣結構緩衝(chong) 層,較中國隊上一代雪車頭盔減重了500—700克,安全性能提升25.1%。”東(dong) 莞理工學院研究的拓撲優(you) 化智能運動頭盔已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中被中國雪車隊使用。這支由多個(ge) 學院、不同專(zhuan) 業(ye) 學生組成的新工科複合型學科交叉團隊,用4年時間打破國外技術封鎖,實現國產(chan) 化轉型。

  “讓我國運動員在參加自己國家舉(ju) 辦的冬奧會(hui) 時能戴上國產(chan) 頭盔,這不僅(jin) 僅(jin) 是綜合國力的體(ti) 現,也是我們(men) 自信的體(ti) 現。”項目成員鍾宇航道出了眾(zhong) 多創新創業(ye) 學子的心聲。

  南昌大學中科光芯——矽基無熒光粉發光芯片、天津大學心脈聯衢——全球首款體(ti) 內(nei) 可視化小口徑人工血管、北京理工大學研製的我國首套衛星通信陣列參數矩陣並行測量儀(yi) ……這些成果,都來自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ye) 大賽。

  8年來,大賽湧現出許多緊跟前沿科技、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項目。縱觀其中,不少涵蓋學科交叉和跨行業(ye) 創新,體(ti) 現了大數據、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輪工業(ye) 革命重點領域的前沿趨勢和最新成果。

  從(cong) 課堂教學到實踐教學、再到服務國家經濟發展,8年來,大賽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創,形成了創新創業(ye) 教育的新模式。把創新創業(ye) 教育融入人才培養(yang) 全過程,高校重任在肩。有高校負責人介紹:“學校通過設置創新創業(ye) 學分、開展多學科交叉融合創新創業(ye) 項目等方式,助力學生創新創業(ye) ,努力培養(yang) 更多拔尖創新人才和團隊。”

  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創,大賽帶動了高等教育人才培養(yang) 範式的變革。據介紹,本屆大賽進一步突出育人功能,強化“四新”引領,麵向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正式設置產(chan) 業(ye) 賽道,提升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ye) 意識和創新創業(ye) 能力。

  產(chan) 業(ye) 出題、高校揭榜、學生答題、同題共答。8年來,“互聯網+”大賽架起了教育端與(yu) 產(chan) 業(ye) 端深度融合的橋梁樞紐,有力提升了學生解決(jue) 實際問題的能力,有效推動了大學生更高質量的創業(ye) 就業(ye) 。激勵廣大青年學生把“青春夢”“創新創業(ye) 夢”融入偉(wei) 大的“中國夢”。

  加強國際交流

  構建開放平台

  ■本屆大賽吸引國外107個(ge) 國家和地區的1340所學校、7944個(ge) 項目、25260人報名參賽

  “‘互聯網+’對我來說是一次改變人生的經曆,也讓我了解到中國是一片研究環境科學的沃土。”上屆大賽季軍(jun) ,來自英國的威廉作為(wei) 海外選手代表,在本屆大賽同期活動——世界青年大學生創業(ye) 論壇上分享自己的參賽感受,如今,他正在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攻讀博士學位。

  自第三屆大賽首次設立國際賽道,到第六屆大賽首次以國際命名,越來越多海外創新青年匯聚於(yu) 此。“互聯網+”賽事國際化程度逐年提升,大賽成為(wei) 增進世界大學生交流溝通的橋梁紐帶及世界大學生青春追夢、共創未來的重要平台。

  除中國高校外,本屆大賽共吸引國外107個(ge) 國家和地區的1340所學校、7944個(ge) 項目、25260人報名參賽,與(yu) 2021年相比,參賽項目數和參賽人數分別增長44%和62%。規模增長的同時,參賽項目也“含金量”十足,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哈佛大學等世界百強大學共有2873個(ge) 項目報名參賽,達到國際項目總數的37%。大賽成為(wei) 世界大學生高度關(guan) 注、廣泛參與(yu) 的創新創業(ye) 賽事國際品牌,有力促進了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不同膚色大學生創新創業(ye) 的跨時空交流。

  在本屆大賽挺進冠軍(jun) 爭(zheng) 奪戰的六強團隊中,兩(liang) 支國外隊伍也呈現了亮眼的項目成果: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瑞士)帶來的智子科技—電源自動化設計軟件平台,實現從(cong) 需求到樣機的研發全自動化,將電源研發成本降低一半、周期縮短一半;卡內(nei) 基梅隆大學(美國)開發的臨(lin) 床級直腸癌診療評估一體(ti) 化AI係統,可用於(yu) 直腸癌手術術前決(jue) 策與(yu) 手術規劃等。

  本屆大賽冠軍(jun) 爭(zheng) 奪賽期間還舉(ju) 辦了第四屆教學大師獎、傑出教學獎和創新創業(ye) 英才獎頒獎典禮,首屆世界青年大學生創業(ye) 論壇,大學生創新創業(ye) 成果展等同期活動,邀請創新創業(ye) 教育知名專(zhuan) 家學者、優(you) 秀企業(ye) 家代表、曆屆大賽冠軍(jun) 以及海外名校代表等共同參與(yu) 並交流經驗。

  8年來,從(cong) 20萬(wan) 大學生到3983萬(wan) 大學生,從(cong) 5萬(wan) 個(ge) 團隊到943萬(wan) 個(ge) 團隊,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ye) 大賽記錄著當代大學生奮發有為(wei) 、昂揚向上的故事,讓青春在創新創業(ye) 中閃光。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