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中國文化書院“湯一介當代學人講座”首講聚焦馮友蘭學術宗旨與精神境界

發布時間:2023-04-11 11:06: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4月10日電(記者 應妮)中國文化書(shu) 院最新推出以我國著名學者、中國文化書(shu) 院創院院長、北京大學資深教授湯一介先生命名的“湯一介當代學人講座”,首講與(yu) 北京大學人文社會(hui) 科學研究院聯合舉(ju) 辦,於(yu) 4月9日在北京大學啟動開講。

  首講特邀中國文化書(shu) 院導師、北京大學人文社會(hui) 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陳來教授主講,中國文化書(shu) 院導師、北京大學哲學係李中華教授主持及評議,以“闡舊邦以輔新命——馮(feng) 友蘭(lan) 先生的學術宗旨與(yu) 精神境界”為(wei) 題,講述馮(feng) 友蘭(lan) 先生的學術人生。

  陳來教授在講座中指出,馮(feng) 友蘭(lan) 先生在他逝世的前半年,自擬了一幅95歲的預壽聯,曰“三史釋今古,六書(shu) 紀貞元”。這是他在晚年巨著《中國哲學史新編》即將最後完成之時,對自己一生學問所作的總結。三史、六書(shu) 凝結了馮(feng) 先生一生的思想學術。那麽(me) ,三史與(yu) 六書(shu) 之間,有沒有一個(ge) “一以貫之”之道、一個(ge) 始終不變的思想線索呢?回答是肯定的。三史與(yu) 六書(shu) 雖然各為(wei) 史論,三史之間的跨度也達50年之久,但其間始終貫穿著他一貫的強烈的文化信念,這就是“舊邦新命”的觀念,這一觀念既是文化信念,也是政治信念。“舊邦新命”就是“中華民族的現代複興(xing) ”,而這一主題是和中華民族在整個(ge) 20世紀中從(cong) 挫折中奮起的曆史、和中國文化作為(wei) 世界最悠久的文化從(cong) 失落走向振興(xing) 的曆史、和中國作為(wei) 民族國家從(cong) 前現代走向現代化的奮鬥曆程緊緊相聯係的。“舊邦新命”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生命的特性在哲學家觀念中的提煉。馮(feng) 先生始終是把自己和民族生命與(yu) 民族文化的興(xing) 亡聯為(wei) 一體(ti) 的哲學家。

  “湯一介當代學人講座”首講現場,首先播放了湯一介先生夫人、著名學者,九十三歲高齡樂(le) 黛雲(yun) 先生的視頻致辭。北京大學副校長兼教務長王博教授,北京大學文科副校長孫慶偉(wei) 教授,北京大學人文社會(hui) 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袁明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長楊立華教授、社科部部長強世功教授等眾(zhong) 多名家出席。

  中國文化書(shu) 院院長陳越光表示,中國文化書(shu) 院是20世紀80年代“文化熱”中唯一提出以中國文化為(wei) 本位的全國性文化團體(ti) ,它承載了一個(ge) 曆史進程的維度;中國文化書(shu) 院匯聚了一批“五四”以來曆盡動蕩與(yu) 風霜的學術名家和老中青三代學者,它體(ti) 現了當代中國知識分子堅守學術尊嚴(yan) 與(yu) 夢想的傳(chuan) 承。今天,中國文化書(shu) 院依然以創院時榮譽院長馮(feng) 友蘭(lan) 先生提出的口號“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讓世界文化走向中國”為(wei) 宗旨。

  他指出,20世紀是一個(ge) 大時代,大時代能淬煉出一種大智大勇,大時代的學人會(hui) 把這種大智大勇貫穿在學術境界中。“我們(men) 傳(chuan) 承學術,需要洞察時代。這個(ge) 係列講座要講述的當代學人,是穿越了大時代狂飆巨浪的學術大家,他們(men) 從(cong) 大風大浪中走來,身上不可能滴水不沾,所以,我們(men) 在洞察時代、傳(chuan) 承學術的同時,還需要理解人生。”

  “湯一介當代學人講座”由中國文化書(shu) 院、北京大學聯合開辦,以“時代”“學術”“人生”為(wei) 關(guan) 鍵詞,展示二十世紀中國學人在時代變遷中追求真理、潛心為(wei) 學的學術人生,以激勵後人,匯通中西。(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