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站上大學校慶“C位”
日前,在上海交通大學127周年校慶活動上,教授、科學家們(men) 坐在前排中間位置,而校領導、政府領導卻坐在了後排,體(ti) 現了這所學校對科技創新人才的高度重視。
上海交大今年的校慶有些特別。除了傳(chuan) 統的校慶活動、頒發“校長獎”等獎項外,還邀請了40多位科學家型創業(ye) 者一起到上海交大與(yu) 上海市閔行區政府共建的“大零號灣”參加創業(ye) 培訓。
“這是科學家創業(ye) 最好的時候。”上海交大係統生物醫學研究院副院長陶生策教授見證了國內(nei) 生物醫藥領域的“一路狂飆”,他的另一個(ge) 身份是抗碼生物的創始人。
2020年年底,上海交大啟動科技成果轉化專(zhuan) 項改革試點,一大批學術造詣深厚的科學家躬身入局,在大零號灣生根發芽。數據顯示,目前,已經有60餘(yu) 家上海交大師生的創業(ye) 企業(ye) 入駐大零號灣,總估值超過500億(yi) 元,其中估值超過兩(liang) 億(yi) 元的企業(ye) 有29家。科學家站上產(chan) 業(ye) 第一線。
隨著科學家創業(ye) 漸成氣候,2022年3月,上海交大發起了“天工計劃”,旨在提升科學家創業(ye) 成功率,助力構建創新、創業(ye) 、創投的良性互動生態。“天工計劃”與(yu) 學校2021年年底發布設立的“未來產(chan) 業(ye) 母基金”構成了“組合拳”,在不到1年的時間裏,已經有5家企業(ye) 獲得融資,總金額達1.98億(yi) 元。
曾在斯坦福大學醫學院進行博士後研究的朱芳芳,如今是上海交大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長聘教軌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她成立的血霽生物,是全球第三家、中國第一家從(cong) 事血小板體(ti) 外再生產(chan) 業(ye) 化的創新公司。
科學家去做那些具有明顯行業(ye) 壁壘的項目,其“後台”就是學校。圖靈量子、術銳技術、輝羲智能、節卡機器人、唐鋒能源、榮駿科技、霖鼎光學等一批交大科學家參與(yu) 創業(ye) 的企業(ye) ,已在大零號灣土地上生根發芽。
“應用型科研應該要牢記回應需求,不回應需求的話,就失去了做應用型科研的意義(yi) 。”上海交大機械與(yu) 動力工程學院教授徐凱所創辦企業(ye) 的產(chan) 品術銳手術機器人,能剝生鵪鶉蛋殼、縫葡萄皮,多項性能趕超國際領先水平,而這家公司正孵化、成長於(yu) 上海交大與(yu) 大零號灣。日前,術銳剛剛宣布完成C3輪數億(yi) 元人民幣的融資。
徐凱說,科學家們(men) 要想創業(ye) ,既需要“矽穀”(大零號灣)也需要“沙丘路”(創投)。
由上海交大母基金參與(yu) 設立的“天工計劃”,就希望起到類似沙丘路的作用。科學家創辦的企業(ye) ,往往以硬科技為(wei) 主,需要資金不斷注入。“天工計劃”的任務之一,就是幫助科學家獲得融資。
“天工計劃”以上海交大母基金為(wei) 紐帶,運用校友資源,引導資本更多關(guan) 注科學家創業(ye) ,推動創新概念高效驗證,讓更多“幼苗種子”長成“參天大樹”。
2021年,上海交大成立交大未來產(chan) 業(ye) 母基金,這是首支由高校發起設立,支持學校科技成果轉化與(yu) 校友創業(ye) 的引導母基金。據透露,2023年,上海交大還將擇機啟動交大科技成果轉化基金。
科學家創業(ye) ,如何平衡科研教學與(yu) 產(chan) 業(ye) 轉化,是一大難點。
上海交大長聘教授、集成量子信息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金賢敏,同時也是圖靈量子的創始人。金賢敏申請了比其他同校教師多兩(liang) 倍的教學任務,科研項目超30個(ge) 。今年1月,圖靈量子完成了數億(yi) 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
達碧清創始人、上海交大電子信息與(yu) 電氣工程學院教授曹成喜認為(wei) ,科學家組建優(you) 秀創業(ye) 團隊不容易,需要更多支持。
科學家創業(ye) ,存在明顯的“長短板”。科學家的強項是研究領域的技術,但也有明顯的短板,如不太擅長經營管理、不了解法律風險、不了解投融資等,有時候甚至對學校的產(chan) 業(ye) 政策與(yu) 導向都不太清楚。
“天工計劃”的任務之一,就是要培養(yang) 一批懂科技、懂管理、懂法律、懂財務、懂投融資、懂市場的複合型跨界人才,進而培育出能夠引領未來的優(you) 秀硬科技創業(ye) 企業(ye) 。
上海交大為(wei) 每位入選“天工計劃”的科學家聘請了創業(ye) 導師,該計劃通過開展一係列公益的科學家創業(ye) 培訓、融資服務等,全程“一對一”輔導,滿足了科學家創業(ye) 的需求。
顧冰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