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截至2022年,中國網絡音樂用戶規模達6.84億

發布時間:2023-04-12 15:07: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截至2022年,中國網絡音樂(le) 用戶規模達6.84億(yi)

  在“雲(yun) ”上感受音樂(le) 魅力(網上中國)

  本報記者 黃敬惟

  繁忙的地鐵上,打開手機裏的聽歌APP,用歌曲開啟活力充沛的一天;夜深人靜時在沙發裏,用智能音響播放一首古典樂(le) ,在舒適的環境中放鬆身心;空閑時用K歌軟件一展歌喉“飆”高音,跟來自五湖四海的網友“PK”唱功。

  網絡音樂(le) 與(yu) 人們(men) 的生活聯係得越來越緊密,不少人通過方便快捷的互聯網感受音樂(le) 的魅力。音樂(le) 平台通過多樣技術手段的融合,為(wei) 用戶帶來更新奇更豐(feng) 富的體(ti) 驗。

  海量用戶打開市場

  小文是軟件“網易雲(yun) 音樂(le) ”的老用戶。“從(cong) 學生時代起,我就用這款軟件了。從(cong) 流行音樂(le) 到經典老歌,各種歌單為(wei) 我打開了音樂(le) 的世界。這款軟件不僅(jin) 記錄著我對音樂(le) 的喜好,更留下了很多難忘的回憶。”他說。

  在歌曲下方的評論區留下自己對曲子的感想,和同樣的愛好者們(men) 交流對音樂(le) 的理解,默默閱讀其他人寫(xie) 下的音樂(le) 故事……對小文來說,通過網絡音樂(le) 平台與(yu) 其他網友進行交流,讓她感到放鬆。如今,越來越多人和小文一樣,在數字世界中享受音樂(le) 帶來的愉悅。

  中國網絡音樂(le) 市場規模持續擴大,離不開用戶的支持。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日前公布的第5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中國網絡音樂(le) 用戶規模達6.84億(yi) ,占網民整體(ti) 的64.1%。

  短視頻平台關(guan) 注到用戶的需求,不斷加碼布局音樂(le) 板塊。如抖音搭建一站式音樂(le) 合作解決(jue) 方案平台“炙熱星河”,上線“汽水音樂(le) ”APP,實現短視頻與(yu) 音樂(le) 的深度結合。

  對短視頻平台來說,布局音樂(le) 市場不僅(jin) 能拓展平台的業(ye) 務鏈條,使短視頻平台由拍攝工具向新式娛樂(le) 公司轉變,同時也意味著在激烈而多變的市場競爭(zheng) 中增加優(you) 勢。

  網絡平台對音樂(le) 行業(ye) 發展的作用不可忽視。越來越多的音樂(le) 人選擇借助互聯網打造個(ge) 人品牌,采取多元化、多形態的發展路徑。一些歌曲作為(wei) 背景音樂(le) 在短視頻領域爆火,能夠帶動歌手在傳(chuan) 統音樂(le) 市場的影響力。這些從(cong) 互聯網“走出”的音樂(le) 及音樂(le) 人,為(wei) 樂(le) 壇注入了新活力。

  豐(feng) 富內(nei) 容,提升品質

  從(cong) 古典到流行、從(cong) 國風到歐美風、從(cong) 純音樂(le) 到說唱,在網絡音樂(le) 平台上,各種類型的音樂(le) 應有盡有,不同用戶都能找到自己所偏愛的內(nei) 容。網絡音樂(le) 平台大大減少了用戶檢索的時間成本,人們(men) 隻需在搜索框鍵入關(guan) 鍵詞,即可獲取相關(guan) 音樂(le) 資源。同時,網絡音樂(le) APP還為(wei) 一些相對較冷門的音樂(le) 類型愛好者提供了交流平台,讓他們(men) 得以通過網絡跨越空間的距離,交流自己所熱愛的音樂(le) 。

  豐(feng) 富的內(nei) 容為(wei) 網絡音樂(le) 行業(ye) 帶來了更廣闊的前景,優(you) 質內(nei) 容是用戶樂(le) 於(yu) 付費的前提。騰訊音樂(le) 娛樂(le) 集團商業(ye) 產(chan) 品中心總經理林海強說,用戶對音樂(le) 價(jia) 值的認同和付費意願是對音樂(le) 行業(ye) 頂尖創作者的有力支持,而培育音樂(le) 付費意識需要多方協作。

  據騰訊音樂(le) 娛樂(le) 集團發布的財報顯示,2022年總收入為(wei) 人民幣283.4億(yi) 元,在線音樂(le) 付費用戶創新高,同比增長16.1%,達到8850萬(wan) 。亮眼成績離不開平台豐(feng) 富的內(nei) 容產(chan) 品和龐大的獨立音樂(le) 人儲(chu) 備基礎。

  為(wei) 了進一步滿足用戶日趨多元化的需求,騰訊音樂(le) 娛樂(le) 集團近年來關(guan) 注優(you) 質音樂(le) 內(nei) 容的提供。加強與(yu) 時代峰峻、大象音樂(le) 等國內(nei) 外、業(ye) 內(nei) 知名公司的合作;根據不同受眾(zhong) 的欣賞喜好深耕市場,與(yu) 國家大劇院建立合作;推出“金曲發展計劃”“伯樂(le) 計劃金曲創作營”等項目……通過引入與(yu) 深耕並舉(ju) ,騰訊音樂(le) 娛樂(le) 集團用內(nei) 容吸引了大量用戶群體(ti) 。

  曾經,為(wei) 了聽不同歌手的音樂(le) 而不得不下載無數個(ge) APP是一些網絡音樂(le) 用戶的苦惱,各種獨家版權協議讓不少用戶頗為(wei) 反感。在提供豐(feng) 富內(nei) 容的同時,規範版權秩序、保障用戶體(ti) 驗是網絡音樂(le) 行業(ye) 發展迫切需要解決(jue) 的問題。

  國家版權局曾約談主要唱片公司、詞曲版權公司和數字音樂(le) 平台等,要求除特殊情況外不得簽署獨家版權協議,推動網絡音樂(le) 版權秩序進一步規範。如今,音樂(le) 版權開放,不僅(jin) 有利於(yu) 形成公平的市場競爭(zheng) 秩序,推動版權費用合理化,搭建網絡音樂(le) 版權良好生態,而且可以促進網絡音樂(le) 平台持續創新,在內(nei) 容、技術、服務等方麵超前布局,推動市場繁榮健康發展。

  多元技術帶來沉浸式體(ti) 驗

  梳著一頭清爽短發的女孩身著潮酷衛衣和運動鞋,渾身洋溢著青春的氣息,她擅長流行、國風等多個(ge) 流派的音樂(le) ,音域極廣,嗓音清亮;同時她還很擅長舞蹈,可以根據一段旋律任意生成舞蹈,流行、芭蕾、爵士等各種音樂(le) 都難不倒她——這就是騰訊音樂(le) 旗下天琴實驗室發布的首位虛擬人“小琴”。

  利用AI技術賦能,“小琴”具備中、英、粵3種語言能力,輸入歌詞後即可自動識別、歌唱;此外,她還可以根據音頻生成仿真口型,並根據歌聲自動生成唱歌動作和表情,呈現出自然生動的效果。

  如今各種技術創新為(wei) 網絡音樂(le) 行業(ye) 帶來新增量,人工智能技術應用越來越多。依托人工智能技術提高音樂(le) 創作效率,讓虛擬人與(yu) 真人歌手互動、共同演唱作品,使用電子合成音的AI歌手……對於(yu) 網絡音樂(le) 行業(ye) 而言,技術創新能夠助力內(nei) 容創作、宣推等環節提升效率,為(wei) 行業(ye) 發展帶來強勁動力,數字科技與(yu) 音樂(le) 產(chan) 業(ye) 正不斷交互、融合。

  在數字技術迅猛發展的當下,網絡音樂(le) 平台同樣關(guan) 注技術應用水平的提升,通過技術創新優(you) 化用戶網絡音樂(le) 體(ti) 驗,推動音樂(le) 產(chan) 業(ye) 數字化升級。在華美奇幻的虛擬場景中,歌手扮演自己的虛擬人物,觀眾(zhong) 可以根據場景與(yu) 歌手互動,甚至還能設計自己的虛擬形象、加入舞台……各種各樣的虛擬音樂(le) 會(hui) 日漸為(wei) 大眾(zhong) 熟知。人們(men) 不再局限於(yu) 時間和空間,通過網絡也能享受一場獨特的數字演唱會(hui) 。

  現場演繹結合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數字虛擬主持人等前沿科技,為(wei) 觀眾(zhong) 帶來沉浸式的視聽盛宴。網絡音樂(le) 平台積極探索“音樂(le) +元宇宙”等節目形式,通過技術創新提升用戶體(ti) 驗,推動音樂(le) 產(chan) 業(ye) 數字化升級。這些技術所帶來的沉浸式體(ti) 驗受到年輕用戶的青睞,也給網絡音樂(le) 行業(ye) 帶來了嶄新麵貌。(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