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現“木牛流馬”:“木工爺爺”們為什麽會集體爆紅海外?
2020年,來自山東(dong) 聊城的老手藝人王德文將拍攝的視頻上傳(chuan) 到他兒(er) 子的自媒體(ti) “阿木”上,受到了網絡熱捧,大家都親(qin) 切地稱王德文為(wei) 阿木爺爺。因為(wei) 他做的木工不用膠水和釘子,也不借助任何現代機械工具,而是用傳(chuan) 統的榫卯技術徒手打造魯班凳、蘋果鎖、拱橋、將軍(jun) 案、會(hui) 動的小豬佩奇等木製品,巧奪天工,讓人歎為(wei) 觀止,被網友稱為(wei) “當代魯班”。阿木爺爺也從(cong) 中國的社交媒體(ti) 爆紅,一路火到了海外,其YouTube視頻總觀看量已經突破2億(yi) ,“圈粉”119萬(wan) ,讓不少海外網友對這門手藝膜拜不已。而繼“阿木爺爺”在海外引起熱議後,福建龍岩的李石水給孫子做的各種花式木製玩具也登上了熱搜,被譽為(wei) “最強木工爺爺”,視頻也火到了國外,同樣圈粉不少外國網友。
再現“木牛流馬”
阿木爺爺利用自己的精巧手藝給孫子做了很多極具傳(chuan) 統特色的木製玩具,同時也製作出了最流行的卡通人物小豬佩奇、木質機器人等等,變成了網友口中“別人家的爺爺”。
而福建龍岩長汀縣新橋鎮的李石水爺爺,自年輕時候就開始學做木匠,練就了一手木工絕活,在家帶孫子無聊的時候,他就開始重操舊業(ye) ,用一些木料給孩子做玩具。通過其精湛的木工技藝,讓自己的孫子成為(wei) 了全村小孩都羨慕的人。
這些玩具沒有用到一顆圖釘,也沒有用到一顆螺絲(si) ,全憑一雙巧手純手工組合而成。跟阿木爺爺一樣,李爺爺的視頻在網絡火起來,也是由於(yu) 其兒(er) 子李躍金隨手拍了個(ge) 視頻,將李爺爺做的木工小鳥傳(chuan) 到網上,竟引來2000多萬(wan) 的播放量,贏得網友的高度讚譽。
兩(liang) 位木工爺爺的精湛技藝在網絡上被網友稱為(wei) “木牛流馬”的複活。“木牛流馬”最遠可追溯到春秋末期。據王充在《論衡》中記載魯國木匠名師魯班就為(wei) 其老母巧工製作過一台木車馬。而後來普遍所流傳(chuan) 的“木牛流馬”則主要指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發明的運輸工具。陳壽的《三國誌·蜀誌·諸葛亮傳(chuan) 》中記載:“建興(xing) 九年,亮複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jun) ;十二年春,亮悉大眾(zhong) 由斜穀出,以流馬運,據武功五丈原,與(yu) 司馬宣王對於(yu) 渭南”,不過,對於(yu) “木牛流馬”的真實樣貌,各有各的說法,甚至現在還有很多人試圖複原傳(chuan) 說中的“木牛流馬”。
當然,文學作品源自生活,但會(hui) 高於(yu) 生活,因此,關(guan) 於(yu) “木牛流馬”其實是有一定的虛構和想象的成分在裏麵,這也是為(wei) 了突出諸葛亮的神奇,因此,《三國誌》的說法“亮性長於(yu) 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雖然有其生活原型,但也不至於(yu) 神乎其神,但用“木牛流馬”指代傳(chuan) 統木工技藝的說法卻一直流傳(chuan) 了下來。
“木牛流馬”是中國傳(chuan) 統經典木工技藝世世代代流傳(chuan) 的一種指代性說法,而這種中國傳(chuan) 統經典木工技藝就是幾千年流傳(chuan) 至今的——榫卯技術。榫卯工藝是我國傳(chuan) 統木工工藝的靈魂,是中國傳(chuan) 統建築、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一種主要連接方式,其原理就是在兩(liang) 個(ge) 構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結合,純粹利用木頭本身的凹凸關(guan) 係連接在一起,最終形成一個(ge) 穩定性很高的建築結構,不需要任何鐵釘、金屬的參與(yu) 。凸出來的部分稱為(wei) “榫”,凹進去的部分叫做“卯”,特點是在物件上不使用釘子,利用卯榫加固物件。
這種凹凸相互契合的傳(chuan) 統榫卯技藝不僅(jin) 體(ti) 現了古人“師法自然”和“陰陽相依”的理念,也顯示了古人對於(yu) 生活世界與(yu) 精神世界微妙平衡的把握,這種理念經由一代代匠人的傳(chuan) 承讓中國古代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完美契合,也保持了中國傳(chuan) 統技藝的天然與(yu) 純粹。
而王德文和李石水就是這一代代能工巧匠的傑出代表。王德文曾經隻用了42根榫卯棱、4根榫卯柱、1個(ge) 榫卯基,以及27道鎖環環相扣,就做成了一個(ge) 縮小版世博會(hui) 中國館。
而李石水和兒(er) 子李躍金花了一個(ge) 多月,利用傳(chuan) 統榫卯技術和金屬螺栓給一家公司做了一個(ge) 現實版偃甲機器人,這個(ge) 機器人高70公分,全身由100來塊木頭部件組成,所有的關(guan) 節和手指都可以靈活運動。除了關(guan) 節處用了金屬螺栓,其他地方連固定的釘子都沒有。
“木工爺爺”們(men) 為(wei) 何爆紅海外?
現代化的浪潮對於(yu) 傳(chuan) 統技藝的衝(chong) 擊很大,快節奏、批量化的產(chan) 品很快取代了用傳(chuan) 統工藝打造的日常用品,經典的傳(chuan) 統木匠技藝漸漸被人們(men) 淡忘,而不用膠水和釘子的榫卯結構在現代年輕人的生活中越來越罕見。令人欣慰的是,木工爺爺們(men) 的傳(chuan) 統技藝有望得到傳(chuan) 承。李石水已經帶他的兒(er) 子和其他幾位徒弟,不僅(jin) 教他們(men) 研習(xi) 手工技藝,還通過社交媒體(ti) ,傳(chuan) 播錄製的視頻,讓更多年輕人見識了傳(chuan) 統木工技藝的神奇,他們(men) 在網絡世界受到熱捧也說明了古老的技藝在元宇宙時代風采依然,這不僅(jin) 反映了民眾(zhong) 對於(yu) 傳(chuan) 統文化的尊重,同時也喚醒了民眾(zhong) 的文化記憶,滿足了工業(ye) 化時代人們(men) 對於(yu) 田園夢想的追求。匠人情懷和經典傳(chuan) 承依然是人類在傳(chuan) 承和充實精神世界的不二法門。這些穿越了千年的古人智慧,並沒有隨著年輪消失在時間的滄海裏。
借助網絡兩(liang) 位木工爺爺火到了海外,讓許多國外的網友也見識到了中國傳(chuan) 統技藝的神奇。阿木爺爺在YouTube視頻總觀看量已經突破2億(yi) ,“圈粉”119萬(wan) ,讓不少海外網友對中國傳(chuan) 統木工手藝膜拜不已,而李石水的視頻被傳(chuan) 到國外社交平台,同樣引起了外國網友的極大興(xing) 趣。這些用傳(chuan) 統榫卯結構純手工打造的兒(er) 童玩具,將中國傳(chuan) 統技藝的智慧和童真融為(wei) 一體(ti) ,令人拍案叫絕,而木工爺爺們(men) 恬然的生活狀態也讓很多海外的民眾(zhong) 得到了精神層麵的共鳴。
他們(men) 不僅(jin) 在國外收獲了大批粉絲(si) ,還將令人歎為(wei) 觀止的中國傳(chuan) 統技藝對外做了極好的展示和宣傳(chuan) ,看過視頻的外國網友無不為(wei) 視頻中那些神奇的木器而驚歎稱讚,在中國漸漸落寞的傳(chuan) 統技藝在國外受到了追捧,恰恰也說明隻要有真正的文化底蘊,就可以廣為(wei) 傳(chuan) 播,受到關(guan) 注。
近幾年來,借助互聯網平台,中國民間傳(chuan) 統技藝以民俗、飲食、音樂(le) 、茶藝、工藝為(wei) 載體(ti) ,將文化融入生活,不斷“出圈”海外,中華文化和中國智慧通過互聯網傳(chuan) 播,達到了潛移默化的文化外溢效應。
越來越多的外國網友通過社交媒體(ti) 對中國傳(chuan) 統的非遺製作場景、工藝流程等有了直觀的認識,而中國民間的非遺達人和他們(men) 的匠人精神也被更多海外民眾(zhong) 所知曉。
社交媒體(ti) 成了新時代溝通海外中華文化愛好者和中國非遺傳(chuan) 統的信使,中國的傳(chuan) 統木工技藝通過諸多社交媒體(ti) 出海出圈,以圖片和視頻的直觀方式,跨越了語言障礙,消除了文化偏見,達到了對於(yu) 人類文明的高度共鳴,世界不同文化和文明也在這種生活化的記錄和互動中得到了傳(chuan) 播和互鑒。
作者簡介:
蒲平,浙江傳(chuan) 媒學院教師,複旦大學新聞學博士,複旦大學傳(chuan) 播與(yu) 國家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融媒體(ti) 新聞生產(chan) ,媒體(ti) 融合與(yu) 轉型等。
監製 | 楊新華
統籌 | 劉佳 康坤全
采寫(xie) | 馬廷魁
編輯 | 郭暉
製作 | 胡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