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北京:營造科技創新生態 為年輕人鬆綁鼓勁

發布時間:2023-04-21 17:39: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3月中旬,全球首個(ge) 蒙烯玻璃纖維除冰葉片樣機,在湘桂黔交界的大山深處某山頂風場上吊裝成功,這也是這款新材料首次在新能源領域落地試驗,可以破解風能發電裝置葉片冬季結冰的難題。

  支撐這項石墨烯新材料運用突破的是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及北京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公司。2018年10月起正式掛牌運營的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目前已經是全球的行業(ye) 領跑者。這家擁有300多人的研究機構是北京市科技攻關(guan) 機製探索的“試驗田”,一係列支持新材料長期研發、給科技人員減負、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賦權創新政策在這裏試水。

  近年來,北京市通過製度創新,讓一些科研人員,尤其是年輕的科研人員可以心無旁騖地做研究,助力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之後,北京市多次召開推動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工作會(hui) ,“深化體(ti) 製機製改革,營造更加優(you) 良的科技創新生態”成為(wei) 當下的工作要點,北京表示要推出更多解渴管用政策,切實為(wei) 人才鬆綁鼓勁。

  讓科研人員擺脫“寫(xie) 本子、做預算”的枷鎖

  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從(cong) 設立之初,就極富創新氣質。2016年,北京市政府大膽創新,與(yu) 北京大學共同支持中科院院士、北大納米化學研究中心主任劉忠範牽頭成立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開展石墨烯關(guan) 鍵共性技術及工程化攻關(guan) 。

  研究院成立的同時,還成立了對接成果轉化的北京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公司,公司有7方股東(dong) ,北京大學用劉忠範的專(zhuan) 利和非專(zhuan) 利技術評估作價(jia) 入股,占38%的股份。

  據北京市科委、中關(guan) 村管委會(hui) 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北京石墨烯研究院2018年10月正式運行時,北京市就設置獨立科技專(zhuan) 項,逐年滾動支持研究院開展技術攻關(guan) 、人才培養(yang) 、平台搭建,打造堅實的石墨烯優(you) 勢基礎,保障研究院發展“生命線”,讓科研人員得以持續、穩定地開展研究工作。

  隨後在北京石墨烯研究院試點的科研經費“包幹製”進一步為(wei) 科學家鬆綁。

  2022年,北京市科委、中關(guan) 村管委會(hui) 、市財政局聯合發布《北京市財政科研項目經費“包幹製”試點方案》,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專(zhuan) 項、科技新星計劃專(zhuan) 項和獨立法人研發機構科技專(zhuan) 項三類項目都可納入“包幹製”試點。

  尤其是“獨立法人研發機構科技專(zhuan) 項”的經費包幹試點,在全國都是不多見的,北京石墨烯研究院正是第一家“吃螃蟹”的機構。

  北京石墨烯研究院不再需要每一個(ge) 項目都向北京市科委、中關(guan) 村管委會(hui) 進行申請,也不再需要單獨編製預算,研究院可以按發展方向進行總體(ti) 布局,改變了過去有可能存在的研究碎片化的問題。

  北京市科委、中關(guan) 村管委會(hui) 把項目的選擇權交給了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隻按負麵清單進行管理。政府部門與(yu) 科研機構之間,不再需要有大量的項目申請書(shu) 提交、審核,隻需要簽訂一份合同,每年年終由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對項目執行情況進行評審。

  北京市科委、中關(guan) 村管委會(hui) 的一名工作人員說,要是按傳(chuan) 統的項目申報,一份項目申報書(shu) 就得幾十頁,科研經費包幹製度讓科研人員擺脫“寫(xie) 本子、做預算”的枷鎖,專(zhuan) 注於(yu) 科技攻關(guan) ,加速技術成果產(chan) 出與(yu) 工程化進程。

  從(cong) 效果來看,“包幹製”是財政資金管理從(cong) 重過程向重績效轉變的重要體(ti) 現。今年3月,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首輪“包幹製”項目通過專(zhuan) 家驗收,結合各項技術攻關(guan) 成果及產(chan) 業(ye) 化成效,綜合績效評價(jia) 優(you) 秀。

  “包幹製”試點如同“放管服”改革

  科研經費“包幹製”極大地解放了科研人員,把他們(men) 從(cong) 填寫(xie) 預算、報銷表格的繁瑣流程中解放出來,可以更加心無旁騖地搞研究。盡管科研經費“包幹製”隻是為(wei) 科研人員減負的一個(ge) 細節,但若幹的創新政策集合在一起,就構建了一個(ge) 有利於(yu) 創新的寬鬆環境。

  除了北京石墨烯研究院以機構為(wei) 單位進行科研經費包幹外,北京市還有14家單位在進行項目的“包幹製”試點,共有1015個(ge) 試點項目,占在研項目數的25%。這項創新的製度給研究人員,尤其是青年科研人員吃下了“定心丸”。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張淳傑就體(ti) 驗了一把“包幹製”的全流程。

  他所從(cong) 事的視覺內(nei) 容分析與(yu) 理解研究是實現機器智能的重要手段,即讓機器對少量樣本進行高效學習(xi) ,從(cong) 而準確理解視覺信息的內(nei) 容。2020年12月9日,張淳傑申報的“基於(yu) 深度圖卷積網絡的少樣本細粒度圖像分類”項目獲得2020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資助,項目實施過程中,正好趕上了“包幹製”試點。

  張淳傑記得,項目進行之初,“5萬(wan) 塊錢以上的設備都需要專(zhuan) 門列購置流程,沒有預算的話,需要經過審批手續,做相應的預算調整”。實施“包幹製”試點實施後,項目組通過學校開通的配套網站進行線上申請,一兩(liang) 天內(nei) 經學校財務作出調整,趕在研究所使用的GPU設備價(jia) 格上漲前完成了購置。

  有了“包幹製”的支持,張淳傑團隊收集並開源了多個(ge) 細粒度圖像數據集;針對少樣本識別問題提出了多種解決(jue) 方法,還獲得了2022年歐洲計算機視覺會(hui) 議舉(ju) 辦的DeeperAction挑戰賽冠軍(jun) 。

  與(yu) 張淳傑同屬一個(ge) 學院的青年教師黃曉雯笑稱,自己沒趕上北京版“包幹製”的便車,但間接享受了國家版和北京版“包幹製”帶來的便利。

  2020年博士畢業(ye) 後,90後黃曉雯入職北京交通大學,從(cong) 事用戶建模方向的研究。她所在的團隊包括多個(ge) 專(zhuan) 家課題組,其中就包含了享受北京市“包幹製”福利的項目。對科研“青椒”來說,“包幹製”不單把繁瑣的程序簡單化,把成塊的科研時間還給研究人員,還能夠整合資源,提高效能。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開展項目經費使用“包幹製”改革試點,不設科目比例限製,由科研團隊自主決(jue) 定使用。

  黃曉雯介紹,如今青年教師入職高校、科研院所,通常會(hui) 加入研究團隊,成熟的研究團隊通常已經配備了較為(wei) 齊全的研究設備,青年教師依托研究團隊直接使用設備資源,個(ge) 人項目則可以靈活地將經費調整到其他支出項目上,盡可能把錢都用在“刀刃”上。

  這樣一來,“包幹製”試點實際上成了“放管服”改革,優(you) 化科研工作中的服務,為(wei) 科研人員“減負鬆綁”。

  解剖麻雀 集智攻關(guan)

  當然,“包幹製”也使得項目負責人肩上多擔了一分責任。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泌尿外科教授、主任醫師盧劍介紹,他作為(wei) 項目負責人承擔了2020年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專(zhuan) 題項目《AI輔助的前列腺癌多組學精準診療關(guan) 鍵問題研究》,成為(wei) 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經費“包幹製”第一批試點項目。

  該項目屬於(yu) 生命科學的人工智能基礎應用研究,需要工科信息計算技術與(yu) 臨(lin) 床醫學交叉結合。“包幹製”試點開展後,工科課題組與(yu) 醫學課題組的績效支出可以根據科研需求自主確定。這就意味著,盧劍需要更有效的頂層設計規劃,激勵各個(ge) 課題組結合自身優(you) 勢“合理利用好有限的經費,在發表高質量學術論文的同時,積極推進成果轉化”。

  北京市自然基金辦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該部門正計劃對“包幹製”項目管理工作進一步優(you) 化,梳理“包幹製”實施的重點、難點、堵點,收集共性問題著重解決(jue) 。同時,向非試點依托單位、項目負責人征集改進意見,為(wei) “包幹製”政策的全麵推行提供有力支撐。

  近日,北京市科委、中關(guan) 村管委會(hui) 召開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主題教育工作會(hui) 議。會(hui) 議明確要堅持問題導向,改進工作作風,聚焦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難題,把脈問診、解剖麻雀、集智攻關(guan) ;鍛造一支忠誠可靠的“懂科技、敢創新、愛奮鬥”的“創新發展戰鬥隊”。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世昕 尹希寧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