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通強國新征程上跑出青春“加速度”
4月的濟南,春意融融。在長約162公裏的濟南至濰坊高速公路施工現場,我國首個(ge) 零碳高速工程正在火熱推進。該工程已被列入交通強國山東(dong) 示範區第一批試點項目,這其中活躍著山東(dong) 高速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dong) 高速”)零碳高速青年突擊隊的身影。
通過多係統打造,零碳高速不僅(jin) 可以實現全路段運營期內(nei) 整體(ti) 可持續自我中和,還首度實現高速公路基礎設施網、信息網、能源網“三網融合”,為(wei) 百姓帶來安全、舒適、快捷的出行體(ti) 驗。然而,與(yu) 之相應的是前所未有的施工難度,沒有現成的施工圖,這支平均年齡35歲的青年突擊隊隻能不斷克服技術難題,邊研究邊設計邊推進。
進入新時代,山東(dong) 高速的青年挑重擔、啃硬骨頭,31支青年突擊隊、700餘(yu) 名隊員在新征程上再出發,他們(men) 或奮戰在工程建設現場,或聚力智慧平台開發,或投身“一帶一路”項目建設,在交通強國新征程上跑出青春“加速度”。
青年突擊隊摸著石頭過河
這並非零碳高速青年突擊隊首度嚐試將“雙碳”目標引入高速公路建設,早在2021年,他們(men) 就在濟南東(dong) 服務區的零碳化改造上挑大梁。
濟南東(dong) 服務區位於(yu) 青銀高速K315公裏處,地處濟南市章丘區龍山街道黨(dang) 家鎮,是山東(dong) 省規模最大的服務區之一。該服務區於(yu) 2019年7月26日正式運營,年均服務乘客1000餘(yu) 萬(wan) 人次。過去,服務區年均碳排放量約2300噸,2021年,該服務區成為(wei) 山東(dong) 高速打造的首個(ge) 零碳服務區試點項目,圍繞提升能源利用率、100%可再生能源利用和林業(ye) 碳匯抵消三大核心路徑,力爭(zheng) 實現服務區運營階段零碳排放。
青年突擊隊隊長陸由付坦言一度麵臨(lin) 巨大壓力:“不同於(yu) 普通服務區,零碳服務區小到一棵樹吸收的二氧化碳,大到整個(ge) 服務區的用電需求,區域內(nei) 所有生產(chan) 、生活都要用碳排放量來衡量,還需要通過減排、替代等實現碳中和。”
沒有多少經驗可學習(xi) 、標準可參考,隊員們(men) 就“摸著石頭過河”。其中,如何管理光伏發出的大量綠色電力,對服務區內(nei) 所有用電設施進行智慧管理,這被視作設計過程中的一大難點。耗時3個(ge) 多月,骨幹隊員陳煥朝帶領智能管控團隊晝夜奮戰,常常吃住在辦公室,自主研發的零碳智慧管控係統最終順利麵世。
經過一年多的探索,經過改造的濟南東(dong) 零碳服務區年均減少碳排放量約3400噸,實現零碳運營,為(wei) 探索交通運輸行業(ye) 碳達峰碳中和提供了示範樣板。
在該突擊隊的規劃中,零碳服務區的建設僅(jin) 是第一步。陸由付介紹,集團提出“三步走”戰略,接下來依次探索零碳高速以及整個(ge) 企業(ye) 乃至行業(ye) 的碳達峰、碳中和實施路徑,“肩負奮進新征程的時代重任,我們(men) 將永遠在路上”。
每條道路,每座橋隧,皆是創新戰場
青春的號角已經吹響,在每條道路,每座橋隧,處處可見青年突擊隊隊員的創新身影。
在車來車往的沂源隧道裏,山東(dong) 高速淄博發展公司沂源養(yang) 護中心副主任江超指著一處設備自豪地說:“就是這個(ge) 毫米波雷達,讓隧道養(yang) 護工作多了一雙可移動的眼睛,相比傳(chuan) 統雷達捕捉的局限性,隧道裏每輛車的行駛狀態均可被實時監控。”
江超和同事們(men) 的日常工作地是包括沂源隧道在內(nei) 的14座隧道。過去兩(liang) 年中,這支21人智慧隧道青年突擊隊,將這裏變成了14個(ge) 創新主戰場,截至目前,已取得實用新型專(zhuan) 利6項、軟件著作權5項、優(you) 秀QC成果20餘(yu) 項。
創新是為(wei) 了解決(jue) 隧道養(yang) 護工作中的痛點難點。隧道裏機電設備眾(zhong) 多,加上隧道集群情況,給養(yang) 護工作帶來極大不便。為(wei) 了第一時間發現故障,提高巡查效率,突擊隊兩(liang) 年內(nei) 更新3個(ge) 版本,自主研發了聯網設備故障檢測係統。該係統每隔幾毫秒更新相關(guan) 數據並即時傳(chuan) 送到實驗室,不僅(jin) 操作性強、查詢功能強大,而且便於(yu) 進行量化分析。
經過隊員們(men) 的努力,目前當地已逐步實現隧道內(nei) 異常事件的自主搜集,故障點位置的自動排查等功能。不僅(jin) 如此,這群年輕人還利用廢舊設備搭建獨立監控係統作為(wei) 實驗場所,在單位駐地走廊專(zhuan) 門搭建模擬隧道,作為(wei) 隧道研究成果展示平台。這一“科研辦公、實驗檢測、文化展示”三合一的創新環境令人印象深刻。
今年,突擊隊將新接養(yang) 隧道30座,肩上擔子無疑更重了。“我們(men) 一直努力探索實現隧道交通智能分析、安全監測、智能預警、設施設備健康檢測,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有越來越多的成果貢獻於(yu) 交通強國建設的新征程上。”智慧隧道青年突擊隊隊長李月光說。
青春榮光閃耀“一帶一路”
不僅(jin) 在國內(nei)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越來越多青年突擊隊隊員們(men) 走出國門,奮鬥在異國他鄉(xiang) 。
在距離我國3000多公裏的孟加拉國首都達卡,有一條長約6.85公裏的“初心之路”,它見證了一支55人的中國青年突擊隊不畏艱難、勇於(yu) 挑戰,逐夢“一帶一路”的奮鬥曆程。
作為(wei) “一帶一路”重大項目之一,達卡機場高架快速路項目全長19.7公裏,貫穿主城區,商超、居民區、火車站遍布快速路沿線,人口密集,施工難度極大。
“更困難的是,其中約有6.85公裏的施工路線要在已有的鐵路線上方施工,火車每15分鍾駛過,沿線棚戶遍布,複雜的情況給施工、拆遷、社群關(guan) 係維護帶來重重難度。”山東(dong) 高速路橋國際公司孟加拉達卡機場快速路青年突擊隊隊長周濤回憶道。
2020年3月,初駐項目時,他們(men) 一遍遍摸清沿線社區分布情況,多次前往當地政府交涉協調,最終順利解決(jue) 了征地拆遷問題。“看著根根立柱拔地而起,橋麵施工全麵開展,每個(ge) 人的激動之情無以言表。”周濤感慨。
在項目經理時聖輝的提議下,這段6.85公裏的施工路線被團隊稱為(wei) “初心之路”,每批新入職的突擊隊員第一次現場之行,都是重走這條路。
與(yu) 疫情正麵交鋒、麵對語言文化差異、遭遇技術難題……3年來,這支隊伍直麵重重挑戰,突擊隊員們(men) 不僅(jin) 一一克服,還讓中國技術走出國門,自主研發的移動門式支架等設備極大改善了當地的施工作業(ye) 環境,精湛的技術和踏實的態度逐漸贏得當地政府的信任。
在路橋國際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工會(hui) 主席趙連旨眼中,“每名突擊隊員都是一麵旗幟,他們(men) 蓬勃向上,能吃苦、肯奮鬥,堪稱‘一帶一路’建設的中堅力量”。
據山東(dong) 高速集團有限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王其峰介紹,該集團每年圍繞生產(chan) 經營重點領域組建青年突擊隊,堅持在“急、難、險、重、新”攻堅任務中發現和培育青年先進典型,“按照規定,每支突擊隊必須目標求實、責任壓實、成績真實、作風務實,讓青年突擊隊真正成為(wei) 推動企業(ye) 中心任務落實的重要載體(ti) ,為(wei) 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ye) 凝聚青春力量”。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邢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