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鍾兆雲新作《奔跑的中國草》發布

發布時間:2023-04-23 14:58: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福州4月23日電 (記者 龍敏)22日,鍾兆雲(yun) 長篇新著《奔跑的中國草》在福建農(nong) 林大學舉(ju) 辦新書(shu) 發布會(hui) 。該書(shu) 以長篇報告文學的方式忠實記錄、全景再現“菌草之父”、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林占熺科技報國的典範事跡,講述中國草在世界奔跑、造福人類的故事,讓讀者看到一位農(nong) 林科學家的夢想與(yu) 堅持。

  據介紹,《奔跑的中國草》是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和福建教育社聯合出版,首印3萬(wan) 冊(ce) 。

  有讀者評價(jia) 稱,“人生什麽(me) 最美?一個(ge) 人能走多遠?林占熺及其團隊告訴了我們(men) 。文藝作品什麽(me) 最美?文藝工作者什麽(me) 最美?一位文藝工作者能走多遠?鍾兆雲(yun) 告訴了我們(men) 。”

  “中國草”奔跑不止

  林占熺教授為(wei) 解決(jue) 菌業(ye) 生產(chan) 中日益嚴(yan) 重的“菌林矛盾”這一世界級難題,懷揣夢想,無數次試驗,發明以草代木、培養(yang) 食藥用菌的技術,在助力無數人擺脫貧困之餘(yu) ,也闖出了菌草改善生態之路,並在“一帶一路”上大放光彩。如今,菌草已走出國門,為(wei) 國際減貧和生態環境保護貢獻中國智慧,成為(wei) 中國促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典範。

  新書(shu) 發布會(hui) 上,林占熺回憶道,1971年調到三明真菌所工作,當時從(cong) 國外引進椴木栽培香菇技術。那時,為(wei) 老區貧困地區貧困農(nong) 民著想,提出探索“以草代木”使貧困農(nong) 戶脫貧的新途徑。

  1983年,林占熺為(wei) 什麽(me) 有“平坦大道”不走,卻走上陡峭山路攀登的科研路?林占熺揭秘道,當年到閩西老區長汀縣考察,扶貧需要發展食用菌生產(chan) ,但“菌林矛盾”突出,“以草代木”發展食用菌課題與(yu) 許多人介紹過,都很讚成。但十多年過去了,仍然沒有人開展這項實驗。雖然當時校領導找他談話,希望其往行政工作發展;但他還是選擇了為(wei) 老少邊窮民眾(zhong) 脫貧,而走上了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路。

  “我深深體(ti) 會(hui) 到,菌草技術隻有在中國才能產(chan) 生,隻有在這個(ge) 時代才能蓬勃發展。”在林占熺眼中,偉(wei) 大祖國和人民給菌草人必勝的信心和無窮的力量,鼓舞和支持著菌草人,肩負自己的使命擔當,攻克了一個(ge) 又一個(ge) 難題,把這棵“中國草”傳(chuan) 播到世界各地。

  出生於(yu) 1943年12月的林占熺仍奔跑不止、奮鬥不息,奮鬥在科研和生產(chan) 一線。“我們(men) 的命運與(yu) 國家、民族的命運緊緊相連,我們(men) 所做的一切都隻是民族複興(xing) 洪流中的一滴水,最終匯入浩瀚滄海,融入曆史篇章。”

  為(wei) 英雄書(shu) 寫(xie) 歌唱

  此書(shu) 33萬(wan) 字,是作者鍾兆雲(yun) 誌在“為(wei) 英雄立傳(chuan) ,為(wei) 社會(hui) 立德,為(wei) 民族立魂”的又一部精品佳作。該書(shu) 中,鍾兆雲(yun) 用文學的筆調、詩意的語言,客觀地講述了林占熺教授與(yu) 草打交道,讓“中國草”在世界奔跑、造福人類的故事。

  鍾兆雲(yun) 係福建省委黨(dang) 史方誌辦副主任、福建省作協副主席,迄今已有近2000萬(wan) 字作品在海內(nei) 外問世,出版專(zhuan) 著《劉亞(ya) 樓上將》《辜鴻銘》(三卷本)《葉飛傳(chuan) 》《我的國籍我的血》《海的那頭是中國》《穀文昌:隻為(wei) 百姓夢圓》及鄉(xiang) 村三部曲等40多部,含傳(chuan) 記、報告文學、長篇小說、散文集、詩集,有作品被英譯出版。

  雖然20世紀90年代就知曉菌草,但鍾兆雲(yun) 坦言剛開始創作時有些猶豫,“不僅(jin) 因為(wei) 工作繁忙,時間緊張,還因為(wei) 林教授太知名,新聞媒體(ti) 報道連篇累牘,山海情中的淩教授更讓人印象深刻,還能寫(xie) 出新意來?”

  “英雄理應謳歌禮讚,他們(men) 是民族不敗的脊梁、社會(hui) 進步的明燈,是超越時代的模範、後人景仰的先賢。”鍾兆雲(yun) 接受記者專(zhuan) 訪時表示,林占熺教授和菌草的故事令自己很感動,由此也希望用自己的文字讓菌草的故事更完整、更深刻,不那麽(me) 支離破碎。

  在采訪林占熺和菌草團隊過程中,鍾兆雲(yun) 曾跟隨林占熺教授輾轉前往內(nei) 蒙古烏(wu) 蘭(lan) 布和沙漠等地實地探訪。鍾兆雲(yun) 說,在連續采訪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地域、從(cong) 不同國家和地區暫回大本營的菌草人後,從(cong) 他們(men) 的身上和所經之路,真真切切看到了什麽(me) 是崇高的普通,什麽(me) 是偉(wei) 大的平凡。

  “無數次被他們(men) 感動流淚了,林教授以自己和家人、團隊的巨大犧牲鑄就了讓聯合國叫好的菌草事業(ye) 。”鍾兆雲(yun) 說,“你能想到這樣一位感動中國的專(zhuan) 家,仍擠在100多平方米的老舊房子中,天花板因受潮黴跡斑斑,家用電器和家具都很普通老舊。”

  麵對參加新書(shu) 發布會(hui) 的福建農(nong) 林大學學生,鍾兆雲(yun) 寄語說:“麵對在《奔跑的中國草》書(shu) 裏書(shu) 外奔跑的林占熺老師和他的團隊,我們(men) 有理由給自己加油、讓自己加速,帶著使命,帶著對生活、對自然、對未來、對祖國山山水水花花草草的熱愛,帶著中國心,用力奔跑。”

  鍾兆雲(yun) 也期待更多讀者通過這本書(shu) 了解林占熺的菌草故事。在他眼中,“中國草”百折不撓奔跑不止,在與(yu) 自然界和平共存中,可以爆發出無窮的力量。(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