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賦能新發展格局
作者:張紅鳳、王瀟洋(山東(dong) 財經大學教授、山東(dong) 省社科理論重點研究基地山東(dong) 財經大學新舊動能轉換研究基地研究員)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數字經濟健康發展,有利於(yu) 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持續深化,新一輪科技變革方興(xing) 未艾,全球產(chan) 業(ye) 鏈趨向本土化重構。作為(wei) 以數據為(wei) 核心要素、以數字技術為(wei) 主要手段、以互聯網為(wei) 重要載體(ti) 的新型經濟形態,數字經濟正全麵融入人類社會(hui) 各領域。以數字經濟壯大國內(nei) 循環、協調推進“雙循環”,使其賦能於(yu)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我國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數字經濟助推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數字經濟的發展有助於(yu) 形成統一開放的國內(nei) 大市場,以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參與(yu) 國際經濟合作,推動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數字經濟是暢通國內(nei) 循環的新興(xing) 引擎和有力抓手。國內(nei) 循環是以國內(nei) 市場為(wei) 主體(ti) ,生產(chan) 、流通、分配、消費等環節相統一的循環體(ti) 係。從(cong) 生產(chan) 看,數據要素具有非消耗性和正外部性,規模經濟效應明顯,有利於(yu) 創新經濟增長路徑,使得效率更高的新興(xing) 經濟範式逐步顯現;從(cong) 流通看,智慧物流極大減少了人員接觸、顯著降低了人工成本,同時助力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數字化融合,保障了國內(nei) 市場的韌性;從(cong) 分配看,數據要素借助數字技術,有助於(yu) 增加就業(ye) 崗位和渠道、提高靈活就業(ye) 人員收入;從(cong) 消費看,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增強供求適配性的基礎上,以平台經濟為(wei) 代表的新業(ye) 態,降低了交易成本,促使消費升級。因此,在數字時代,數據要素和數字技術貫穿國內(nei) 循環全過程,數字經濟能夠助力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建立,暢通國內(nei) 循環。
數字經濟為(wei) “雙循環”相互促進提供技術支撐和貿易空間。長期以來,由於(yu) 地理距離、文化差異等因素影響,國內(nei) 循環和國際循環的要素與(yu) 產(chan) 品存在明顯壁壘,難以實現相互促進,而數字經濟的全球發展從(cong) 技術和空間兩(liang) 方麵促進了該問題的解決(jue) 。一方麵,電子商務的普及打破了地域對交易的阻礙,通用性數字技術提高了消費者對全球產(chan) 品和服務的認知度與(yu) 可得性,並通過遠程會(hui) 議、智能翻譯等工具克服距離和語言障礙,從(cong) 而加深本土企業(ye) 與(yu) 外部市場的互聯互通程度,為(wei) 世界市場的建立提供強大技術支撐。另一方麵,國際貿易從(cong) 傳(chuan) 統模式向數字化轉型,貿易成本大幅節省,給各方主體(ti) 爭(zheng) 取到更多自主空間,各環節附加值的增加反作用於(yu) 數字化國際貿易,進一步助力全球交易形式的創新。同時,數字經濟對高技術的要求,有利於(yu) 推動國際分工精細化與(yu) 全球供應鏈體(ti) 係化,顯著拓展全球生產(chan) 網絡和貿易空間。因此,數字經濟可以提升內(nei) 外循環的互動性和便利性,也為(wei) 我國形成新的數字化貿易優(you) 勢提供契機。
數字經濟賦能新發展格局麵臨(lin) 的挑戰
數字經濟已成為(wei) 我國加速經濟增長的新杠杆和市場發展的重要方向,正借助超大規模內(nei) 需市場優(you) 勢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但也要看到,數字經濟賦能新發展格局還麵臨(lin) 一些挑戰。
數字技術原創性不強。數字基礎研究存在明顯短板,數字人才市場供給不足,技術研發以模仿性創新為(wei) 主,數字產(chan) 業(ye) 鏈因“缺芯少魂”受製於(yu) 人,數字技術的應用空間遠未被完全開發,應用範圍亟待拓展,數據要素的規模經濟效應尚未充分發揮,其對國內(nei) 大循環的促進作用還沒有充分展現,難以打破我國在全球產(chan) 業(ye) 鏈中的低端鎖定。
數字經濟發展存在區域失衡。中西部、廣大農(nong) 村等欠發達地區數字產(chan) 業(ye) 發展總體(ti) 滯後,5G基站、大數據中心、物聯網服務中心等數字基礎設施的覆蓋嚴(yan) 重不足,低端種植業(ye) 、傳(chuan) 統重工業(ye) 等產(chan) 業(ye) 的數字化進程緩慢,不利於(yu) 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協同發展,降低了對國外優(you) 質資源的吸引力。
數字監管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數據真實性辨別難度較大,要素產(chan) 權難以明晰,互聯網的匿名特征加劇了信息不對稱;數字領域相關(guan) 法律、製度尚不成熟,監管優(you) 化未能跟上發展速度,一些平台企業(ye) 存在壟斷、泄露隱私信息等問題。
全球數字服務規則不統一。全球各大經濟體(ti) 對數字經濟的規則訴求存在明顯差異,難以形成全球多邊一致性規則,國際化數字貿易缺乏統一的行為(wei) 準則。出於(yu) 對國家信息安全等方麵的考慮,國家間的數字信息交流存在較強壁壘,缺少暢通的國際數字共享平台。
數字經濟賦能新發展格局的現實路徑
數字經濟賦能新發展格局是一項具有前瞻性、係統性的複雜工程,根據現階段資源稟賦條件,實踐中應重視以下方麵的工作:
加快數字技術領域原始創新。聚焦人工智能、大數據庫等領域,通過政府扶持、金融支持等手段加大數字基礎研究領域的投入,著力提升高精度芯片製造、信息通信技術拓展、未來網絡構建等能力。大力發展數字領域教育,一方麵增加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的碩博點並擴大招生規模,著力培養(yang) 本碩博一體(ti) 化的數字人才;另一方麵加強數字職業(ye) 教育,強化崗前、崗中培訓,為(wei) 實現數字技術原始創新提供強有力智力支持。建立健全數字技術集成創新體(ti) 係,推進信息化手段在廣大市場中的拓展應用,更大範圍發揮數字創新的報酬遞增優(you) 勢和乘數效應。
均衡數字經濟的區域發展水平。統籌調配全國的數字資源,打破數字經濟地方保護與(yu) 分割,實現區域數字市場之間的協同共贏。著力推進“5G+工業(ye) 互聯網”“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等的跨區域共建共享,為(wei) 國民經濟循環中的交易暢通提供持久支撐。聚焦養(yang) 殖、石化、鋼鐵等亟待新舊動能轉化的行業(ye) ,依托區塊鏈追溯、工業(ye) 物聯網互通等數字平台,製定一批具有推廣性的數字化轉型方案。
完善數字經濟相關(guan) 立法。建立健全網絡安全、平台經濟等數字領域相關(guan) 法律法規,明晰數據產(chan) 權、保護數據專(zhuan) 利,構築數據安全和隱私保障屏障,優(you) 化我國數字經濟賦能新發展格局的製度環境。充分考慮數字技術研發的長期性與(yu) 風險性,大力扶持數字經濟小微企業(ye) ,深入挖掘數據要素在產(chan) 業(ye) 鏈不同環節中的價(jia) 值潛力,共建國內(nei) 數字大市場。加強數字市場監管,推進線上線下一體(ti) 化監管,防止平台企業(ye) 利用數據、算法、技術等手段進行壟斷。
推進數字貿易強國建設。作為(wei) 貿易第一大國,積極參與(yu) 全球數字經濟治理,協同各方助力世界貿易組織盡快形成全球性數字服務規則,暢通國家間數字交易。協同共建國際數據收集、共享平台,分級分類開放公共數據,打破國家間“數據孤島”,在保障國家安全、商業(ye) 機密和個(ge) 人隱私的基礎上實現數據互聯互通。以共建“一帶一路”等為(wei) 契機,提升對外貿易的數字化占比,拓展數字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以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