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山海關中國長城博物館(暫定名):多項目迎來施工關鍵節點
中新網秦皇島4月27日電 題:走進山海關(guan) 中國長城博物館(暫定名):多項目迎來施工關(guan) 鍵節點
作者 郝燁
沿“天下第一關(guan) ”山海關(guan) 向北行進約3.5公裏,山海關(guan) 中國長城博物館(暫定名)建設正忙:施工現場吊臂林立,機器轟鳴聲漸次響起,工人們(men) 熱火朝天幹勁十足。作為(wei)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工程,在這個(ge) 繁忙的春日,這裏多項建設項目進入施工衝(chong) 刺階段。
山海關(guan) 中國長城博物館(暫定名)定位為(wei) 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長城文化保護傳(chuan) 承利用現代化博物館,將全方位展示中國長城產(chan) 生和發展、長城建築結構與(yu) 布局、長城曆史文化傳(chuan) 說、重大戰役,以及沿線15省市的長城文化、長城文物保護利用、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文化帶建設發展、文化公園建設帶來的美好生活等,並對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進行全麵宣傳(chuan) 展示推介。
據山海關(guan) 中國長城博物館(暫定名)副館長馮(feng) 振介紹,該項目總規劃用地麵積約106畝(mu) ,主體(ti) 建築地上三層、地下一層,建築麵積約3萬(wan) 平方米,展陳麵積1萬(wan) 平方米,博物館擬建設中國長城文化陳列展廳、長城國家文化公園規劃展廳、長城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展廳、國際學術報告廳、長城研究室、長城誌願者活動室、庫房及公共配套用房等。目前,基礎及主體(ti) 混凝土結構全部完成,二次結構全部完成。現在正在進行主體(ti) 建築安裝工程,計劃5月底完成。
馮(feng) 振稱,博物館設計建設按照“藏”和“融”的理念,選址位於(yu) 山海關(guan) 角山山麓、長城腳下,南望即是大海,北靠角山長城,背麵就有一方小湖泊。項目堅持尊重環境和長城遺產(chan) ,外觀設計采用了方城與(yu) 城台的造型,使之融入長城體(ti) 係之中,與(yu) 長城曆史文脈相統一。
據施工項目負責人李龍碩介紹,目前博物館東(dong) 側(ce) 和南側(ce) 外牆施工已處於(yu) 收尾階段,北側(ce) 和西側(ce) 區域外牆也在加緊建設中。同時,外立麵一、二層玻璃幕牆正在安裝階段,預計4月底安裝完成,“長城之眼”玻璃安裝也預計於(yu) 5月10日完工。
走進館內(nei) ,吊頂、幕牆、地板等班組的施工人員也在緊張作業(ye) 。李龍碩稱,目前吊頂施工已完成將近80%,4月底所有的吊頂工作將完工。此外,館內(nei) 內(nei) 牆木飾板材料已全部到場,計劃4月底安裝完成。
與(yu) 主體(ti) 工程同步推進的還有展陳工作。當地於(yu) 2021年9月啟動文物展品征集工作,目前已初步選出2334件(組),分布在八個(ge) 展示單元,作為(wei) 博物館展覽的文物基礎和支撐。同時,與(yu) 國內(nei) 23個(ge) 省(區、市)的99家文物收藏單位取得聯係,已有寧夏博物館等60餘(yu) 家業(ye) 內(nei) 同行的207件展品同意借展或授權仿製,有531項文物展品提供了電子資料。在此期間,收到社會(hui) 捐贈藏品206件,遼寧、天津、上海、邯鄲和秦皇島本市7位藏家的82件藏品同意借展或征集。
同時,博物館正在結合展陳流線調整、文物展品落位、展陳版式設計等工作,統籌推進講解詞修改和提升。(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