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對標一流看變化(記者手記)

發布時間:2023-05-09 11:14:00來源: 人民日報

  於(yu) 都河畔潭頭村,每一次到訪都能感受到它的變化。

  從(cong) 小菜園到萬(wan) 畝(mu) 蔬菜大棚,從(cong) 提籃叫賣到並入灣區大市場,從(cong) 請人勞作到共享農(nong) 資服務,在以丘陵山地為(wei) 主、農(nong) 業(ye) 資源稟賦並不優(you) 越的贛南大地,漸漸實現基礎設施、經營主體(ti) 、科技投入的不斷革新,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邁向規模化、專(zhuan) 業(ye) 化、智慧化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每年累計有10萬(wan) 噸蔬菜銷往大灣區,富硒蔬菜成了繼臍橙之後贛州的又一個(ge) 農(nong) 業(ye) 經濟增長點。

  贛南更是一片改革熱土、開放高地和創新沃野。“放管服”改革全域試點有力推進,235項對標提升改革任務較好完成;設立贛州RCEP創新服務中心並開行首趟RCEP專(zhuan) 列,融入全球最大“自貿圈”;中科院贛江創新研究院運行良好,贛州獲批首批國家知識產(chan) 權強市建設試點示範城市;全市最大水利工程梅江灌區開工建設,黃金機場升格為(wei) 國際空港,瑞金機場主體(ti) 完工……紅土地上,湧動著逐夢奮鬥的豪情。

  成就何以寫(xie) 就?“作為(wei) 一個(ge) 經濟欠發達的革命老區,如何實現趕超和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走老路或低水平的重複路,肯定不行。必須要有開放創新的遠見,對標一流。”贛州市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作為(wei) 江西“南大門”,贛州是江西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橋頭堡。近年來,“老區精神、灣區思維、特區速度”是贛州發展最生動的寫(xie) 照,“大灣區能做到的,老區也能做到”是最響亮的回答。主動融入、全麵對接,深入推動贛南革命老區和粵港澳大灣區設施建設、產(chan) 業(ye) 轉移、市場融通、資源共享,“老區+灣區”深度合作,既是區域協調發展的典範,也成為(wei) 贛南老區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對標一流,關(guan) 鍵是要落實在行動上。如今,老區幹部紛紛南下,向灣區取經、爭(zheng) 做排頭兵。在全省率先創新推出惠企政策兌(dui) 現改革、“市縣同權”改革,118項市級權限“市縣同辦”;在全國率先推行全產(chan) 業(ye) 一鏈辦、工程建設項目一站式集成審批……

  梅江灌區工程在寧都縣全麵開工建設,打破了贛州近30年沒有國家重大水利項目的局麵。這得益於(yu) 一套為(wei) 梅江灌區工程爭(zheng) 資爭(zheng) 項的省市縣鄉(xiang) 四級聯動協同機製,不到兩(liang) 年,完成過去8年才能完成的前期工作。努力打造“幹就贛好”營商品牌,正從(cong) 理念化為(wei) 行動,從(cong) 願景逐步變為(wei) 現實。

  新時代新征程上,贛南兒(er) 女正繼續發揚老區精神,以開放包容、腳踏實地的作風態度,書(shu) 寫(xie) 建設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範區的壯麗(li) 詩篇。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