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探訪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打造海上絲路文化交流平台

發布時間:2023-05-19 14:23: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海南瓊海5月18日電 (張月和 符宇群)5月18日正值國際博物館日,在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下稱“南海博物館”),一場圍繞南宋時期古沉船“華光礁Ⅰ號”的網絡直播引起網友們(men) 熱議。這艘船有何特別之處?它與(yu) 海上絲(si) 綢之路有怎樣的聯係?在南海博物館裏可以找到答案。

  海上絲(si) 綢之路是東(dong) 西方之間貿易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動脈,南海是古代海上絲(si) 綢之路的黃金水道,從(cong) 此經過的舟船成千上萬(wan) ,“華光礁Ⅰ號”就是其中之一。南海博物館講解員柴源介紹,“華光礁Ⅰ號”沉船遺址於(yu) 1996年由海南省瓊海市潭門鎮的漁民出海作業(ye) 時發現,經過多次發掘,共出水瓷器逾萬(wan) 件。

  在“華光礁Ⅰ號”沉船出水的瓷器中,江西景德鎮青白釉刻花紋花口瓶頗為(wei) 特殊。其口沿外翻,像盛開的花朵,青白釉又被稱為(wei) “影青瓷”,白中透青,青中泛白。柴源介紹,這類瓷器在當時的東(dong) 南亞(ya) 地區也曾有發現,二者從(cong) 造型、紋飾、釉色等方麵對比完全一致,更加確定了這艘船的目的地是東(dong) 南亞(ya) 地區的國家。

  南海博物館作為(wei) 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海南主會(hui) 場,推出了諸多文博活動。當日,“詩畫彩瓷——唐代海上絲(si) 綢之路上的長沙窯瓷器”在南海博物館開展,170餘(yu) 件長沙窯瓷器全麵展示了長沙窯的造型特色和裝飾風格等。據介紹,長沙窯是唐代著名的民間商業(ye) 性瓷窯,以生產(chan) 豐(feng) 富多樣的彩瓷而聞名於(yu) 世。沿著海上絲(si) 綢之路,長沙窯瓷器曾遠銷東(dong) 亞(ya) 、東(dong) 南亞(ya) 、南亞(ya) 、西亞(ya) 、北非、東(dong) 非約30個(ge) 國家和地區,是唐代暢銷海外的“明星產(chan) 品”。

  展出的展品中,青釉褐斑褐綠彩阿拉伯文碗上有彩繪阿拉伯文“安拉”紋飾;在青釉褐綠彩聯珠紋執壺上,則有西亞(ya) 民族常用的聯珠紋,該紋飾多見於(yu) 波斯錦、金銀器以及伊斯蘭(lan) 釉陶器上,反映了西亞(ya) 文化對長沙窯的影響。

  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館長辛禮學說,開館以來,博物館以龍泉窯青瓷、茶葉貿易、香藥等為(wei) 主題開展了海上絲(si) 綢之路係列展覽,致力於(yu) 將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打造成“21世紀海上絲(si) 綢之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同時,獨立或共同策劃“南海文化係列”“南海生物係列”“海上絲(si) 綢之路係列”等專(zhuan) 題展覽,講好南海故事。

  南海博物館圍繞“做海:南海漁家文化展(海南)”推出的互動立體(ti) 書(shu) 引來不少觀眾(zhong) 駐足。書(shu) 中添加若幹形式各異的互動機關(guan) 和小遊戲,讓南海漁民耕海作業(ye) 的場麵動了起來,栩栩如生。海南出版社副社長衛淑霞說,這本書(shu) 曆時近三年製作完成,讓觀眾(zhong) 在撤展之後也能獲得館藏文物所呈現的內(nei) 容,相當於(yu) 把博物館“帶回家”。

  海南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ti) 育廳副廳長寧虹雯說,博物館在搶救、保護、研究和展示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普及科學文化知識等方麵具有獨特的作用,是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傳(chuan) 播和展示其文明成就和發展水平的重要窗口。目前,海南省備案博物館有40個(ge) 。希望通過開展國際博物館日係列活動,增強公眾(zhong) 對文化遺產(chan) 的保護意識,實現博物館與(yu) 公眾(zhong) 的良好互動。(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