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新動能來襲!95後00後正在湧入科幻網文寫作

發布時間:2023-05-25 15:29:00來源: 文匯報

  ■本報記者 許暘

  繼獲第32屆中國科幻銀河獎“最佳網絡科幻小說獎”後,前不久,95後網文作家天瑞說符《我們(men) 生活在南京》一舉(ju) 拿下第14屆華語科幻星雲(yun) 獎長篇小說金獎,並摘得2020-2022年度新星金獎桂冠。《科幻世界》副總編、評委會(hui) 主席姚海軍(jun) 評價(jia) :小說彌合了網文科幻和傳(chuan) 統科幻的鴻溝,擴展了科幻細分題材的成長空間。

  不隻是他,在互聯網這一天然具有“年輕化”標簽的場域中,一批95後、00後Z世代群體(ti) ,正以加速度姿態湧入科幻網絡文學的生產(chan) 與(yu) 傳(chuan) 播,為(wei) 科技理性與(yu) 人文關(guan) 懷的碰撞交融注入大量年輕血液。網絡文學土壤新、科技前沿題材新、作者多是新人……三重“新”疊加,為(wei) 本土科幻寫(xie) 作帶來強勁新動能。

  超七成00後首次寫(xie) 網文首選科幻題材

  近年來,作者群體(ti) 年輕化、高學曆化趨勢加速,Z世代強勢崛起,逐漸成為(wei) 科幻網絡文學創新求變的新特征。《2022中國科幻網絡文學白皮書(shu) 》《2022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等披露的數據顯示,去年共計超4.2萬(wan) 起點平台作者創作科幻網文,在2022年首次創作便選擇科幻題材的作者裏,72%為(wei) 00後;去年新增科幻作品42080部,同比增長近70%;約超七成科幻品類簽約作者為(wei) 本科在讀及以上學曆。無論是創作實踐還是作品閱讀,科幻網文已成為(wei) 廣大年輕人接觸科幻文化的主要渠道。

  會(hui) 說話的肘子、橫掃天涯、賣報小郎君、黑山老鬼、我吃西紅柿、言歸正傳(chuan) 、火中物、空長青等網絡作者相繼推出科幻題材新作,通過不同視角豐(feng) 富著科幻題材內(nei) 容風格。以26歲的天瑞說符為(wei) 例,代表作《我們(men) 生活在南京》在起點中文網暢銷榜上長期排第一,講述高三男生白楊通過無線電台偶然聯係上生活在2040年同一地理位置的女生半夏後,兩(liang) 人共同麵對未知天災的求生故事。南京師範大學教授李瑋評價(jia) ——作品在專(zhuan) 業(ye) 的科幻設定、精彩的故事和細膩的情感之外,還展示出稀缺的唯美風格,最終完成了硬核科幻成就唯美故事的“新科幻”實驗。

  天瑞說符一方麵追求“硬核”——成名作《死在火星上》列出一長串參考書(shu) 目文獻,引用了有關(guan) 過往火星任務和航天器設計的科研成果論文,讓不少航天迷直呼過癮;另一方麵他也堅持,科幻再硬核也要服務於(yu) 行文的可讀性,“技術細節猶如故事結構的磚瓦,是用來增強故事的可信度,而不是成為(wei) 讀者的閱讀障礙。”

  網友自發“做筆記”激活社區生態

  不難發現,當下年輕網文作者更看重讀者的反饋互動。這也從(cong) 一個(ge) 側(ce) 麵體(ti) 現了科幻網絡文學的社區生態正迅速成熟。不少用戶表現出了超常的主動性,積極參與(yu) 自發式科普互動,借助網文平台即時段章評等形式,在作品討論區自發整理知識點,寫(xie) 下長長的“筆記”。

  比如,在天瑞說符《我們(men) 生活在南京》的評論區,有無線電技術愛好者在線解釋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名詞的釋義(yi) 和用法;在晨星LL《學霸的黑科技係統》評論區,有讀者詳細圍繞“周式猜測”“孿生素數猜想”“角穀猜想”等答疑解惑,曾一度引發大規模的科學話題交流。

  前不久,網文“十大名場麵”揭曉,遠瞳的小說《深海餘(yu) 燼》第212章“變回去”一幕入選。他直言,隨著科幻市場日益壯大,懂科幻的專(zhuan) 業(ye) 人士變多了,讀者群藏龍臥虎,這反過來激勵作者要精益求精。“排行榜競爭(zheng) 激烈,年輕作者特別多,90後甚至00後網文作者湧現。寫(xie) 科幻需要靈活的頭腦和新的知識庫,越年輕的作者知識庫越新。”遠瞳期待,《深海餘(yu) 燼》等作品能向網友傳(chuan) 遞堅持樂(le) 觀生活的態度,“如果大家能笑著看下去,又能從(cong) 故事中獲得麵對生活的勇氣和啟迪,就更好了。”

  通過科幻小說傳(chuan) 遞正向能量和家國情懷,也是95後寫(xie) 作者九月醬的願景。他曾任某大型公司駐外財務,在非洲工作多年,將當地的見聞、行業(ye) 知識與(yu) 想象力結合,完成了《大國科技》的連載更新,通過科技細節展示國家方方麵麵的進步,作品成績達到17000均訂。

  科幻IP“長尾效應”愈發凸顯

  傳(chuan) 統科幻母題在網絡文學語境裏生長出一係列新的融合寫(xie) 作方向,涵蓋進化超能、星際文明、超級科技等多個(ge) 子類別,豐(feng) 富了科幻網文內(nei) 容生態。據不完全統計,進化超能、未來世界、星際文明是近三年來增幅明顯的細分題材,2022年數量規模相較2020年翻了一番,滿足了讀者多樣化閱讀期待,古武機甲與(yu) 時空穿梭等既有題材作品數量則有所衰減。

  “科幻題材的開掘正在走向深處,作者們(men) 已不再滿足於(yu) 對機甲、穿越等科幻符號的簡單套用,而是更深度地將大數據、宇宙探索、人工智能、生物技術等前沿科技元素,以及年輕一代的時代記憶和家國情懷融入作品,展現出新一代網絡文學創作隊伍的社會(hui) 責任和文化責任感。”有學者舉(ju) 例談到,90後科幻網文作者三百斤的微笑在《我的瓶中宇宙》中利用生物科技創造了有智慧的微縮細菌文明;95後作者九月醬、爆發式等則將模擬器、芯片、航空發動機、機械外骨骼、核動力、智能腦機等前沿科技融入《大國科技》《穿越成為(wei) 失落文明的監護AI》中,嚐試賦予科幻題材以嶄新麵貌,與(yu) 《深空之下》《千年回溯》《賽博英雄傳(chuan) 》《夜的命名術》等科幻網文組成代表,相當程度上成為(wei) 當代個(ge) 體(ti) 現實經驗與(yu) 精神生活的生動映照。

  《開端》《夜的命名術》《星域四萬(wan) 年》等科幻網絡文學陸續開發成影視、動漫、有聲書(shu) 、周邊衍生品等,科幻IP的“長尾效應”逐步凸顯。在中國網文“生態出海”新階段,以《地球紀元》《超神機械師》為(wei) 代表的作品“走出去”,是科幻網文“講好中國故事、傳(chuan) 播好中國聲音”的典型樣本,彰顯出中國科幻網絡文學持續攀升的海外影響力。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