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科幻小說有預言功能嗎?劉慈欣、王晉康對話中小學生

發布時間:2023-06-01 14:16: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科幻小說有預言功能嗎?

  劉慈欣、王晉康對話中小學生

  科幻有預言功能嗎?《流浪地球》中“冬眠”那樣的科幻技術會(hui) 影響人類的發展方向嗎?優(you) 秀科幻作品如何帶給讀者強烈的代入感?昨天,一場科幻大師與(yu) 中學生之間的對話在中國科幻大會(hui) 上演。作為(wei) 中國科幻大會(hui) 的重要組成部分,“首都青少年科幻嘉年華”在首鋼園和北京科學中心舉(ju) 辦,其中的“大師對話”環節邀請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王晉康,與(yu) 第42屆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科幻畫獲獎者及百餘(yu) 名中學生進行了科幻對話。

  中國運動員闖入奧運百米飛人決(jue) 賽、人工智能戰勝人類頂尖圍棋選手……這些情節都出現在多年前的科幻小說中。科幻小說真的有預言功能嗎?對於(yu) 這個(ge) 問題,王晉康認為(wei) ,自己作品中的情節變成現實,有的是巧合,“但符合科學規律就是必然,比如我寫(xie) 過的月球基地,我們(men) 終將會(hui) 看到那一天”。劉慈欣則補充說,有時候現實比科幻小說更先一步,比如自己的小說《地火》寫(xie) 作和發表時,其實世界上的同類技術已經比小說中寫(xie) 的先進得多,隻不過沒有大規模應用。

  景山學校6年2班的梁佳英當場展示了她閱讀《流浪地球》和《生命之歌》後編寫(xie) 的閱讀小報。她擔憂地向劉慈欣老師提問:“在末日背景下,人們(men) 真的會(hui) 失去一切感性嗎?”劉慈欣的回答是:如果末日災難真的到來,人類可能陷入一種非理性的狀態,但也可能提前組織起來,共同麵對災難。這樣雖然會(hui) 麵臨(lin) 重大損失,但不會(hui) 像《流浪地球》那樣,人類可以有尊嚴(yan) 地麵對巨大災難。

  八一學校高二學生劉思墨是劉慈欣的書(shu) 迷。他向自己崇拜的作家請教:他的作品帶給讀者的那種很強的代入感是如何塑造出來的?對這個(ge) 問題,“大劉”真誠地分享經驗:“科幻小說要有可讀性,必須有你說的真實感;科幻電影要想好看,要拍得有曆史感,才能烘托出遠離現實的感覺。要寫(xie) 出、營造出這種感覺非常不容易,對我也是如此,我隻能從(cong) 有限的經驗中盡力發掘。”

  文/本報記者 雷嘉

  攝影/本報記者 袁藝

  (北京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