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與時間賽跑!這片試驗田打響“麥收保衛戰”

發布時間:2023-06-08 16:05: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5月底,河南多地持續出現陰雨天氣,給部分地區“三夏”麥收造成一定影響。為(wei) 了降低天氣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河南各地提前謀劃、多措並舉(ju) ,確保成熟的小麥能夠及時收獲。近日,河南新鄉(xiang) 再次迎來陣雨,位於(yu) 新鄉(xiang) 縣的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綜合試驗基地裏,科研人員搶在降雨前搶收試驗田裏的小麥,展開了一場“試驗田保衛戰”。

  老郝名叫郝晨陽,是中國農(nong) 科院作科所的副研究員。他和科研團隊的小夥(huo) 伴持續三天搶收試驗田裏的小麥。

  博士畢業(ye) 後的老郝,在中國農(nong) 科院作科所新鄉(xiang) 試驗基地已經工作了13年。1100多畝(mu) 的試驗田裏,種植各類小麥新種質500多種和自育新品種20多個(ge) ,這是老郝和同事多年從(cong) 事小麥種質資源、基因組學和小麥群體(ti) 多樣性的科研成果。

  中國農(nong) 科院作科所二級研究員 張學勇:這都是我們(men) 花了20年工夫,把這個(ge) 群體(ti) 做好,現在我們(men) 就評價(jia) 它的性狀,看每一個(ge) 材料裏麵有什麽(me) 可取的東(dong) 西。

  中國農(nong) 科院作科所副研究員 郝晨陽:這個(ge) 有將近六七百袋了,目前收的有三分之一左右,現在全球氣候變暖,會(hui) 帶來一些不正常的極端天氣,可能對我們(men) 的材料,包括種質資源創製、新品種選育提出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要抗逆性好,要高產(chan) 穩產(chan) 。

  下午3點,天上的烏(wu) 雲(yun) 越來越濃,科研團隊的人都急著找三輪車拉麥子。接到電話的老郝,趕快把三輪車從(cong) 倉(cang) 庫開到大院裏,一台剛剛從(cong) 試驗田回來的收割機,正等待著卸貨。

  下午3點半左右,大大小小的雨點開始落下。老郝開著三輪車,又回到試驗田。試驗田裏的麥稈已經潮濕。這台“迷你”收割機,也停止了收割。

  老赫和同事們(men) 用的收割機是特別定製的,能滿足小麥試驗田精細化的收割要求。因為(wei) 要用四五斤的紗網袋子不停地在收割機上更換,再加上有些小麥品種必須要用剪刀剪、鐮刀割等人工方式收獲,試驗田的收割速度非常緩慢。

  下午4點10分左右,雨點越來越大。老郝和同事們(men) 搶收的麥子,已經來不及再送到庫房,大家就用手掂、懷抱、肩扛的方式,把搶收來的小麥就近放到臨(lin) 時搭建的帳篷裏。

  紙袋裝的麥穗、紗網裝的麥粒、整株堆放的麥稈,每一個(ge) 品種都有自己的專(zhuan) 屬位置。看著琳琅滿目又井然有序的搶收戰果,雖然辛苦了很多天,但老郝卻很興(xing) 奮。

  中國農(nong) 科院作科所副研究員 郝晨陽:這個(ge) 已經經過脫粒機脫粒了,這個(ge) 直接收回來就是籽粒了,所以這個(ge) 將來是基本是要測產(chan) ,就是每次稱重以後,看哪些能超過咱們(men) 當地的對照品種,如果它產(chan) 量高,再看其他性狀怎麽(me) 樣,然後去綜合評價(jia) 一個(ge) 材料。

  下午4點半,麥田裏已經泥濘濕滑,“試驗田麥收保衛戰”被迫暫停。但是老赫和同事們(men) 並沒有放鬆片刻,他們(men) 要對已經搶收的小麥進行測產(chan) ,開展科學研究。更重要的是,他們(men) 要準備好下一輪的搶收準備,一旦天氣放晴,繼續打響“試驗田麥收保衛戰”。

  試驗田裏的小麥品種多,生長期也不同,沒辦法在同一時間進行大規模地集中收獲,因此老赫和同事們(men) 並沒有放鬆片刻,他們(men) 要對已經搶收的小麥進行測產(chan) ,開展科學研究。更重要的是,他們(men) 要準就要根據小麥成熟情況,跟天氣搶時間,確保成熟一片、收獲一片。對於(yu) 他們(men) 來說,這裏的每一粒小麥,都有可能培育成優(you) 良的種子。據了解,這幾天,試驗田裏的搶收工作一直在進行,目前1100多畝(mu) 的試驗田已經搶收過半,預計6月10日之前將全部完成。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