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綠而行,國資央企擦亮高質量發展生態底色
水草相依,綠樹成蔭,眾(zhong) 多鷺鳥或枝頭棲息,或展翅起舞,為(wei) 管廊、儲(chu) 罐密布的工廠增添勃勃生機……在位於(yu) 浙江寧波的中國石化鎮海煉化公司廠區內(nei) 有個(ge) 白鷺天然棲息地,每年春夏時節,上千隻鷺鳥在這裏繁衍生息。
“石化企業(ye) 白鷺飛”已成為(wei) 鎮海煉化生態保護的一張亮麗(li) 名片,也映照出國資央企向綠而行的探索與(yu) 實踐。近年來,國資央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發展的“含金量”和“含綠量”不斷提升。
加快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化升級
作為(wei) 國民經濟“頂梁柱”,中央企業(ye) 產(chan) 業(ye) 結構整體(ti) “偏重”。從(cong) 這一客觀現實出發,國資央企緊緊扭住產(chan) 業(ye) 結構轉型升級這個(ge) 關(guan) 鍵發力,實施綠色低碳轉型戰略。
創新采場道路排水係統,實現水循環再利用;升級噴淋係統,降塵效果提升3倍;取締燃煤鍋爐,實行空氣能采暖,年降低燃煤消耗8000噸……在鞍鋼集團下屬本鋼礦業(ye) 南芬露天鐵礦,大刀闊斧的技術改造不斷提升這座百年礦山的新氣質。
“依托數字技術,我們(men) 正在研發車輛無人駕駛、鉤機遠程操控等項目,礦山將進入智慧開采新階段。”南芬露天鐵礦礦長李彬說。
統計顯示,2016年至2022年,中央企業(ye) 累計化解鋼鐵過剩產(chan) 能1644萬(wan) 噸,化解煤炭過剩產(chan) 能1.19億(yi) 噸,煤電企業(ye) 完成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改造任務,化工企業(ye) 建設廢水“零排放”項目,建材企業(ye) 強化固體(ti) 廢物、危險廢物循環利用。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加快轉型,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也在加速布局。近5年,中央企業(ye) 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的投資年均增速超過20%,數字化轉型行動計劃和5G應用“揚帆”行動深入推進。
隨著產(chan) 業(ye) 結構持續向高端、向低碳轉變,央企高質量發展綠色成色更足。
能源向綠色低碳方向轉型
“吞”掉餐飲廢油,“吐”出生物航空煤油——在鎮海煉化,國內(nei) 首套生物航煤工業(ye) 裝置已能夠實現規模化生產(chan) 。鎮海煉化黨(dang) 委書(shu) 記莫鼎革介紹說,與(yu) 傳(chuan) 統航空煤油相比,生物航煤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最高可減少50%以上。
據了解,今年以來,東(dong) 航、廈航等航司使用來自鎮海煉化的可持續航空燃料完成多個(ge) 航班飛行,用實際行動守護藍天白雲(yun) ,傳(chuan) 遞“節能減碳、綠色飛行”的可持續發展理念。
在“雙碳”目標指引下,國資央企統籌能源保供與(yu) 綠色轉型,不斷推動能源結構向綠色低碳方向加速轉型。
——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持續提升。強化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煤電央企全麵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任務,單位供電煤耗降至294克標準煤/千瓦時。
——可再生能源量增質優(you) 。清潔能源裝機容量占比超過49%,超過三分之一的中央企業(ye) 布局氫能產(chan) 業(ye) ,穩步推進氫能製、儲(chu) 、輸、用一體(ti) 化發展。
——節能減排交出亮麗(li) “成績單”。2022年,中央企業(ye) 能耗強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同比分別下降4.5%、3.9%,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同比分別下降8.4%、12.9%、11.2%、7.0%。
減碳有“利器”,保供有“底氣”。國務院國資委推動相關(guan) 央企堅決(jue) 扛起能源電力保供主體(ti) 責任,在增產(chan) 增供、穩市穩價(jia) 方麵打出“組合拳”。來自國資委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央發電企業(ye) 以54.7%的機組容量保障了全國63.1%的電力供應。
技術創新賦能綠色發展
6月2日,江蘇泰州,國家能源集團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yu) 封存項目投產(chan) ,該項目二氧化碳捕集量達50萬(wan) 噸/年;
同日,經專(zhuan) 家組現場考察後確認,全球首次海上風電無淡化海水原位直接電解製氫技術海上中試在福建興(xing) 化灣海上風電場獲得成功;
6月4日,廣東(dong) 深圳,設計功率達110兆瓦的中國航發“太行110”重型燃氣輪機通過產(chan) 品驗證鑒定,與(yu) 同功率火力發電機組相比,一年可減少碳排放超過100萬(wan) 噸……
連日來,一批綠色低碳硬科技取得突破,折射出中央企業(ye) 綠色技術創新的熱度與(yu) 活力。
“科技是解決(jue) 環境問題的利器,也是產(chan) 業(ye) 綠色低碳發展的支撐。”國資委社會(hui) 責任局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國資央企充分發揮企業(ye) 創新主體(ti) 作用,強化創新體(ti) 係建設和政策保障,綠色低碳領域原創技術策源地建設持續取得新進展。
據了解,下一步,中央企業(ye) 將聚焦傳(chuan) 統工藝替代難、現有技術挖潛難、新技術投資應用成本高等重點難點問題,堅持攻關(guan) 和應用兩(liang) 手抓,加快綠色領域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堅突破和創新應用,為(wei) 綠色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新華社北京6月12日電 記者王希、劉羽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