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教改革:標準、課程、教材需擰成一股繩
◎本報記者 孫明源
職業(ye) 教育教學標準、課程、教材是各職業(ye) 院校開展教學的基本載體(ti) 依據,三者的質量關(guan) 係到課堂教學水平,三者的一體(ti) 化水平關(guan) 係到人才培養(yang) 質量。要提升職業(ye) 教育的整體(ti) 水平,就需要對教學標準、課程、教材進行一體(ti) 化開發設計研究。
新修訂的職業(ye) 教育法正式實施已有一周年。在如火如荼的職業(ye) 教育改革進程當中,教學與(yu) 課程改革受到關(guan) 注,成為(wei) 相關(guan) 各方最關(guan) 心的問題之一。職業(ye) 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在於(yu) 高質量課程,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培養(yang) 出更多符合社會(hui) 經濟發展需要的能工巧匠,是提升職業(ye) 教育社會(hui) 認可度,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
金華職業(ye) 技術學院副院長成軍(jun) 指出,在當前職業(ye) 院校課程建設與(yu) 課程教學中,還普遍存在課程內(nei) 容難以緊跟技術發展、教學實施脫離實際、教師能力難以適應課程改革要求等問題。
廣東(dong) 科學技術職業(ye) 學院教師陳華政表示,各地教育行政部門、院校已經投入大量資源來對課程、教材進行開發改革,但課程、教材乃至不同層級職業(ye) 院校教學內(nei) 容的銜接仍然做得不夠。
換言之,職業(ye) 教育課程改革還遠遠沒有達到“完成時”,無論是從(cong) 課程內(nei) 容還是從(cong) 課程體(ti) 係來看,一次“多元一體(ti) ”的變革仍然迫在眉睫。
緊跟技術變革迭代課程內(nei) 容
成軍(jun) 把新技術比喻成課程的“牛鼻子”。在他看來,技術的更新和課程的更新有共通之處,課程改革的重要內(nei) 容之一,就是讓課程跟上技術變革的步伐。
“技術領域有個(ge) 理念叫‘迭代’,我們(men) 可以把這個(ge) 概念用在課程改革當中,讓職業(ye) 教育課程迭代緊跟產(chan) 業(ye) 技術迭代,實現職業(ye) 教育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需求同頻共振。”成軍(jun) 說。
成軍(jun) 所在的金華職業(ye) 技術學院把新技術、新工藝、新職業(ye) 、新崗位的要求加入到課程開發當中。
在課程改革中,教師既是課程改革的適應者和實施者,也是其創造者,發揮著“主力軍(jun) ”作用。例如,教師們(men) 會(hui) 選取典型的企業(ye) 真實項目,由簡到繁、由部分到完整地把企業(ye) 項目改造為(wei) 教學項目。
金華職業(ye) 技術學院還建設了一係列課程群,在課程改革中提升教師綜合能力,使其形成分工協作的結構化教學團隊。此類課程群包括專(zhuan) 業(ye) 群平台課程群、“1+X”配套課程群、賽教融合課程群等。
“在課堂這個(ge) ‘主戰場’上,我們(men) 探索出基於(yu) 信息技術綜合運用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基於(yu) 真實環境和真實任務的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專(zhuan) 業(ye) 教育與(yu) 思政教育相融合的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目標是打造一個(ge) ‘活課堂’。”成軍(jun) 補充說。
加強課程的橫向與(yu) 縱向關(guan) 聯
陳華政認為(wei) ,現有的改革舉(ju) 措對於(yu) 職業(ye) 教育教學標準、課程、教材均有顯著的單項提升,但教學標準、課程、教材三者之間缺少橫向聯係,中職、高職專(zhuan) 科、高職本科課程缺少縱向銜接。
“目前,國家層麵的教學標準、課程、教材基本處於(yu) 三條沒有關(guan) 聯關(guan) 係的平行線上,一體(ti) 化關(guan) 聯顯著不足。”陳華政說。
2019年教育部印發的《關(guan) 於(yu) 職業(ye) 院校專(zhuan) 業(ye) 人才培養(yang) 方案製訂與(yu) 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對各院校在人才培養(yang) 方案中開設相關(guan) 課程沒有提出剛性要求,因此部分學校、專(zhuan) 業(ye) 在專(zhuan) 業(ye) 課程體(ti) 係的構建過程中,存在對國家專(zhuan) 業(ye) 教學標準執行不到位的問題。
這些問題具體(ti) 表現在部分學校會(hui) 因師資、場地、軟硬件設備等因素刪減專(zhuan) 業(ye) 課程,特別是為(wei) 選用自編的非規劃教材而調整核心專(zhuan) 業(ye) 課程。此外,由於(yu) 高職課程標準在專(zhuan) 業(ye) 課程中的缺位,院校在專(zhuan) 業(ye) 課程教學內(nei) 容、教材選用上也存在較為(wei) 隨意的情況。
陳華政指出,部分教材的評選使用不夠合理,教材使用方麵同樣缺乏指導。
除了橫向關(guan) 聯不足之外,課程間也缺少縱向銜接。
近些年來,多地廣泛開展中高職分段銜接培養(yang) ,並啟動高職本科試點,覆蓋的專(zhuan) 業(ye) 數和學生規模逐年增長,但中高職貫通培養(yang) 工作中專(zhuan) 業(ye) 、課程與(yu) 教材的頂層設計不完備,其中,保障課程教學基本規範和質量要求的課程標準,保障中高職一體(ti) 化培養(yang) 的銜接課程與(yu) 教材建設基本缺位。
陳華政表示,縱向銜接不足導致的問題包括中高職銜接工作整體(ti) 質量降低,各學段課程目標區分度不明顯,實際教學內(nei) 容重複現象較為(wei) 嚴(yan) 重等。
“職業(ye) 教育教學標準、課程、教材是各職業(ye) 院校開展教學的基本載體(ti) 依據,三者的質量關(guan) 係到課堂教學水平,三者的一體(ti) 化水平關(guan) 係到人才培養(yang) 質量。要提升職業(ye) 教育的整體(ti) 水平,就需要對教學標準、課程、教材進行一體(ti) 化開發設計研究。”陳華政說。
強化教學標準的指導性、執行力
在教學標準、課程、教材三者當中,教學標準具有引領意義(yi) 。陳華政認為(wei) ,當前改革的突破口在於(yu) 上述三者的一體(ti) 化,其中教學標準是最重要的。
“我的建議是完善國家專(zhuan) 業(ye) 教學標準,強化標準的指導性和執行力,在中高職銜接培養(yang) 的專(zhuan) 業(ye) 中設置專(zhuan) 業(ye) 大類或專(zhuan) 業(ye) 類,從(cong) 源頭上保證銜接培養(yang) 的專(zhuan) 業(ye) 特性。比如,可以將課程劃分為(wei) ‘必須開設’和‘選擇開設’兩(liang) 種類型,作為(wei) 對開設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的院校的要求。這些課程層麵的硬性要求可以保證國家專(zhuan) 業(ye) 教學標準的貫通性和權威性。”陳華政說。
陳華政還提議以崗位技能標準作為(wei) 課程設置依據,再以課程內(nei) 容為(wei) 基礎來開發教材,把“崗位技能標準—課程—教材”當作一個(ge) 整體(ti) 進行開發和評估,在成果評價(jia) 時,也將其視為(wei) 一個(ge) 一體(ti) 化成果,並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評價(jia) 。他還建議,建立校校、校企聯合研究基地,對崗位技能標準、課程、教材開發與(yu) 應用進行評估和研究。
校校、校企聯合研究基地建立後,各方可以整合各自的優(you) 質資源,對接崗位技能標準開發相應的課程和活頁式、工作手冊(ce) 式、數字化、融媒體(ti) 教材,從(cong) 而滿足項目學習(xi) 、案例學習(xi) 、模塊化學習(xi) 等不同學習(xi) 方式的需要。
“還應建立合作共贏的利益分配機製,這樣聯合研究基地才可以持續良好地運作。”陳華政提醒。
延伸閱讀
職教課改應與(yu) 時代同頻共振
職業(ye) 教育是培養(yang) 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手段。長期以來,各國都在積極推進課程改革,以此實現職業(ye) 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在現行的職業(ye) 教育專(zhuan) 業(ye) 教學標準中,均明確了課程設置包括公共基礎課程和專(zhuan) 業(ye) 課程,專(zhuan) 業(ye) 課程一般包括專(zhuan) 業(ye) 基礎課程、專(zhuan) 業(ye) 核心課程、專(zhuan) 業(ye) 拓展課程,並涵蓋有關(guan) 實踐性教學環節。
課程是學校教育係統中的“軟件”。它與(yu) 社會(hui) 環境變化息息相關(guan) ,反映著產(chan) 業(ye) 的需求,也體(ti) 現著對學習(xi) 者綜合素質培養(yang) 的要求。
因此,在職業(ye) 教育課程改革上,應將職業(ye) 教育課程改革與(yu) 時代發展結合起來,回應時代挑戰,利用時代機遇;在職業(ye) 教育課程改革目標上,應將職業(ye) 教育課程與(yu) 人的終身發展、全麵發展結合起來;在職業(ye) 教育課程開發上,充分調動行業(ye) 企業(ye) 、學生、職業(ye) 學校教師和普通高校教師等相關(guan) 方的積極性,逐步建立課程開發共同體(ti) 。(科技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