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個高溫中暑氣象預報發布!北方多地易發生中暑需防範
近日,北方高溫天氣強勢來襲,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於(yu) 6月15日18時發布今年首個(ge) 高溫中暑氣象預報,較常年平均首發日期提早13天。
預計,明天白天,北京東(dong) 南部、天津中西部、河北東(dong) 部、遼寧西南部、山東(dong) 北部、內(nei) 蒙古東(dong) 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易發生中暑。
北京、天津、河北、遼寧西部、山東(dong) 中北部、內(nei) 蒙古西部和東(dong) 南部、甘肅西北部等地較易發生中暑。
自2009年發布高溫中暑氣象預報以來,平均首發日期為(wei) 6月28日,今年提早13天發布。
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提醒公眾(zhong) 需要采取積極有效的防暑降溫措施,避免在日光下暴曬,避免高溫時段或高溫環境中的戶外活動。
在高溫環境下,人體(ti) 體(ti) 溫調節、水鹽代謝、消化、神經、泌尿和循環係統會(hui) 出現生理功能的改變,當這些變化超過人體(ti) 可承受的限度時,就會(hui) 帶來不良影響,導致急性熱致疾病,也就是中暑。
在高溫環境下,當人出現頭暈、頭疼、四肢無力、口渴、多汗、心慌、胸悶、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症狀,體(ti) 溫正常或略有升高(一般不超過38℃),可伴有麵色潮紅、皮膚灼熱等症狀時,說明出現了先兆中暑。
除先兆中暑的症狀外,還會(hui) 出現麵色潮紅、皮膚灼熱、體(ti) 溫升高至38℃以上,也可伴有惡心、嘔吐、麵色蒼白、脈率增快、血壓下降、皮膚濕冷等早期周圍循環衰竭表現,此時,說明出現了輕度中暑。
重度中暑按臨(lin) 床表現不同可分為(wei) 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三種。先兆中暑時應及時將患者運送到陰涼通風處,補充水分和鹽分,短時間休息後症狀即可消失。對於(yu) 中暑確診患者必須立即脫離高溫作業(ye) 環境,送醫療機構進行治療。
附高溫中暑防範指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