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不“老”:廣州傳統欖雕注入新活力
6月18日,通雕蟹籠、水鄉(xiang) 風情、中華世紀龍......一場關(guan) 於(yu) 欖雕傳(chuan) 承專(zhuan) 場在廣州市越秀區舉(ju) 行。活動通過非遺大師作品展、非遺體(ti) 驗營、非遺文創市集等形式,為(wei) 傳(chuan) 統非遺注入新的活力。
核雕是在核桃殼及各式果核上進行雕鐫的一種傳(chuan) 統民間工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名錄。廣州欖雕以其獨特的魅力和精湛的技藝享譽中外。
曾昭鴻的兒(er) 子曾憲鵬是欖雕廣州市級非遺傳(chuan) 承人,如今,他也接過父親(qin) 手中的刻刀,父子傳(chuan) 承,匠心傳(chuan) 遞,繼續雕琢這烏(wu) 欖傳(chuan) 奇。當天,他們(men) 又將欖雕技藝給少年學子們(men) 學習(xi) 體(ti) 驗,為(wei) 非遺技藝注入了更新鮮的血液。
曾憲鵬說,在這次展覽期間,他們(men) 也安排了很多場欖雕技藝的體(ti) 驗活動,希望通過這個(ge) 體(ti) 驗活動和展覽,讓更多市民了解和學習(xi) 我們(men) 中國的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可以讓他們(men) 產(chan) 生興(xing) 趣,學習(xi) 我們(men) 的欖雕技藝,將這門千年的非遺能更好地傳(chuan) 承下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