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教育強國是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基礎工程
建設教育強國,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要促進人的全麵發展,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即要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發展教育。學習(xi) 者尤其是社會(hui) 上相對弱勢的群體(ti) 隻有通過接受教育來積累人力資本、縮小能力差距,才能有助於(yu) 他們(men) 真正實現向上流動,進而推動實現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全麵貫徹黨(dang) 的教育方針,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發展教育,主動超前布局、有力應對變局、奮力開拓新局,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強夯實國家富強之基,為(wei) 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提供有力支撐。”建設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教育強國,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基礎工程。
建設教育強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yang) 堪當民族複興(xing) 重任的時代新人
培養(yang) 什麽(me) 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我們(men) 培養(yang) 堪當民族複興(xing) 重任的時代新人,歸根結底還是要靠教育。建設教育強國要以樹人為(wei) 核心,以立德為(wei) 根本,引導青少年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於(yu) 教育教學全過程。要教育引導少年兒(er) 童成長為(wei) 有誌向、有夢想,愛學習(xi) 、愛勞動,懂感恩、懂友善,敢創新、敢奮鬥,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的好兒(er) 童。要教育引導青年學生自覺把個(ge) 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ye) 中,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
中華民族要實現民族複興(xing) ,就要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you) 良的創新人才隊伍,就要培養(yang) 造就一批善於(yu) 研究中國問題和善於(yu) 傳(chuan) 播中華優(you) 秀文化的人才,矢誌奉獻國家和人民。堅持優(you) 先發展教育事業(ye)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我國從(cong) 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邁進,培養(yang) 堪當民族複興(xing) 重任的時代新人,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儲(chu) 備人力資源。
建設教育強國,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發展教育,促進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
建設教育強國,不僅(jin) 是黨(dang) 之大計、國之大計,也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體(ti) 現著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建設教育強國,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要促進人的全麵發展,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即要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發展教育。學習(xi) 者尤其是社會(hui) 上相對弱勢的群體(ti) 隻有通過接受教育來積累人力資本、縮小能力差距,才能有助於(yu) 他們(men) 真正實現向上流動,進而推動實現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黨(dang) 的領導是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發展教育的根本保證。要堅持和完善黨(dang) 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製,改革創新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深入推進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完善教育治理體(ti) 係、提高教育治理能力。要聚焦人民群眾(zhong) 對多樣化優(you) 質教育的期盼和需求,繼續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積極破除辦好人民滿意教育過程中遇到的體(ti) 製機製弊端,破解教育發展過程中的問題難題、堵點痛點,努力提高辦學質量,不斷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對享有高質量教育服務的需要。
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發展教育,就要堅定不移推進教育公平,優(you) 化教育資源配置,形成政府主導、覆蓋城鄉(xiang) 、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ti) 係,努力讓每個(ge) 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發展教育,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教育的根本價(jia) 值追求,彰顯了教育發展為(wei) 了人民、依靠人民、教育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三大核心內(nei) 涵,為(wei) 實現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最佳選擇。
建設教育強國,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ti) 係,著力推進高質量發展
著力推進高質量發展是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重要目標,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建設高質量教育體(ti) 係是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構建高質量發展體(ti) 係的基礎性、支撐性力量。要推動基礎教育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激發學生崇尚科學、探索未知的興(xing) 趣,培養(yang) 其探索性、創新性思維品質。要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you) 質發展,推動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和城鄉(xiang) 一體(ti) 化,堅持高中教育優(you) 質多樣化發展;推動教育經費堅持向農(nong) 村地區、貧困地區、民族地區和困難群體(ti) 傾(qing) 斜,統籌協調好不同資源支持教育。要統籌職業(ye) 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推進職普融通、產(chan) 教融合、科教融匯並構建相應的新體(ti) 係,有序有效推進職業(ye) 教育高質量發展,加快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高等教育,推動高等教育實現內(nei) 涵式發展,把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you) 勢學科作為(wei) 重中之重,大力加強基礎學科、新興(xing) 學科、交叉學科建設,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推進科研創新。
要建設全民終身學習(xi) 的學習(xi) 型社會(hui) 、學習(xi) 型大國,加快建成更加開放靈活的教育,加快建成平等麵向每個(ge) 人的教育、適合每個(ge) 人發展的教育,努力使教育選擇更多樣、成長道路更寬廣。高質量教育體(ti) 係聚焦推進教育實踐變革中的戰略性、緊迫性和人民群眾(zhong) 關(guan) 切的重大問題,充分發揮教育服務國計民生、培養(yang) 拔尖創新人才的育人功能,全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全麵提升全體(ti) 國民素質,提高教育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需求的契合度,為(wei) 推進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
建設教育強國,促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豐(feng) 富人民精神世界
現代化歸根結底是人的現代化,要不斷促進人的全麵發展,而人的全麵發展最終是要通過人的精神世界的富有呈現出來的。中國式現代化把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作為(wei) 統一的奮鬥目標,發展物質文明要不斷實現創新,創新發展使科學技術不斷進步,使我國逐步在諸多重要科技領域成為(wei) 領跑者、在新興(xing) 前沿交叉領域成為(wei) 開拓者,使科學技術為(wei) 創造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服務,進而不斷增強現代化的物質基礎,為(wei) 人民幸福生活創造更好的條件。
同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liang) 手都要抓”,要讓人民在享有充足物質條件的同時不斷豐(feng) 富其精神世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價(jia) 值追求,要以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精神根基、以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為(wei) 精神資源、以理想信念教育為(wei) 精神引擎來豐(feng) 富人民精神境界,堅定馬克思主義(yi) 信仰、共產(chan) 主義(yi) 遠大理想、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共同理想,厚植愛國主義(yi) 情懷,引領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中國式現代化以人的現代化為(wei) 基礎性要素和核心內(nei) 涵,以培養(yang) 全麵發展的人為(wei) 指向,強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強化人們(men) 對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認同和踐行,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大力加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建設,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提供強有力的精神力量。
(劉先春係蘭(lan) 州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萬(wan) 人計劃”教學名師,華中師範大學國家教育治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員;董麗(li) 係蘭(lan) 州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博士研究生。本文係教育部社科司重大委托課題“教育強國的內(nei) 涵、指標和實現路徑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