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創談|網絡文學的下一個春天:出海講述最美的中國故事

發布時間:2023-06-20 15:55:00來源: 中國青年網

  中國青年網北京6月19日電(記者 牟昊琨 實習(xi) 記者 孫碩 王琳)從(cong) 20年前的名不見經傳(chuan) ,到20年後成為(wei) 擁有上億(yi) 海外市場規模的“世界級”文化現象,中國網絡文學的海外傳(chuan) 播屢屢受到矚目,成為(wei) 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新亮點。

  網文出海,向世界講述什麽(me) 樣的中國故事?近日,《創談》係列訪談中,《中國青年作家報》主編周偉(wei) 和浙江傳(chuan) 媒學院教授崔波,對大家關(guan) 切的問題一一進行了解答。

  互動性和故事性是網絡文學進行國際傳(chuan) 播的先天優(you) 勢

  近年來,憑借獨特的文化風貌和新穎的寫(xie) 作風格,“中國網文熱”在世界範圍內(nei) 持續升溫。網絡文學具有互聯網的跨國、跨地區傳(chuan) 播優(you) 勢。這種以網絡為(wei) 基礎的全鏈條文學生產(chan) 模式保證了網絡文學可以利用互聯網傳(chuan) 播的速度和廣度,達到文學創作和閱讀的“無國界”,而互聯網從(cong) PC端到移動端的發展,也保證了作家們(men) 利用網絡進行創作和閱讀的即時性、便捷性、伴隨性、交互性。

  崔波在訪談中談到,“網絡文學作品的每一章內(nei) 容非常短,但一部作品可以有上百個(ge) 章節,方便讀者跳讀和互動。我們(men) 要使網絡文學作品搶人眼球,需要各種各樣引人入勝的情節,有些網絡文學作品中,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通過評論,參與(yu) 共創有趣的情節,甚至參與(yu) 決(jue) 定作品中人物的命運走向,這種深度參與(yu) 感可能會(hui) 形成獨特的閱讀粘性,也可能讓作品呈現出精彩的多輪反轉,這和原來的傳(chuan) 統文學的創作是不一樣的。”

  此外,網絡文學作為(wei) 一種新的文學樣式,其故事性本身更具有跨文化傳(chuan) 播的優(you) 勢。崔波認為(wei) ,相較於(yu) 注重敘事語言和探究人性、著意表達複雜情感和微妙經驗的嚴(yan) 肅文學,網絡文學通過引人入勝的故事架構打破了文化的隔閡,走進了不同膚色、不同民族的人們(men) 心裏。

  崔波認為(wei) ,小說的基礎就是講故事,西方的奇幻傳(chuan) 說和中國的神話故事,都注重故事的講述,中國網絡文學自身擁有的大膽想象和生動情節,契合了西方文學的奇幻傳(chuan) 統,易於(yu) 讓國外受眾(zhong) 接受,跨文化傳(chuan) 播障礙也較少,便於(yu) 翻譯、便於(yu) 理解,更適宜進行國際傳(chuan) 播。

  “數據顯示,很多東(dong) 南亞(ya) 國家讀者對我們(men) 的網絡文學作品非常喜愛,還有一些國家的影視機構會(hui) 購買(mai) 我們(men) 網絡文學作品的版權,不少網絡文學作品形成了IP(intellectual property),它是一種無形的資產(chan) ,基於(yu) 其形成產(chan) 業(ye) 鏈,具有版權性質的網絡文學作品又變成了產(chan) 品,進而延長了它的產(chan) 業(ye) 壽命。”崔波說。

  網絡文學應成為(wei) 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力量

  今年4月,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發布了《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底,我國網絡文學用戶總規模已經達到5.02億(yi) ,這個(ge) 數字占到了網民總數的48.6%。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網絡文學的“出海”模式,已經從(cong) 單一作品授權的“內(nei) 容輸出”模式,轉型升級為(wei) “產(chan) 業(ye) 輸出”模式。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網絡文學創作者圍繞今日的中國發展現狀,講什麽(me) 、怎麽(me) 講,需要我們(men) 認真思考。“網絡文學創作中已經湧現出了很多非常棒的年輕創作者,對於(yu) 年輕的創作者來說,涉及到人性、命運、社會(hui) 等深度問題,讀者能感受到很強的情感衝(chong) 擊和觀念上的碰撞”,周偉(wei) 認為(wei) ,在新時代,網絡文學作家要寫(xie) 出好的作品,首先就要深入人民,用適合的藝術形式來表達,讓大家感受到積極向上的生命力,對社會(hui) 風氣也要有帶動作用,要達到這個(ge) 目標,可以從(cong) 4個(ge) 方麵著手:一要在作品裏反映時代變革和社會(hui) 風氣,更深入了解所描寫(xie) 的人物、事件等與(yu) 當下時代背景的關(guan) 係,讓讀者更容易體(ti) 驗到生動真實的畫麵;二要挖掘出小人物的生活經曆、奮鬥曆程和內(nei) 心的感受,讓讀者能夠更深地感受到人性的真實韻味;三是在寫(xie) 作過程中,要讓人物情感和思想得到獨特的表達,從(cong) 而讓讀者沉浸式地體(ti) 驗故事,能夠理解和欣賞作品裏的情感和思想;四要傳(chuan) 遞正麵的價(jia) 值觀,用作品來表達對世界的思考和追求,讓讀者感受到積極向上的生命力。

  同時,周偉(wei) 強調,網絡文學創作者要在寫(xie) 作中保持自己的獨特風格,“網絡文學的類型越來越多元化,但是好的作品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和特點,這也是吸引讀者的關(guan) 鍵所在。”

  隨著我國網絡文學的蓬勃發展,其已成為(wei) 麵向海外書(shu) 寫(xie) 和傳(chuan) 播中國故事的重要載體(ti) 之一。此次發布的報告還顯示,2022年,16部中國網絡文學作品被大英圖書(shu) 館收錄,網文“出海”遍及全球200個(ge) 國家和地區,海外網文訪問用戶規模達到9.01億(yi) 。此外,網文IP改編影視劇在許多國家受到熱捧,帶來更廣泛的文化影響。比如歐美主流視頻網站、東(dong) 南亞(ya) 地區各大電視台上能看到《慶餘(yu) 年》《扶搖》等諸多網文IP改編劇集。與(yu) 此同時,網文IP生態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格局初顯,海外原創IP開發風生水起,開始反哺國內(nei) 內(nei) 容生態。全方位、立體(ti) 化展示中國,網文的出海熱彰顯出國家文化軟實力。

  網絡文學向世界呈現出一個(ge) 擁有悠久曆史、同時自信又現代的中國形象,越來越多的海外用戶通過網絡文學作品深入了解中國的人文精神和時代風貌。專(zhuan) 家指出,網絡文學之所以能夠吸引越來越多青年讀者,一方麵得益於(yu) 它掌握並可以熟練運用“新生代”的文學表達方式,與(yu) 眾(zhong) 多互聯網原住民同頻共振;另一方麵就是我們(men) 厚重的曆史文化為(wei) 其創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同時,專(zhuan) 家也指出,網文佳作不斷湧現,與(yu) 傳(chuan) 統文學的界限日益模糊,但其創作還需主流文化機構進一步引導和扶持。網絡文學蘊含的文化價(jia) 值亟須相關(guan) 部門和研究者更多關(guan) 注、挖掘和係統梳理。推動傳(chuan) 統文學與(yu) 網絡文學協同發展,有必要進一步細化與(yu) 加強。應鼓勵網絡作家們(men) 走向廣闊天地,觀察社會(hui) 百態、記錄時代變遷,寫(xie) 出更好反映現實生活的網絡文學作品。真正立足於(yu) 現實的網絡作家,會(hui) 時刻發現身邊有無數小人物身上折射的是大時代的光芒,他們(men) 是中國故事的交響樂(le) 中的主旋律。

  總監製:金銳 王海 周偉(wei)

  監製:崔波 王翎子

  策劃:楊月 牟昊琨

  視頻策劃:田嘉藝

  導演: 崔若楠 崔銘洋 徐婧鈺 王琳 孫碩

  導播:李韜 顧佳誠 崔若楠 王琳

  文案:徐婧鈺 李韜 田嘉藝 崔若楠 崔銘洋

  攝像:崔銘洋 王琳 徐婧鈺

  場務:孫玉豪 劉曉琰

  分會(hui) 場導演:孫碩 王琳 徐婧鈺

  分會(hui) 場主持:盧芊宇 王碩 孫碩

  剪輯:王琳 徐婧鈺 李韜 孫碩

  後期:武葉葉

  特效:石晶怡

  視覺總監:姚羽傑

  技術總監:虞勤

  《創談》係列微視頻組織機構

  指導單位:中央網信辦網絡傳(chuan) 播局

  出品單位:中國青年網、中國青年作家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