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態文明理念的模範踐行者
作者:李思雨
近日,生態環境部等5部門聯合發布新修訂的《公民生態環境行為(wei) 規範十條》,包括關(guan) 愛生態環境、節約能源資源、踐行綠色消費、選擇低碳出行、分類投放垃圾、參加環保實踐等十條內(nei) 容。這部接地氣、可操作性強的新“公民十條”,為(wei) 規範公民生態環境行為(wei) 提供了實踐標準,也讓生態環境保護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內(nei) 在要求。生態環境保護是一個(ge) 複雜的係統性工程,僅(jin) 僅(jin) 靠政府和企業(ye) 的力量是不夠的,需要凝聚社會(hui) 共識,讓社會(hui) 公眾(zhong) 參與(yu) 進來形成合力。因此,推動公眾(zhong)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自覺做生態文明理念的模範踐行者”勢在必行。
首先,規範生態環境行為(wei) ,要從(cong) 轉變觀念開始。此次新“公民十條”中提到的,“了解生態環境政策法規和信息”“提升自身生態文明素養(yang) ”“牢固樹立生態價(jia) 值觀”等內(nei) 容,都是強調對公民的環保責任感培養(yang) 的重視。樹立生態環保意識,能讓每位公民清晰地認識到自己在生態環保中的角色和責任,真正做到內(nei) 化於(yu) 心、外化於(yu) 行,自覺踐行生態環保責任。
其次,規範生態環境行為(wei) ,要守底線,爭(zheng) 高線。對新“公民十條”中提出的,如“不露天焚燒垃圾”“不隨意傾(qing) 倒汙水”等底線問題,我們(men) 要時刻警醒自身,麵對生態環境和能源使用的問題時,要堅持有所為(wei) 有所不為(wei) 。同時,生態文明建設不能停留在一時一刻,而應久久為(wei) 功,這要求我們(men) 不斷提升自身環境保護的道德高線。比如,倡導“合理設定空調溫度”“閑置物品改造利用或交流捐贈”等,從(cong) 日常生活的點滴小事做起,養(yang) 成節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再次,規範生態環境行為(wei) ,要多方合力,更好發揮社會(hui) 監督作用。規範的執行除了依靠公民個(ge) 人的自覺意識,也需要相關(guan) 部門從(cong) 具體(ti) 實際出發,提高公民參與(yu) 生態環境行為(wei) 的積極性,圍繞群眾(zhong) 關(guan) 心的生態問題,積極主動宣傳(chuan) 生態知識,通過組織生態環境誌願服務帶動更廣泛人群參與(yu) 到生態環境行為(wei) 規範中。同時,每位公民也應有主人翁精神,麵對生態環境保護中的不文明現象或違法行為(wei) ,及時製止並向有關(guan) 部門舉(ju) 報,從(cong) 而共同凝聚起生態環境保護的強大合力。
總之,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li) ,藍天也是幸福。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chan) 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生態文明建設中,需要全民行動起來,各盡其責,自覺培養(yang) 生態文明意識,做生態文明的踐行者和傳(chuan) 承人,為(wei) 美麗(li) 中國建設匯聚更多力量。(李思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