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有渠道改高考分?小心上當受騙!

發布時間:2023-06-28 14:28:00來源: 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據“上海網絡辟謠”微信公眾(zhong) 號消息,近日,高考查分環節來臨(lin) ,一些騙子也蠢蠢欲動。警方再次提醒:這些高考騙局,各位家長和同學一定要提高警惕,謹防上當受騙!

  騙術一:修改成績

  高考結束後,騙子利用家長“熬”不住的焦躁情緒作案,聲稱有渠道可以修改分數,以低價(jia) 售賣、繳納保密金或通過短信發送木馬鏈接,填寫(xie) 考生身份信息、銀行卡號、短信驗證碼等方式實施詐騙。

  對此,警方提醒,考生及家人查分時,應認準教育部門指定的查詢方式及查分網址,不要輕易點擊手機短信中來曆不明的鏈接,更不要輸入信息。成績一旦公布即塵埃落定,對自己成績有異議的考生可以通過官方渠道複查試卷,但直接修改成績肯定是天方夜譚。不法分子抓住考生求學心切的心理設局詐騙,切勿上當。

  騙術二:“提前錄取”

  騙子冒充某大學招生辦,打電話給受害人,稱因院校提前招生,受害人的錄取狀態為(wei) “自由可投”,如果想被學校錄取,需提前繳納學費,否則有退檔無法錄取的風險,受害人被唬住,從(cong) 而被騙。

  事實上,提前批次錄取主要針對軍(jun) 事、國防、藝術類院校考生,錄取工作全部實施異地遠程網上錄取,由專(zhuan) 門的計算機係統按誌願和投檔規則投檔,不受任何人為(wei) 因素影響。對於(yu) 收到的任何以招生為(wei) 由的電話短信都不可信。考生可通過教育考試院官網查詢錄取信息,切不可“病急亂(luan) 投醫”,以免上當受騙。

  騙術三:“內(nei) 部指標”

  騙子冒充某軍(jun) 校招生辦主任打電話,稱學校有“內(nei) 部招生指標”,如果受害人的孩子想上軍(jun) 校,得先交保證金,為(wei) 打消受害人顧慮,騙子還通過QQ或微信給受害人看了仿造的學校招生公文,受害人深信不疑,當即交付保證金,從(cong) 而被騙。

  警方提醒,軍(jun) 校招生與(yu) 其他地方高校招生一樣,有嚴(yan) 格的程序和規定。軍(jun) 校招生沒有“內(nei) 部招生名額”的說法,繳費是詐騙的目的,考生及家長不要上當受騙。

  騙術四:“幫忙搞定”藝術類招生

  藝術類招生種類繁多,投檔排序規則和操作程序複雜,加上省外藝術類招生計劃要根據生源情況在全國範圍進行調整,使錄取持續的時間較長。騙子抓住考生和家長的急切心理,利用錄取持續時間長的特點,聲稱隻要交錢就可以從(cong) 中運作“幫忙搞定”,或以“不交錢就不錄取”、“不交錢就退檔”威脅考生和家長,達到詐騙錢財的目的。

  然而,藝術類招生,均有嚴(yan) 格的分數線等條件限製和統一投檔等招生程序。考生可通過教育考試院官網查詢錄取信息,以免上當受騙。

  騙術五:混淆高等教育形式

  騙子故意混淆網絡教育、成人教育與(yu) 普通高等教育的區別,聲稱隻要交錢就可以上大學,甚至上重點大學。入學後才發現就讀的根本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本專(zhuan) 科,而是自學考試、成人教育等形式的教育。

  對此,警方提醒,高等教育的辦學形式多樣,網絡教育、成人教育、自學考試也是高等教育的形式,但跟普通高等教育有所不同,入學門檻相對較低。騙子最容易在這個(ge) 問題上打“擦邊球”,考生和家長拿到錄取通知書(shu) 後,一定要通過官方渠道進行錄取信息比照驗證,對招生高校的辦學類型進行確認,避免上當受騙。

  騙術六:假冒教育部門工作人員行騙

  不法分子通過非法途徑獲取考生身份信息後,假冒教育部門工作人員等身份,以符合“獎學金”或“高考補助金”資格為(wei) 由,騙取押金或手續費。

  警方提醒,接到自稱高校、教育、財政等工作人員的電話、信息,要發放“國家助學金”“返還義(yi) 務教育費”“助學扶助款”時,考生及家長要主動與(yu) 當地教育部門或學校聯係求證。不要隨意透露家人姓名、電話、職業(ye) 等相關(guan) 信息,堅持做到不透露、不相信、不轉賬。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