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公益電影+”,激活鄉村文化“一池春水”

發布時間:2023-06-28 15:35: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席 妍(遼寧大學廣播影視學院副教授;宋雨純,係遼寧大學廣播影視學院講師)

  日前,電影《龍馬精神》在遼寧一些農(nong) 村地區上映。此時距該片在城市院線首映僅(jin) 僅(jin) 一個(ge) 月。當地農(nong) 村觀眾(zhong) 沒有想到,這麽(me) 快就能在家門口看到院線新片。

  近年來,隨著農(nong) 村公益電影放映工程的推進,越來越多票房口碑俱佳的新片、大片,在城市院線下線後第一時間被送到農(nong) 村群眾(zhong) 家門口。一些電影甚至實現農(nong) 村與(yu) 城市“準同步”上映。比如,去年7月底,國產(chan) 科幻片《外太空的莫紮特》,在城市院線剛上映兩(liang) 周,就走進浙江寧波鄉(xiang) 村進行公益放映,讓當地農(nong) 村的孩子在觀看最新院線大片中度過了一個(ge) 難忘的暑假。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農(nong) 村公益電影放映成果顯著,不僅(jin) 院線大片進入農(nong) 村市場的速度越來越快,針對農(nong) 村市場的“定製電影”也越拍越好,農(nong) 民觀影也開始從(cong) 室外轉向室內(nei) ,實現了從(cong) “看得到”向“看得好”的升級。

  來自中宣部電影數字節目管理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全國共有281家活躍院線和4.6萬(wan) 台活躍放映設備為(wei) 56萬(wan) 多個(ge) 農(nong) 村放映點提供放映服務,357家版權方累計供應影片5214部,全國農(nong) 村累計訂購影片938.6萬(wan) 場次。

  農(nong) 村公益電影放映不僅(jin) 為(wei) 農(nong) 村群眾(zhong) 送去電影大餐,還以電影為(wei) 載體(ti) ,通過“公益電影+”的方式,創新服務形式、豐(feng) 富服務內(nei) 容、延伸服務領域、提升服務效能,完善了農(nong) 村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讓服務農(nong) 民、服務基層落到了實處。

  為(wei) 農(nong) 民放了一輩子電影的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電影公司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郭建華,是中國農(nong) 村電影公益放映的實踐者,也是“公益電影+”服務方式的探索者。大概十年前,在農(nong) 村放電影的過程中,她經常聽到農(nong) 民反映“不知如何科學種田”。於(yu) 是,郭建華策劃推出科教片《咱家花生好收成》。影片大膽融入農(nong) 村喜劇元素,將知識點嵌入動人的故事情節中,讓農(nong) 民在歡聲笑語中學到了先進的花生種植技術。

  諸如此類的“公益電影+”服務模式,很多地方都在進行探索。四川宜賓近年來逐漸搭建起“+內(nei) 容”“+形式”“+陣地”“+走出去”的公益電影融合服務模式,讓每場公益電影放映都成為(wei) 服務農(nong) 民的綜合性載體(ti) 。比如,在“公益電影+流動農(nong) 家書(shu) 屋”服務中,宜賓市為(wei) 100多支公益電影放映隊配備了折疊書(shu) 架,利用去農(nong) 村放電影的機會(hui) ,將書(shu) 籍送到農(nong) 家院壩、田間地頭。在等待電影放映的那段時間裏,前來觀影的群眾(zhong) 會(hui) 拿起“流動農(nong) 家書(shu) 屋”書(shu) 架上的圖書(shu) 進行閱讀。有時候,放映員在電影放映前,還會(hui) 拿起話筒,向大家推介一些最新圖書(shu) 。那種光影伴著書(shu) 香的服務方式,讓每個(ge) 電影放映場地同時也成為(wei) 農(nong) 家書(shu) 屋陣地,讓每場電影放映活動同時也成為(wei) 全民閱讀的推廣活動。

  隨著探索的深化,“公益電影+”從(cong) 形式到內(nei) 容不斷豐(feng) 富,服務群眾(zhong) 的功能也不斷拓展。在廣西昭平,“公益電影放映+思政教育”成效顯著。今年春天,賀州市電影公司放映隊在昭平地區已經放映30多場主旋律電影,觀影學生達11萬(wan) 人次。當地通過校影聯手,開展主旋律電影進校園活動,活躍了課堂氛圍,培養(yang) 了師生的愛國情懷,豐(feng) 富了思政教育的形式。

  還有一些地區充分發揮公益電影放映貼近群眾(zhong) 、感染力強、宣傳(chuan) 效果好的優(you) 勢,將公益電影放映服務活動與(yu) 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有機結合。比如,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長嶺鄉(xiang) 把公益電影放映與(yu) 黨(dang) 和政府重點工作有機結合,在放映電影時穿插開展政策宣講和普法教育;內(nei) 蒙古呼倫(lun) 貝爾市開展“黨(dang) 的聲音進萬(wan) 家‘公益電影+宣講’”主題活動,放完《萬(wan) 裏歸途》等影片後,宣講人結合電影內(nei) 容,用通俗的語言宣講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江西省安福縣電影公司成立誌願者服務隊,在放映電影前播放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相關(guan) 新聞,宣傳(chuan) 新時代文明實踐成果和典型案例,把電影放映點變成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宣講陣地。

  “公益電影+”的服務模式,激活了鄉(xiang) 村文化的“一池春水”,在很大程度上解決(jue) 了服務人員短缺、服務供給不足、服務內(nei) 容單一、服務效能不高等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中長期存在的問題,因此受到農(nong) 村群眾(zhong) 的普遍歡迎。農(nong) 村電影放映觀影行為(wei) 及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96.8%的常住農(nong) 村受訪者感受到和城鎮居民在電影公共文化服務方麵的差距逐漸縮小,生活幸福感逐漸增強。

  當下,隨著新媒介時代的到來和人們(men) 觀影方式的多樣化,公益電影放映也麵臨(lin) 著新的問題和挑戰,比如觀眾(zhong) 老齡化、放映時間不合理、設備相對陳舊、技術保障力量不足。《“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提出,“城鄉(xiang) 電影公共服務體(ti) 係一體(ti) 建設有力推進,鄉(xiang) 鎮影院加快發展,農(nong) 村電影放映優(you) 化升級,電影公共服務覆蓋範圍有效擴大,服務質量和水平穩步提高”。這為(wei) 公益電影放映工程的轉型升級和“公益電影+”服務模式的創新提供了政策支撐。

  我們(men) 建議各地充分調研當地群眾(zhong) 的觀影需求,持續推進公益電影節目供給側(ce) 改革,根據群眾(zhong) 的需求采購影片,將影片選擇權真正交給群眾(zhong) 。各地公益電影放映機構應主動擁抱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健全數據驅動的運營服務體(ti) 係,為(wei) 公益電影放映提供新動能。此外,還應不斷提升放映員的綜合素質,提高放映員的待遇,增強放映員的職業(ye) 榮譽感,從(cong) 而激發他們(men) 創新服務模式的積極性、主動性。

  《光明日報》(2023年06月28日 13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