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海內外專家聚焦紅山文化 探尋中華文明之源

發布時間:2023-07-14 16:13:00來源: 中新社

  中新社朝陽7月13日電 (記者韓宏)13日,一場聚焦中華文明探源、解析紅山文化考古發現的交流活動在遼寧省朝陽市舉(ju) 行。百餘(yu) 位海內(nei) 外考古及文博領域專(zhuan) 家就如何做好文化遺產(chan) 保護與(yu) 傳(chuan) 承發表真知灼見。  

  當天,中國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在出席“文化傳(chuan) 承發展探源中華文明”新時代大講堂活動時表示,紅山文化是中國新石器時代北方地區一支重要的考古學文化。遼寧與(yu) 內(nei) 蒙古、河北同為(wei) 紅山文化的分布核心區,也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聚焦的重點區域。近年來,紅山文化考古和研究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紅山社會(hui) 文明化進程研究”納入“考古中國”重大項目,牛河梁遺址掛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中華五千多年文明的曙光”在這片土地上升起並逐漸清晰。

  中國考古學會(hui) 常務理事、原遼寧省文化廳副廳長郭大順指出,以牛河梁遺址為(wei) 代表的紅山文化,既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象征,也是中華文化和文明連綿不斷的實證,是中華古文化這棵參天大樹的“直根係”。文明在於(yu) 傳(chuan) 承。在觀念信仰引領下的不斷創新,與(yu) 賴以生存的大自然萬(wan) 物的和諧共生,以及在交流中對待鄰近文化的開放包容,這些中華文明起源時期形成的特質,也是中華文化代代相傳(chuan) 的動力。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世界考古研究室主任賈笑冰表示,在牛河梁遺址發現了大量與(yu) 祭祀禮儀(yi) 活動相關(guan) 的遺跡,如1號台基址、3號台基址上發現的祀天的“燎祭”行為(wei) 遺存等,這些發現充分說明紅山文化時期已形成“敬天、法祖、禮地”的祭祀禮儀(yi) 體(ti) 係,建立這一體(ti) 係的目的,就是用於(yu) 溝通天與(yu) 人之間的關(guan) 係,這一體(ti) 係也就是溝通天地的重要媒介,是“天人合一”思想的重要源頭。

  賈笑冰指出,中華文明起源研究已取得舉(ju) 世矚目的成果,但仍有許多未解之謎。以紅山文化研究為(wei) 例,關(guan) 於(yu) 紅山社會(hui) 文明化進程的研究仍缺乏更為(wei) 直接的證據,相關(guan) 的研究與(yu) 闡釋工作也需要進一步深入。

  中共遼寧省委常委、宣傳(chuan) 部部長劉慧晏表示,自2017年起,遼寧連續開展紅山文化專(zhuan) 項考古調查工作。截至2022年,遼寧紅山文化遺址和墓地數量已從(cong) 過去90餘(yu) 處增加至500餘(yu) 處。未來遼寧將積極參與(yu)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推動聯合申遺工作,持續挖掘紅山文化豐(feng) 富內(nei) 涵,深化認識紅山文化重要價(jia) 值,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