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文明倡議:促進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的中國方案
作者:徐步(習(xi) 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秘書(shu) 長);邢麗(li) 菊(複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
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曆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人類社會(hui) 麵臨(lin) 前所未有的挑戰。全球文明倡議是繼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後,中國向世界提出的又一重要國際公共產(chan) 品,為(wei) 促進人類文明交流互鑒注入了強大動力。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chong) 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you) 越,共同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在世界各國前途命運緊密相連的今天,全球文明倡議致力於(yu) 實現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鑒,對於(yu) 推動人類社會(hui) 現代化進程、繁榮世界文明百花園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全球文明倡議具有豐(feng) 富的理論內(nei) 涵
從(cong) 文明的多樣性而言,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是文明需要交流互鑒的前提基礎。每一種文明都紮根於(yu) 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著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價(jia) 值。人類文明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進步的源泉。文明雖有差異,但不是“唯我獨尊”,而是多樣平等共存。從(cong) 文明的共通性而言,弘揚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是文明能夠實現交流互鑒的理念指引。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凝聚了人類不同文明的價(jia) 值共識,反映了世界各國人民普遍認同的價(jia) 值理念的最大公約數,超越了意識形態、社會(hui) 製度和發展水平差異,切實回應了各國人民的普遍期待和共同訴求,為(wei) 國際社會(hui) 實現最廣泛的團結提供了可信的價(jia) 值紐帶。從(cong) 文明的發展性而言,重視文明傳(chuan) 承和創新是實現文明交流互鑒的內(nei) 容源泉。文明凝聚過去、連通未來,是國家和民族發展的精神命脈。讓先輩留下的文化遺產(chan) 薪火相傳(chuan) ,是一個(ge) 民族屹立於(yu) 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文明交流互鑒既要繼承發揚本民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又要與(yu) 時俱進推陳出新,不斷吸納時代精華。從(cong) 文明的實踐性而言,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是實現文明交流互鑒的路徑方法。“國之交在於(yu) 民相親(qin) ,民相親(qin) 在於(yu) 心相通”,人文交流是增進各國人民相互了解、相互溝通的重要橋梁,是增強國家間理解和信任的重要紐帶。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feng) 富,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
全球文明倡議根源於(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我們(men) 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植根的文化沃土。中華文化自古以來就蘊含著開放包容、和諧共生的基本特質。在中國先哲看來,任何事物都有可取之處,要以虛心的態度來學習(xi) 並豐(feng) 富自己。《楚辭》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這就需要“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態度。《周易》認為(wei) “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二者並非代表對立,實為(wei) 一種互補、對應和包容的關(guan) 係。英國漢學家葛瑞漢指出,中國人傾(qing) 向於(yu) 把對立雙方看作包容互補的關(guan) 係,而西方人則習(xi) 慣於(yu) 強調二者的衝(chong) 突。“和而不同”是中華文化和諧共生精神的集中體(ti) 現。“和,相應也”,中國古人常常將音樂(le) 的和諧作為(wei) 處理人與(yu) 人、人與(yu) 天地萬(wan) 物等關(guan) 係的範式。“和”之所以如此重要,因為(wei) 它是生成萬(wan) 物的必要條件。“和實生物,同則不繼”,不同的事物相互調和、融合才能生成繁盛的新事物。中華傳(chuan) 統文化中的“和”包含和平、包容、開明、開放等多重內(nei) 容,要求既肯定事物的多樣性,又包容事物的差異性,並將不同的事物融合到一個(ge) 和合體(ti) 中。差異性是萬(wan) 物生長的前提,多樣性的調和是萬(wan) 物生生不息的基本條件。追求不同文明的和諧發展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傳(chuan) 統。曆史上的古絲(si) 綢之路極大推動了中國與(yu) 沿線各國人民的文化交流,古絲(si) 綢之路沿線國家宗教文化的相互交流促進了中外民眾(zhong) 精神信仰層麵的融通,為(wei) 絲(si) 路貿易的和平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全球文明倡議體(ti) 現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文明觀
中國式現代化主張從(cong) 曆史長河中把握文化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功能,並將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作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為(wei) 人類現代化繪就了宏闊圖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確立,根本在於(yu)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立足中國實際,用馬克思主義(yi) 真理的力量激活中華民族曆經幾千年創造的偉(wei) 大文明,極大豐(feng) 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文明觀的基本內(nei) 涵。“兩(liang) 個(ge) 結合”作為(wei) 對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規律性認識的理論升華,不僅(jin) 充分彰顯了中國實際特別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而且為(wei) 不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遵循。全球文明倡議堅持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倡導弘揚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主張以寬廣胸襟實現不同文明交流對話、吸收借鑒一切人類優(you) 秀文明成果,強調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feng) 富,以團結化解分裂、以合作回答對抗、以包容代替排他,打破了西方中心論主導的文化霸權話語體(ti) 係,展現了不同於(yu) 西方現代化的新圖景,拓展了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廣闊空間,為(wei) 解決(jue) 人類麵臨(lin) 的共同問題提供了中國方案。
全球文明倡議對推動世界和平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當今世界,多重挑戰和危機交織疊加,冷戰思維陰魂不散,各種文化思潮激流湧蕩,人類社會(hui) 麵臨(lin) 前所未有的挑戰。隨著地緣政治衝(chong) 突日益加劇,“文明衝(chong) 突論”“文明優(you) 越論”沉渣泛起,加劇了不同文明之間的隔閡,嚴(yan) 重阻礙了國際社會(hui) 交流與(yu) 合作。隨著全球化深入發展,國際社會(hui) 以意識形態劃界、大搞陣營對抗的冷戰思維以及以“價(jia) 值觀”為(wei) 名劃分敵友、拉幫結派的做法,給整個(ge) 世界和平與(yu) 發展、繁榮與(yu) 進步帶來巨大陰影。全球文明倡議積極回應國際社會(hui) 對文明交流互鑒的普遍訴求,推動並引領文明包容共存的前進方向。文明交流互鑒是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增進了解、建立互信、構築友誼、加強合作的應有之義(yi) 。世界上各個(ge) 民族都有其文化血脈,每個(ge) 國家都有其文明淵源,這是決(jue) 定一個(ge) 國家價(jia) 值觀取向的重要源泉。世界因有不同的文明而豐(feng) 富多彩,同樣因有不同的文明也容易產(chan) 生隔閡。習(xi) 近平主席指出,深化人文交流互鑒是消除隔閡和誤解、促進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徑。世界上有多種文化和文明,都是人類社會(hui) 的寶貴財富。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feng) 富。要理解不同文明之間的差異,欣賞它們(men) 形成的多彩之美,這需要既堅持自身文明傳(chuan) 統,又對其他文明持開放包容的態度。隻有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開展不同文明對話,才能消除因文化差異而帶來的隔閡,才能避免落入文明衝(chong) 突的陷阱,才能共同為(wei) 世界和平發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注入正能量。
全球文明倡議同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一道,為(wei)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提供強有力支撐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是習(xi) 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內(nei) 容,是當代中國對世界的理論貢獻,為(wei) 世界的發展和人類的未來指明了正確方向。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動力,文明是發展與(yu) 安全植根的沃土,發展與(yu) 安全又是文明演進前行的途徑。“三大倡議”彼此聯係、相互影響,形成一個(ge) 有機統一的整體(ti) ,共同體(ti) 現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立體(ti) 化的外交布局,反映了中國對建設更加美好世界的深邃思考。全球文明倡議堅持文明交流互鑒,凝聚精神共識,強化認同紐帶,增進理解信任,進一步豐(feng) 富了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理論內(nei) 涵,為(wei) 推動人類社會(hui) 發展進程夯實了文化根基,為(wei)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開辟了新的文化路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