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兩條腿走路” 加強基礎研究
作者:陳誌(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科技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研究所所長)
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加強基礎研究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要求。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強基礎研究,突出原創,鼓勵自由探索。”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ti) 學習(xi) 時強調:“要強化基礎研究前瞻性、戰略性、係統性布局”“堅持目標導向和自由探索‘兩(liang) 條腿走路’,把世界科技前沿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目標結合起來”。這為(wei) 我們(men) 加強基礎研究、從(cong) 源頭和底層解決(jue) 關(guan) 鍵技術問題、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指明了方向。
基礎研究是指認識自然現象、揭示自然規律,獲取新知識、新原理、新方法的研究活動。它處於(yu) 從(cong) 研究到應用、再到生產(chan) 的科研鏈條起始端,是整個(ge) 科學體(ti) 係的源頭。早期的基礎研究通常被視為(wei) “純粹”的、不考慮應用目的的科學研究。二戰後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經濟發展對科技的需求不斷增強,國際競爭(zheng) 加劇,要求科學研究成果更快地服務於(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推動基礎研究逐步向目標導向和自由探索兩(liang) 個(ge) 方向發展。目標導向型基礎研究主要麵向國家戰略目標和發展需求,研究成果和產(chan) 出具有一定可預期性;自由探索型基礎研究指向最底層的科學原理,主要解決(jue) 的是“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0到1”的問題,其研究成果有時難以直接應用於(yu) 實際。近年來,隨著科學與(yu) 技術加速融合,越來越多的國家把許多技術領域的基礎問題也納入基礎研究範圍,推動基礎研究的重點進一步從(cong) 過去專(zhuan) 注於(yu) 探索客觀現象、可觀察事實的基本原理,向探索基本原理與(yu) 關(guan) 注成果應用並重轉變。與(yu) 此同時,隨著重大科學問題的複雜性越來越大、艱巨程度越來越高,大裝置、大工程、大協作的科研組織模式盛行,基礎研究進入以多學科交叉融合為(wei) 主要特征的大科學時代。
我們(men) 黨(dang) 和國家曆來重視基礎研究工作。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基礎研究取得了重大成就。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突飛猛進,學科交叉融合不斷發展,科學研究範式發生深刻變革,科學技術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加速滲透融合,基礎研究轉化周期明顯縮短,國際科技競爭(zheng) 向基礎前沿前移。世界主要經濟體(ti) 越來越重視以國家戰略任務牽引的目標導向型研究,將信息、能源、健康等作為(wei) 重點,推動基礎研究與(yu) 應用、轉化、生產(chan) 的一體(ti) 化部署,搶占發展先機。我國科技實力正在從(cong) 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cong) 點的突破邁向係統能力提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完善國家創新體(ti) 係,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應對國際科技競爭(zheng) 、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迫切需要我們(men) 堅持目標導向和自由探索“兩(liang) 條腿走路”,加強基礎研究,聚焦遵循科學發展規律提出的前沿問題、重大應用研究中抽象出的理論問題,凝練基礎研究關(guan) 鍵科學問題並著力攻關(guan) ,進而實現前沿科學引領並支撐技術突破、應用需求牽引源頭創新,從(cong) 源頭和底層解決(jue) 關(guan) 鍵技術問題。為(wei) 此,應從(cong) 以下幾方麵著力。
保持經費投入穩步增長,不斷優(you) 化投入結構。基礎研究難度大、花費高、周期長,需要持續穩定的經費支持。一方麵,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既保障自由探索型基礎研究經費比例,強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對自由探索型基礎研究的支持作用,又緊密圍繞製造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海洋強國等建設需求,優(you) 化國家科技計劃體(ti) 係和運行機製。另一方麵,引導企業(ye) 和金融機構以適當形式加大支持。企業(ye) 是創新的主體(ti) ,適當擴大企業(ye) 基礎研究稅收優(you) 惠範圍、加大執行力度,有利於(yu) 激勵企業(ye) 成為(wei) 基礎研究投入與(yu) 執行的重要主體(ti) 。同時,鼓勵社會(hui) 以捐贈和建立基金等方式多渠道投入基礎研究。
完善激勵評價(jia) 機製,造就一流人才隊伍。加強基礎研究,歸根結底要靠高水平人才。要堅持走基礎研究人才自主培養(yang) 之路,推進科教融合協同育人,源源不斷地造就規模宏大的基礎研究後備力量。製定實施基礎研究人才專(zhuan) 項,從(cong) 挑大梁、增機會(hui) 、減考核、保時間、強身心等方麵繼續係統施策,加強對青年科技人才培養(yang) 的支持。強化以質量、績效、貢獻為(wei) 核心的科技成果評價(jia) 導向,完善目標導向型和自由探索型基礎研究科研項目分類評價(jia) 製度。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營造良好的人才創新生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充分激發廣大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處理好新型舉(ju) 國體(ti) 製與(yu) 市場機製的關(guan) 係。針對不同類型的基礎研究,加強分類施策。自由探索型基礎研究可以更多依托高水平大學和科研機構,發揮專(zhuan) 業(ye) 團隊優(you) 勢,同時適應“大科學”發展需要,發揮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作用和多學科大團隊協同攻關(guan) 優(you) 勢。目標導向型基礎研究可強化有組織科研攻關(guan) ,充分發揮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優(you) 勢,在參與(yu) 主體(ti) 和人員的動員與(yu) 激勵方麵更多發揮市場機製的作用,真正實現跨區域、跨領域、跨學科協同創新,推動形成重大科學突破。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