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長孫沈韋寧談家風:艱苦樸素、大公無私
中新社嘉興(xing) 7月18日電 題:茅盾長孫沈韋寧談家風:艱苦樸素、大公無私
作者 胡豐(feng) 盛
“祖父茅盾,首先是個(ge) 革命者,然後才是文學家。在祖父身上,一直保留著艱苦樸素、大公無私的優(you) 良作風。”7月18日,一身素裝的茅盾長孫沈韋寧在談及祖父時表示,作為(wei) 茅盾的孫輩,他將接過父親(qin) (韋韜)的接力棒,繼續為(wei) 茅盾研究、為(wei) 茅盾紀念館的發展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當天,沈韋寧趕回浙江桐鄉(xiang) 烏(wu) 鎮,出席在茅盾紀念館舉(ju) 行的新書(shu) 《茅盾和他的兒(er) 子》首發式。
在這裏,沈韋寧接受中新社記者的采訪,談起了祖父茅盾的形象和家風。
“在我自己的眼裏,茅盾就是一位普通的、慈祥的、溫和的、善良的祖父。”沈韋寧說,自己小的時候從(cong) 未把茅盾當成一個(ge) 偉(wei) 人來看待過。“他沒什麽(me) 架子,相反,他對小孩子倒是有一點寵溺,僅(jin) 對我發過一次火。”
“他也從(cong) 來沒有真正要求我一定要做什麽(me) ,而是引導我,發掘我對事物的興(xing) 趣,支持我做所有的事情。”沈韋寧回憶說。
“祖父就是身體(ti) 力行,用他自己的言傳(chuan) 身教,讓我們(men) 做個(ge) 公正的人。”沈韋寧說,茅盾一生儉(jian) 樸、不計私利、平等待人,這也是他幾十年修養(yang) 的自然流露。例如,他去世前決(jue) 定把一生積攢下來的稿費25萬(wan) 元(人民幣,下同)捐獻出來設立一個(ge) 文學獎基金(茅盾文學獎),就是這種精神的體(ti) 現。
茅盾家風代代傳(chuan) ,沈韋寧眼中的父親(qin) 韋韜,也是一生低調、自律。
“在革命的大家庭裏,他不願意在茅盾的光環下生活。我母親(qin) 曾說起過他們(men) 在南京工作生活的情景,身邊一起工作的同事都不知道他是時任文化部部長、文學家茅盾的兒(er) 子,他自律到應該享受的東(dong) 西都不要。”沈韋寧說,祖父晚年寫(xie) 回憶錄,父親(qin) 韋韜幹脆提前離休,全身心幫助茅盾收集回憶錄寫(xie) 作材料。也就是從(cong) 那時開始,他把茅盾的事業(ye) 當作自己的事業(ye) ,直至生命的最後。
2011年,韋韜毫無保留地把茅盾的珍貴手稿和珍貴照片、圖書(shu) 等1054件各類載體(ti) 的檔案捐獻給家鄉(xiang) 桐鄉(xiang) 。
“這是父親(qin) 一生中最為(wei) 高光的時刻,也是我們(men) 整個(ge) 家族的榮耀。父親(qin) 的無私,真正實現了祖父茅盾的遺產(chan) 是屬於(yu) 大家的、中國的、世界的。”沈韋寧感慨道。
眼下,桐鄉(xiang) 市政府出資300餘(yu) 萬(wan) 元,正在啟動“茅盾紀念館修繕改造提升工程”,將對“庫房”“中庭”“生平陳列展”“茅盾文學獎展示廳”等地進行升級改造,這讓沈韋寧備感欣慰。“不久的將來,茅盾紀念館一定會(hui) 以全新的麵貌出現在大家麵前,成為(wei) 全國茅盾研究者、愛好者和廣大觀眾(zhong) 瞻仰、考察、研究的重要場所。”他說。(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