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理響中國】樹立正確的網絡安全觀 推進網絡強國建設

發布時間:2023-07-26 11:00:00來源: 中國社會科學網

  隨著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飛速發展,國家網絡安全形勢日趨嚴(yan) 峻,網絡安全成為(wei) 關(guan) 乎國計民生、關(guan) 乎戰略全局的一件大事。“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這一重要論斷,把網絡安全上升到了國家安全的層麵,為(wei) 推動我國網絡安全體(ti) 係的建立,樹立正確的網絡安全觀指明了方向。樹立正確的網絡安全觀,要求我們(men) 必須堅持以總體(ti) 國家安全觀為(wei) 指導,深刻認識新時代網絡安全觀的內(nei) 涵要義(yi) ,更好把握網絡安全的規律和本質,以可靠的網絡安全保障網絡強國建設。

  一、堅持總體(ti) 國家安全觀,築牢國家安全屏障

  作為(wei) 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總體(ti) 國家安全觀的精髓集中體(ti) 現在“總體(ti) ”二字。“總體(ti) ”首先是一種深邃的理念,強調的是國家安全的全麵性、係統性和開放性;其次,“總體(ti) ”表征著一種現實或理想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國家安全具有相對性、動態性與(yu) 可持續性;最後,“總體(ti) ”更蘊含著科學的方法,在這之中尤為(wei) 強調對重點安全領域的統籌協調,其中既包括了物的要素,亦包括人的要素。網絡是近幾十年來發展起來的新型通訊媒介,具有無國界性、無中心性和信息容量巨大、傳(chuan) 播速度快、交互性強等特征,正是受到這些特征的共同加持,網絡安全之於(yu) 國家安全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進而對政治、軍(jun) 事、經濟、文化、社會(hui) 、科技等各領域安全產(chan) 生深刻影響。

  正是網絡特征“雙刃劍”作用之呈現,在這個(ge) 互聯互通時代,網絡安全也表現出明顯的整體(ti) 性、動態性、開放性、相對性、共同性,反之,網絡安全並非是割裂的、靜態的、封閉的、絕對的、孤立的。網絡安全的這些特點與(yu) 作為(wei) 總體(ti) 國家安全觀內(nei) 涵要義(yi) 強調的“五對關(guan) 係”“五個(ge) 統籌”有著深刻的對應關(guan) 係。例如,網絡安全是整體(ti) 的而不是割裂的,這就需要我們(men) 既重視傳(chuan) 統安全,又重視非傳(chuan) 統安全,自覺認識到當前傳(chuan) 統安全威脅和非傳(chuan) 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複雜演變的一麵,科學統籌應對傳(chuan) 統安全和非傳(chuan) 統安全。又如,網絡安全是開放的而不是封閉的、是共同的而不是孤立的,這無疑需要我們(men) 統籌好開放和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之間的關(guan) 係,而不能“關(guan) 起門來”搞網絡安全。再如,網絡安全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這又與(yu) 共同安全強調安全的雙向性,即任何國家的合理安全關(guan) 切都應得到尊重,而不能犧牲別國安全謀求自身所謂“絕對安全”背後的邏輯一脈相通。

  在這樣的基本認識下,不難看到“總體(ti) ”二字不唯是總體(ti) 國家安全觀的核心關(guan) 鍵,同樣也是正確的網絡安全觀的精髓要義(yi) 之所在。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men) 應站在完整、準確、全麵貫徹落實總體(ti) 國家安全觀的戰略高度,在“總體(ti) ”思維引領下樹牢正確的網絡安全觀,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更為(wei) 宏闊的視野科學謀劃、統籌布局、整體(ti) 推進,切實築牢國家網絡安全屏障。

  二、堅持係統思維,構建大安全格局

  不同於(yu) 傳(chuan) 統安全觀突出強調軍(jun) 事和政治安全,進入新時代,國家安全呈現出一係列新變化、新特點、新趨勢,其內(nei) 涵和外延更加豐(feng) 富,時空領域更加寬廣,內(nei) 外因素也變得更為(wei) 複雜。因此,總體(ti) 國家安全觀強調堅持係統思維,樹立“大安全”理念、構建“大安全”格局。2013年11月,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作出的《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全麵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jue) 定》提出,堅持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加大依法管理網絡力度,完善互聯網管理領導體(ti) 製。時至今日,網絡安全已經成為(wei) 總體(ti) 國家安全觀所涵蓋的政治、軍(jun) 事、國土、經濟、文化、社會(hui) 、科技、網絡、生態等諸多領域之一,構成國家安全體(ti) 係的有機組成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隨著大數據、雲(yun) 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興(xing) 技術的快速發展與(yu) 深度應用,人類社會(hui) 邁入了名副其實的“數字時代”,虛擬的網絡空間日趨獨立於(yu) 現實的物理空間,而成為(wei) 人類的另一重要活動場域,人類生存方式亦逐步走向數字化。在此種情形下,網絡安全很容易輻射影響政治、國土、軍(jun) 事、經濟、文化、社會(hui) 、科技、生態等各領域各層麵,形成可能產(chan) 生連鎖、崩潰等效應的複雜的風險綜合體(ti) ,甚至誕生“網絡+”的安全新領域,如網絡政治安全、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網絡金融安全、網絡文化安全、網絡恐怖主義(yi) 等皆如此。

  至此可以說,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wei) 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蓬勃發展,大大加速了勞動力、資本、能源、信息等要素的流動與(yu) 共享,而網絡空間作為(wei) 一種新的空間形態悄然興(xing) 起並逐步發展壯大,亦極大地拓展了國家空間治理之維度。這些都需要我們(men) 堅持正確的網絡安全觀,切實增強“大安全”理念,在新時代網絡強國建設進程中,充分考慮到網絡安全各要素間的係統性、整體(ti) 性、協同性,著力提升治網管網用網能力水平,推進網絡安全綜合治理,營造清朗網絡空間,推動形成良好網絡生態。

  三、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

  2014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召開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hui) 議時強調:“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是一體(ti) 之兩(liang) 翼、驅動之雙輪,必須統一謀劃、統一部署、統一推進、統一實施。做好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處理好安全和發展的關(guan) 係,做到協調一致、齊頭並進,以安全保發展、以發展促安全,努力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ye) 。”如果說網絡安全對應的是安全問題,那麽(me) ,信息化則是網絡時代一個(ge) 十分重要的發展問題。正如發展和安全應當有機統一,而不能割裂開來,僅(jin) 片麵強調某一方麵,在新時代網絡強國建設進程中,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同樣必須通盤統籌、一體(ti) 推進,而不能顧此失彼。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統籌發展和安全,是貫徹總體(ti) 國家安全觀的重要要求。聚焦到網絡領域,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沒有網絡安全就無法保障信息化持續健康發展,特別是隨著互聯網普及應用和信息化加速發展,網絡安全風險隨之日益加劇,突出表現在關(guan) 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數據安全管理、網絡空間軍(jun) 事化威脅等諸多方麵。為(wei) 此,我們(men) 必須著眼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正確的網絡安全觀,深刻把握網絡安全是動態的而不是靜態的、是開放的而不是封閉的、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等重要特征,立足開放的環境,樹立動態的網絡安全防護理念,既要強化事前研判防範,又要加強事中事後處置。同時,還要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以發展的方式應對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實現發展和安全動態平衡、良性互動,把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更健康、更均衡、更可持續地推向前進。

  四、堅持網絡安全為(wei) 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

  堅持以人民安全為(wei) 宗旨是總體(ti) 國家安全觀的核心要義(yi) 之一,深刻彰顯了新時代國家安全的根本立場。一方麵,國家安全一切為(wei) 了人民,國家安全工作歸根結底是保障人民利益,要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zhong) 安全權益;另一方麵,國家安全一切依靠人民,國家安全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人民,要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人民作為(wei) 國家安全的基礎性力量,匯聚起維護國家安全的強大合力。正確的網絡安全觀同樣必須堅持網絡安全為(wei) 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維護公民在網絡空間的合法權益,不斷提升人民群眾(zhong) 在信息化發展中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5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67億(yi) ,較2021年12月增長3549萬(wan) ,互聯網普及率達75.6%。試想我國網絡應用和網絡產(chan) 業(ye) 的蓬勃發展,如果沒有可靠的網絡安全保障,從(cong) 長期看網絡強國建設必然成為(wei) 空中樓閣,難以持續推進。對於(yu) 信息化,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網信事業(ye) 發展必須貫徹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wei) 信息化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人民群眾(zhong) 在信息化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對於(yu) 網絡安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就沒有經濟社會(hui) 穩定運行,廣大人民群眾(zhong) 利益也難以得到保障”,“維護網絡安全是全社會(hui) 共同責任,需要政府、企業(ye) 、社會(hui) 組織、廣大網民共同參與(yu) ,共築網絡安全防線”。這些重要論述均把“人民”二字貫穿始終,與(yu) 堅持以人民安全為(wei) 宗旨這一總體(ti) 國家安全觀的核心要義(yi) 原理相通、一脈相承,深刻反映出新時代網絡安全觀的人民性特征。

  我們(men) 要始終堅持人民至上,堅持以人民安全為(wei) 宗旨,著力應對解決(jue) 網絡時代人民群眾(zhong) 反映強烈的個(ge) 人信息泄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多發、傳(chuan) 播網絡謠言、網絡勒索、惡意軟件泛濫等事關(guan) 人民群眾(zhong) 切身利益的網絡安全新情況、新問題。同時,要深刻把握網絡安全是共同的而不是孤立的這一重要特點,維護國家網絡安全始終堅持為(wei) 了人民、依靠人民、動員人民,積極構建廣泛參與(yu) 的網絡安全維護機製,匯聚人民力量共築國家網絡安全屏障。放眼全球,胸懷世界,則要深刻認識到互聯網發展是無國界、無邊界的,不斷深化網絡空間國際合作,與(yu) 各國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ti) 。

  網絡無邊際,安全有界限。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網信事業(ye) 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我國已經成為(wei) 一個(ge) 名副其實的網絡大國,當前正從(cong) 網絡大國向著網絡強國闊步邁進。奮鬥新時代,奮進新征程,在全麵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隻有堅定不移貫徹總體(ti) 國家安全觀,深刻把握新時代網絡安全觀的內(nei) 涵要義(yi) ,並以此為(wei) 指導做好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才能築牢國家網絡安全堅實屏障,把網絡強國建設不斷推向前進。

  (作者係西南政法大學國家安全學院副教授、總體(ti) 國家安全觀研究院研究員)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