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定州緙絲傳承人:腳踏實地中“雕刻”如夢的千年奢華

發布時間:2023-07-27 10:01: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石家莊7月26日電 題:定州緙絲(si) 傳(chuan) 承人:腳踏實地中“雕刻”如夢的千年奢華

  作者 李玉素 周永

  “這是《梅花寒鵲圖》,是宋代緙絲(si) 名匠沈子蕃作品的複刻版,原版藏於(yu) 北京故宮博物院。”近日,走進位於(yu) 河北省定州市孟家莊村的定州緙絲(si) 展覽館,“定州緙絲(si) ”省級非遺代表性傳(chuan) 承人程苗欣指著一幅緙絲(si) 作品介紹。

  緙絲(si) ,是中國絲(si) 織藝術品的典型代表,以生蠶絲(si) 做經線,彩色熟絲(si) 為(wei) 緯線,采用“通經斷緯”的獨特技法織造而成的雙麵平紋織物。

  據《中國全史》記載,宋代是中國緙絲(si) 藝術品的鼎盛時期,其中以定州生產(chan) 的最為(wei) 有名。2021年,定州緙絲(si) 織造技藝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名錄。

  “我從(cong) 小就喜歡緙絲(si) 。小時候,奶奶做刺繡或是緙絲(si) ,我就坐在旁邊看。”談起與(yu) 緙絲(si) 的結緣,程苗欣回憶道,“拿一堆爛線頭,一個(ge) 人慢慢地拆,直到全部拆清楚為(wei) 止,這樣來磨練耐性。過去,學緙絲(si) 都得從(cong) 這一步開始。”

  緙絲(si) 織造耗費工時巨大,存世精品尤為(wei) 稀少,因此有著“一寸緙絲(si) 一寸金”的說法。對此,程苗欣稱,緙絲(si) 工藝光流程就有落經線、牽經線、套筘等16道工序,“而且其織造完全靠手工,特別複雜的圖案一天也隻能織出幾厘米緙絲(si) 。”

  “通經斷緯”是緙絲(si) 區別於(yu) 其它織造技藝的最大特點。為(wei) 更加直觀地了解這一技藝,程苗欣現場演示織造過程,隻見她一手執梭、一手撥絲(si) ,腳下踩著織機腳踏,將裝入彩色緯線的梭子穿過經線,移至所需的位置,鬆開腳踏,用撥子將緯線拔緊……

  “把織的畫案底稿先在經線上描摹,然後用緯線絲(si) 織。各色緯線僅(jin) 於(yu) 圖案花紋需要處與(yu) 經絲(si) 交織,用多把小梭子按圖案色彩分別挖織,織物上花紋與(yu) 素地、色與(yu) 色之間呈現一些斷痕,類似於(yu) 刀刻,所以緙絲(si) 也被稱為(wei) ‘雕刻了的絲(si) 綢’。”程苗欣解釋道。

  2009年,程苗欣創辦定州緙絲(si) 實踐創新基地,讓自己的女兒(er) 和村裏姑娘們(men) 一起學習(xi) 緙絲(si) 技藝。目前,該基地現有織娘12人,平均年齡在30歲左右,靠著一雙“巧手”把緙絲(si) 技藝呈現在一一幅幅作品中。

  “我們(men) 麵向社會(hui) 廣招傳(chuan) 統手工藝愛好者,常年免費教學,也是為(wei) 了讓更多的年輕人學習(xi) 緙絲(si) 技藝,將現代元素加入到緙絲(si) 作品中。”程苗欣說。

  目前,該基地製作的緙絲(si) 作品,既有小到幾厘米的耳環、車掛,也有大到2米多長的山水畫、花鳥畫。這些緙絲(si) 作品不僅(jin) 得到北京、台灣等地遊客的青睞,還遠銷美國、俄羅斯、日本等多個(ge) 國家。

  程苗欣稱,絲(si) 品如人品,織緙絲(si) 講究腳踏實地,表裏如一。人有情懷、有信念,作品才會(hui) 有溫度、有生機。(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