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高校創造性勞動教育課程新思考

發布時間:2023-08-01 11:05: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教育的本質是培養(yang) 人的活動。課程建設是培養(yang) 學生的主渠道。2020年教育部印發的《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明確提出:“高校主要依托課程開展勞動教育。”創造性勞動教育的本質特征,是培養(yang) 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業(ye) 精神和創造性能力。創造性勞動教育課程為(wei) 大學生提供了“螺旋式上升”的學習(xi) 路徑與(yu) “勞動創造價(jia) 值”的實踐體(ti) 驗,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進程中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主要途徑之一。

  將“勞動創造價(jia) 值”的意識融入專(zhuan) 業(ye) 教育課程中。勞動是創造價(jia) 值的基本要素。馬克思認為(wei) 創造價(jia) 值的勞動應該是簡單勞動與(yu) 複雜勞動的統一、是體(ti) 力勞動與(yu) 腦力勞動的結合。具有創造價(jia) 值的勞動不應僅(jin) 囿於(yu) 以上兩(liang) 個(ge) 方麵,更應該著重於(yu) 將重複性勞動與(yu) 創造性勞動有機結合。這將成為(wei) 創新型人才培養(yang) 的有效路徑,也是高等教育培養(yang) 擁有中國夢基因的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的使命和擔當。

  《綱要》提出:“高校開展勞動教育時,要注重結合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勞動新形態。”在伴隨著人工智能、區塊鏈、虛擬現實、智能製造等新技術變革的信息社會(hui) 中,融入“勞動創造價(jia) 值”意識的專(zhuan) 業(ye) 課程,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高等教育的知識生產(chan) 和應用功能,提升了服務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能力,提高了社會(hui) 生產(chan) 效率。“勞動創造價(jia) 值”意識既包含勞動創造個(ge) 人價(jia) 值的意識,又包含勞動創造社會(hui) 價(jia) 值的意識。19世紀的俄羅斯教育心理學奠基人康斯坦丁·德米特裏耶維奇·烏(wu) 申斯基曾說過:“如果你能成功地選擇勞動,並把自己的全部精神灌注到它裏麵去,那幸福本身就會(hui) 找到你。”當勞動創造的個(ge) 人價(jia) 值與(yu) 社會(hui) 價(jia) 值疊加時,將創造出更為(wei) 深遠的價(jia) 值,既成就大學生個(ge) 體(ti) 的新發展,又增加大學生的使命感與(yu) 幸福感,增強大學生的民族自信和愛國情懷。融入專(zhuan) 業(ye) 教育課程的“勞動創造價(jia) 值”意識,為(wei) 個(ge) 體(ti) 奮鬥融入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為(wei) 超越與(yu) 升華自我,打下了根基。

  將培養(yang) “勞動創造價(jia) 值”的思維能力融入通識教育課程中。人類的創造活動離不開“思考”。創造價(jia) 值的勞動離不開“思維”。思考是思維的起點,思維是認識的理性階段。思維能力是大學生形成“螺旋式上升”認知學習(xi) 路徑的基本要素。馬克思認為(wei) 勞動價(jia) 值是一種特殊的使用價(jia) 值,它是勞動力這種特殊的商品所產(chan) 生的使用價(jia) 值,是能夠產(chan) 生價(jia) 值增值的使用價(jia) 值。“勞動創造價(jia) 值”的思維能力是指既具有理解、分析、綜合、判斷等基本思維能力,又具有創新意識與(yu) 創業(ye) 精神的大學生,創造性地提出問題和解決(jue) 問題,並產(chan) 生價(jia) 值增值的過程。這將成為(wei) 複合型人才培養(yang) 的有效路徑,也是高等教育培養(yang) 具有真正意義(yi) 上健全人格的高素質人才的使命和擔當。

  創造性勞動是一種活勞動,是流動狀態中的勞動,即勞動力發揮作用的過程。大學生“勞動創造價(jia) 值”思維能力的形成,離不開高校通識類教育課程的培養(yang) 過程。融入“勞動創造價(jia) 值”思維能力的大學通識課程是有目的、有計劃的人文教育活動,是不局限於(yu) 具體(ti) 學科知識,而重在培養(yang) 思維方式的學習(xi) 過程,是在諸如語言、數學、文學與(yu) 藝術、曆史與(yu) 文化、勞動與(yu) 創新創業(ye) 等課程中為(wei) 大學生提供“勞動創造價(jia) 值”體(ti) 驗的人文教育活動,是培養(yang) 大學生創新意識、創業(ye) 精神與(yu) 創造能力的過程。《國語·魯語·公父文伯之母論勞逸》有雲(yun) :“勞則思,思則善心生。”擁有“勞動創造價(jia) 值”思維能力的大學生,更樂(le) 於(yu) 在勞動中認識、理解、塑造自我,樂(le) 於(yu) 成為(wei) “真正意義(yi) 上完善的人”,樂(le) 於(yu) 通過體(ti) 腦勞動獲取精神價(jia) 值與(yu) 物質價(jia) 值。

  將“勞動創造價(jia) 值”的實幹才能融入實踐活動課程中。馬克思認為(wei) 人的科學本身是人在實踐上的自我實現的產(chan) 物。“勞動創造價(jia) 值”源自人在勞動實踐中創造價(jia) 值的過程。脫離實踐的勞動無法創造價(jia) 值。《綱要》提出:“實習(xi) 實訓、專(zhuan) 業(ye) 服務和創新創業(ye) 活動”等屬於(yu) 高等教育階段的勞動教育內(nei) 容。高等教育的勞動實踐活動注重在實踐中學習(xi) ,在實踐中提高。這將成為(wei) 應用型人才培養(yang) 的有效路徑,也是高等教育培養(yang) 敢闖會(hui) 創的中國式應用型人才的使命和擔當。

  將“勞動創造價(jia) 值”的實幹才能融入高等教育實踐活動課程,是指在高校規範且連續性的實踐活動中,不斷增強大學生運用知識的技能,提升其創造性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高校實踐活動課程既包括組織學生開展的家務勞作、校園綠化養(yang) 護與(yu) 教室清潔等個(ge) 體(ti) 或集體(ti) 的日常生活勞動,也包括鼓勵大學生積極參加勤工助學、“三下鄉(xiang) ”、誌願服務等服務性勞動,還包括鼓勵大學生在專(zhuan) 業(ye) 教育見長領域開展的創造性勞動,鼓勵學生積極參加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ye) 大賽、“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挑戰杯”大學生創業(ye) 計劃競賽、各級各類學科競賽等賽事。

  美國科學院院士威廉·詹姆士認為(wei) “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在實踐活動課程中,“勞動創造價(jia) 值”的實幹才能是可視的、可轉化的,是被肯定的。“勞動創造價(jia) 值”引領的實踐活動課程有效地點燃、帶動、傳(chuan) 承了中華民族創新創業(ye) 精神,易於(yu) 形成理論與(yu) 實踐相結合的創造性勞動技能,鍛造了大學生的實幹才能,為(wei) 提升大學生實幹才能做好保障。

  課程建設與(yu) 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密切相關(guan) 。將“勞動創造價(jia) 值”的意識、思維能力與(yu) 實幹才能融入高校專(zhuan) 業(ye) 教育課程、通識教育課程與(yu) 實踐活動課程中,為(wei) 高等教育培養(yang) 德智體(ti) 美勞融合發展的創新型、複合型、應用型人才打下根基,夯實基礎,提供保障。這將進一步深化勞動觀念、創新勞動思維方式、革新勞動實踐模式,真正實現理念引導與(yu) 行動落實相結合,實現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ti) 、以勞育美、以勞創新五育融合發展的目標。

  【作者李娜係哈爾濱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導師;賀明陽係該校經濟與(yu) 管理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塗德虎係該校創新創業(ye) 教研室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本文係“數字經濟背景下黑龍江省高校創造性勞動教育研究”(22EDE395)、“基於(yu) 人的全麵發展理論視域下高校創新創業(ye) 教育課程教學設計研究”(XJGZ2021002)、“以生為(wei) 本大學生創新創業(ye) 教育‘金課’教育範式變革行動研究”(SJGY20220362)的階段性成果】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