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四川古藺:青年誌願者投身防汛救災一線

發布時間:2023-08-03 10:18: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7月27日淩晨3時起,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遭遇極端強降雨,3小時最大降雨量達201毫米,超過1957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曆史極值(163.7毫米)。古藺河實測最大流量1910立方米/秒,為(wei) 1958年水文建站以來實測最大流量。

  暴雨一直持續到早晨6時許。洶湧的河水漫過橋麵,湧進街道,古藺縣城大片區域被洪水淹沒,多處路段被毀,交通癱瘓,臨(lin) 河居民損失嚴(yan) 重。

  危難之際,古藺廣大團員青年挺身而出,古藺團組織緊急招募青年誌願者、組織青年突擊隊,投入到道路清障、河堤清淤、後勤保障、物資運輸等抗洪救災工作中。災後3天時間裏,全縣招募青年誌願者5100餘(yu) 人次,調動摩托車300餘(yu) 輛次,身穿紅馬甲的團員青年為(wei) 抗洪攻堅戰作出了貢獻。

  抗洪誌願者招募令創下閱讀量新紀錄

  盡管此前有預警,但暴雨來臨(lin) 時,正在家中過暑假的綿陽師範學院地理科學專(zhuan) 業(ye) 大一學生稅豪還是有點緊張。淩晨,睡夢中的稅豪被“如雷一般”的暴雨聲驚醒了。

  之後,他不斷通過社交媒體(ti) 關(guan) 注雨情的進展。上午10時,當看到招募誌願者搭建應急指揮中心的信息,稅豪便決(jue) 定前往報名。道路上到處是淤泥,無法騎車,約3公裏的路他走了兩(liang) 小時。

  當時的古藺縣城大麵積停電停水,許多地段水位上漲,多處路段被毀,道路積水嚴(yan) 重,交通受阻嚴(yan) 重,部分區域通信受到影響。各路應急力量正全力開展應急處置、交通管製、人員疏散等工作。

  走到半路,稅豪手機沒電了,與(yu) 外界失去了聯係,他心裏一度打起了退堂鼓,但是看見越來越多警察、應急車隊、誌願者向重災區域集合,他還是鼓起勇氣前往。

  到達目的地後,稅豪第一時間投入工作,幫忙搭建應急帳篷、搬運救災物資。下午2時許,團古藺縣委進場搭建誌願者調度平台,大學期間經常參加誌願服務的稅豪便申請留在調度平台開展綜合協調工作。

  稅豪平時愛運動、體(ti) 力好,在誌願者調度平台,身高1米87的他被夥(huo) 伴們(men) 稱呼為(wei) “高個(ge) 兒(er) ”。但稅豪強調,自己可不隻是幹體(ti) 力活兒(er) 的。

  當他注意到現場人員調配和物資配送效率不高時,便運用地理專(zhuan) 業(ye) 知識,在白板上簡單勾畫了縣城的地圖,把點位用紅、黃、綠3種顏色進行標注和分類管理,從(cong) 而提高了誌願者動態調配和物資配送的效率。

  團古藺縣委的數據顯示,7月27日全天,全縣有800餘(yu) 名誌願者投入救災工作。由於(yu) 受災嚴(yan) 重,為(wei) 加速恢複正常生產(chan) 生活秩序,團古藺縣委當晚發布了“誌願者招募令”,繼續招募青年誌願者開展清淤清掃、受災登記、物資分發、道路保暢等工作。

  從(cong) 7月27日至29日,團古藺縣委在官方微信公眾(zhong) 號上連發3條誌願者招募令。截至記者發稿時,第一條招募令的閱讀量達到了8.1萬(wan) ,創下該公眾(zhong) 號2014年注冊(ce) 以來的最高紀錄。

  摩托車騎手誌願者做到“隨時接單、立即送貨”

  越來越多的青年通過共青團的招募令匯聚到抗洪救災的各個(ge) 點位。

  在“古藺青年”微信公眾(zhong) 號上看到“誌願者招募令”時,26歲的林佳浩立即動身前往招募點報到。在等待任務分配時,他聽說有300雙手套需要送到兩(liang) 公裏外的清淤點,於(yu) 是自告奮勇去送貨。

  當時的路麵到處是淤泥,車輛通行難度大、速度慢,同時由於(yu) 大量工程機械進場搶險,整個(ge) 縣城交通擁堵嚴(yan) 重。這時,林佳浩想到了摩托車。

  他建議調度平台優(you) 先招募有摩托車的誌願者,得到認可後,他在古藺縣青年誌願者協會(hui) 群裏發布了消息。不到1個(ge) 小時,大約130輛摩托車從(cong) 四麵八方趕來集結。那一幕讓林佳浩對“一呼百應”有了更真切的感受。

  為(wei) 了方便對摩托車誌願者進行管理,林佳浩申請了100件青年誌願者紅馬甲。他們(men) 建立微信群開展任務調度,各個(ge) 誌願服務隊隊長將需求發在微信群裏,林佳浩統一調度騎手,基本做到了隨時接單、立即送貨。

  有了摩托車誌願者,手套、雨衣、鐵鏟、盒飯等救災急需物資很快被送到了一線。截至7月30日,林佳浩組織的摩托車隊共招募350餘(yu) 名誌願者,完成了2000餘(yu) 次運送任務,大大提高了物資的周轉速度。

  團縣委精準匹配誌願服務供需兩(liang) 端

  古藺暴雨洪災發生後,團古藺縣委第一時間建立線下誌願者調度平台兩(liang) 個(ge) ,指導縣城13個(ge) 社區建立線上誌願者交流群,根據各個(ge) 點位工作量的變化動態調度、管理誌願者隊伍。

  與(yu) 此同時,團古藺縣委機關(guan) 幹部全部奔赴救災一線。團縣委書(shu) 記牟星在縣城值守誌願者調度平台,團縣委副書(shu) 記周榆進駐縣應急指揮中心負責綜合協調工作,辦公室主任王芸負責西區誌願者調度平台,辦公室副主任羅湘琳在當地一個(ge) 大型集中飲食供應點工作。其他工作人員全部在一線救災。

  “我們(men) 緊盯極端情況下誌願服務的供需精準匹配。”牟星介紹說,“在需求側(ce) ,我們(men) 每天動態收集各個(ge) 社區的工作內(nei) 容,指導他們(men) 合理發布第二天需要的誌願者人數和類型。在供給側(ce) ,我們(men) 鼓勵誌願者根據自身專(zhuan) 長執行任務。”

  此外,調度平台通過對誌願者進行歸類組合,把零散的個(ge) 人合並為(wei) 固定的小團體(ti) ,再把小團體(ti) 優(you) 化組合成50人以上的相對固定的大團隊,以利於(yu) 誌願者有組織、有秩序、更精準地參與(yu) 服務。

  退伍軍(jun) 人王羽率領的外賣小哥突擊隊就是其中一個(ge) 尖兵團隊。王羽是美團外賣古藺站站長、2022年4月成立的美團外賣青年突擊隊隊長。暴雨洪災發生後,王羽召集了30多名騎手以青年突擊隊的形式投入救災。

  古藺縣政務服務中心門口的迎賓大道是救援車輛進出古藺的必經之路。王羽便組織青年突擊隊,將工作的重點放在了清除迎賓大道的路麵障礙物上。

  由於(yu) 家具、家電、摩托車陷在淤泥裏,難以搬出,清理道路的難度比他們(men) 想象的大很多。不過,王羽說,越來越多的居民受到青年突擊隊的感召,參與(yu) 其中,大家齊心協力清除了最大的幾處路障,確保了挖掘機、大貨車等工程機械的通行。

  截至目前,古藺縣已經基本完成災後恢複工作,生產(chan) 生活秩序全麵恢複。牟星說,經曆了洪災洗禮,脫下紅馬甲的古藺青年將以另一種形式,繼續為(wei) 古藺縣未來的經濟社會(hui) 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鑫昕 通訊員 李順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