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他們用生命完成最後的守護
“戰洪水,獻風華身軀山河動容;為(wei) 人民,灑青春熱血天地同悲”。8月4日,馮(feng) 振烈士遺體(ti) 告別儀(yi) 式在北京舉(ju) 行,禮堂兩(liang) 側(ce) 的挽聯讓人哀痛不已。同日,在馮(feng) 振生前所在的海澱區消防救援支隊北安河消防救援站,寄托哀思的花束擺滿了長桌,還有市民自發點了烈士生前愛吃的肉夾饃和棒棒糖送到救援站。一份外賣的備注寫(xie) 道:“您是我們(men) 心中的英雄!”
7月底,席卷而來的那場暴雨,讓消防員馮(feng) 振的生命永遠停留在了30歲。7月31日,馮(feng) 振帶領隊員冒著洪水激流,對被困群眾(zhong) 展開施救。由於(yu) 洪水突然暴漲,湍急的水流將隊友衝(chong) 倒在地。馮(feng) 振發現後邊拉住隊友,邊大喊“趕緊收繩”。被困群眾(zhong) 及隊員安全脫險,馮(feng) 振卻因體(ti) 力耗盡被洪水衝(chong) 走,不幸壯烈犧牲。
“他們(men) 還那麽(me) 年輕!”令人痛心的是,這場洶湧來襲的暴雨,無情地帶走了多位英勇救援者的寶貴生命。90後消防員馮(feng) 振、85後包村幹部熊麗(li) 、80後救援隊隊員王宏春……在受災群眾(zhong) 最需要的時刻,眾(zhong) 多救援者聞“汛”而動、挺身而出,趕赴一線展開救援,幫助無數民眾(zhong) 擺脫險境,並用生命完成了最後一次舍己為(wei) 人的守護。
翻看這些勇士的過往經曆,我們(men) 會(hui) 發現:在危急時刻挑起擔子,在他人最需要的時候伸出援手,已然成為(wei) 他們(men) 的一種習(xi) 慣。
在戰友眼裏,馮(feng) 振是天生的消防員,他的微信昵稱是“逆行”,朋友圈裏都是有關(guan) 消防的內(nei) 容。12年中,他累計參加滅火救援行動3500餘(yu) 次,營救遇險群眾(zhong) 150餘(yu) 人;總是在照片中笑靨如花的藍天救援隊隊員王宏春,多年來一直熱心公益事業(ye) ,盡己所能參與(yu) 救援活動,還自掏腰包補貼救援隊、為(wei) 貧困山區捐贈衣物,生動詮釋了何謂“古道熱腸”……最後一次挺身而出之前,大大小小的善行義(yi) 舉(ju) ,早已填滿了這些“平民英雄”的生活日常。
在防汛一線,這樣的英雄還有很多。災情發生後,部隊戰士、武警官兵、消防隊員、基層幹部、民間救援隊等各方力量從(cong) 四麵八方趕來,全力搜救失聯、被困人員,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shang) 亡,展開了與(yu) 時間賽跑的生死救援。
在救援者行列中,不少人都是走上工作崗位不久的90後、00後。因哽咽發言而“刷屏”的K396次列車乘務員趙陽就坦言,自己也是第一次遇到這麽(me) 大的雨,也會(hui) 有些害怕。但是,就像她所說的,“就是因為(wei) 穿了這身衣服,我得對得起大家”。危險來臨(lin) 時,這些年輕人沒有慌張、沒有退縮,而是展現出了臨(lin) 危不亂(luan) 的勇氣和定力,彰顯了青春一代的堅韌與(yu) 擔當。
我們(men) 看到,在洺河湍急的河水差點卷走一名男子的危急時刻,一名年輕的消防員“從(cong) 天而降”,讓被困男子抓住了挽救生命的繩索。其實,哪有什麽(me) “天降奇兵”,千鈞一發之際,幫助這名男子脫困的,是消防員不顧個(ge) 人安危、毅然向河流中心靠近的偉(wei) 大決(jue) 心。在北京門頭溝,也有動人的一幕被記錄下來:為(wei) 及時趕赴救援,已經忙碌了一天的武警官兵們(men) ,在車站的座位上、冰冷的地上和衣而睡,準備一早赴救援一線。他們(men) 的臉龐稚氣未脫,但他們(men) 的“在場”足以讓一方百姓感到安心。
風雨無情人有情。據統計,截至8月1日,北京市轉移受威脅群眾(zhong) 超過12.7萬(wan) 人;截至8月4日,天津市共轉移安置8萬(wan) 餘(yu) 人,河北省轉移群眾(zhong) 154.02萬(wan) 人。這些數字背後,是無數個(ge) 驚心動魄的救援故事,閃爍著眾(zhong) 多奮力救援的青春身影。
職責所係,義(yi) 不容辭。在疾風驟雨中揮動鐵鍬、奮力清淤,苦口婆心勸說險戶抓緊轉移、安撫群眾(zhong) 的激動情緒,在夜晚冰冷的河水中跋涉、趕赴救援,強化路麵巡控、全力保障廣大群眾(zhong) 出行安全……哪裏有需要,青年就奔赴哪裏。關(guan) 鍵時刻,堅守在各個(ge) 崗位的青年力量衝(chong) 得上、頂得住,用守望相助的溫情和挺膺擔當的使命感,帶來希望、溫暖人心。
目前,救援安置工作仍在繼續,各地也在抓緊修複交通、通訊、電力等受損基礎設施,還有很多“逆行者”堅守在一線。他們(men) 的安危,牽動著無數人的心。正如一名市民在馮(feng) 振烈士遺體(ti) 告別儀(yi) 式上所說,他們(men) 是英雄,也是母親(qin) 的兒(er) 子、女兒(er) 。我們(men) 在致敬英雄的同時,也企盼著義(yi) 無反顧、衝(chong) 鋒在前的他們(men) ,能在執行任務時保護好自己,平平安安歸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