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運會“自選項目”交出滿意答卷 新興小眾運動借大運舞台“加槳”
8月6日,是成都大運會(hui) 賽艇比賽最後一個(ge) 比賽日。經過兩(liang) 天預賽鋪墊,總共15枚金牌都在1天之內(nei) 產(chan) 生,賽道映射陽光,一條條艇在水麵疾馳,賽場的忙碌程度達到極限。
同樣是人在船上、船在水中,和千年前“輕舟已過萬(wan) 重山”的暢快興(xing) 奮相比,起源於(yu) 英國高校對抗賽的賽艇運動實為(wei) 現代化工業(ye) 產(chan) 物,它給參與(yu) 者帶來的是“挑戰自身極限”的快感,給觀眾(zhong) 帶來的是更刺激的視覺衝(chong) 擊力。“朝辭白帝彩雲(yun) 間”的白帝城坐落在重慶奉節,向西大約700公裏才能延伸到成都大運會(hui) 賽艇舉(ju) 辦地四川省水上運動學校。由於(yu) 成都平原位於(yu) 長江上遊,不見幹流隻見支流,成都市作為(wei) 內(nei) 陸城市,賽艇運動對當地多數大學生來說還是個(ge) 新鮮事——把賽艇納入成都大運會(hui) 3個(ge) 自選項目,正反映出組委會(hui) 希望借大運會(hui) 這個(ge) 麵向全世界的競賽舞台推廣新興(xing) 項目的用心。
“這屆大運會(hui) 除了15個(ge) 必選項目,還加了賽艇、武術、射擊這3個(ge) 自選項目,這也是向全世界展示我們(men) 的傳(chuan) 統文化和優(you) 秀體(ti) 育項目。”成都大運會(hui) 火炬手、皮劃艇世界冠軍(jun) 趙曉俐說,“賽艇能夠入選大運會(hui) ,一是因為(wei) 這個(ge) 項目特別注重團隊合作,一定要艇上所有人齊心協力才可以。二是因為(wei) 在我們(men) 國家、在成都,賽艇正慢慢被更多人了解,東(dong) 京奧運會(hui) 上中國賽艇隊也給我們(men) 樹立了好榜樣。”
按照業(ye) 內(nei) 人士的說法,賽艇運動培養(yang) 青少年“團隊協作精神”的標準遠甚於(yu) 商業(ye) 化程度更高的足球、籃球和排球項目,其中道理其實不難理解:足球、籃球、排球都需要超級明星來彌補隊友的短板並提升收視率,一場比賽的勝負由超級明星所決(jue) 定亦屬尋常,但賽艇運動的特點就是“一視同仁”,“一條艇上無論兩(liang) 個(ge) 人、4個(ge) 人還是8個(ge) 人,不能有任何一個(ge) 人‘掉鏈子’,隻要有1個(ge) 人水平不夠,整條艇就不行了,所以賽艇是一個(ge) 特別講究‘團隊協作、人人平等’,特別適合培養(yang) 普通青少年團結協作精神的項目”。
“雖然我們(men) 開始落後一些,但我們(men) 途中速度是強項,我倆(lia) 昨天就已經商量好了,如果落後了我就根據對手的節奏喊她(加槳),看到機會(hui) 就往前追。”和周羽秀搭檔獲得本屆大運會(hui) 女子雙人單槳賽艇冠軍(jun) 的張佩歆說,“到1500米我們(men) 已經追到第一了,最後500米衝(chong) 刺荷蘭(lan) 隊拚命追,我倆(lia) 也嚇得拚命劃。”
男子四人單槳冠軍(jun) 艇當中有3人來自成都體(ti) 院,隻有二槳宗照山來自山東(dong) 體(ti) 院,所以劉江宇說:“盡管我們(men) 配合時間不是很長,但就是靠著我們(men) 4個(ge) 人的齊心協力,按照教練的戰術布置,最終贏得這枚金牌。賽前我們(men) 幾個(ge) 就說了,我們(men) 主場作戰,拚了命也要把比賽拿下來,我們(men) 絕對不要在這裏輸給對手。”
在本屆大運會(hui) 添加的3個(ge) 自選項目當中,武術20枚金牌,中國隊拿到11枚;射擊18枚金牌,中國隊拿到6枚;賽艇15枚金牌,中國隊拿到4枚(女子雙人單槳、男子四人單槳、女子四人單槳、女子八人單槳有舵手)。無論是設項,還是教練、隊員們(men) 的優(you) 異表現,都讓“自選項目”成為(wei) 成都大運會(hui) 當中不可忽視的亮點。
“賽艇的競賽內(nei) 核是帶一些‘貴族氣質’的,但這項運動其實是很親(qin) 民的。在我們(men) 賽艇俱樂(le) 部,孩子們(men) 一節課兩(liang) 個(ge) 小時,收費是340元,這個(ge) 價(jia) 格和一些課外的音樂(le) 輔導、美術輔導、文化課輔導相比,一點兒(er) 也不貴,大部分工薪階層的家庭也能負擔。賽艇不是奢侈的貴族運動,是在有水域條件的地方完全可以普及的運動,就算現在是小眾(zhong) 運動,也是隨著我們(men) 社會(hui) 經濟發展能在學校裏推廣的小眾(zhong) 運動。”趙曉俐退役以後,選定了成都這個(ge) 近乎“賽艇荒漠”的地方作為(wei) 基地,來推廣和普及這項她認為(wei) 特別有益於(yu) 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運動。
“我退役以後在這裏成立了成都第一個(ge) 賽艇俱樂(le) 部,孩子們(men) 的訓練熱情非常高。我們(men) 也和成都十幾所中小學校簽了共建協議,讓學生了解、參與(yu) 賽艇。我們(men) 在錦城湖(高新區錦城湖,水域麵積接近70萬(wan) 平方米)這裏的公開訓練,也讓更多人近距離看到了賽艇這項運動,很多家長就是路過看到以後,覺得這個(ge) 項目有意思,才把孩子送來跟我們(men) 一起練。”趙曉俐說。
2008年北京奧運會(hui) 和2020年東(dong) 京奧運會(hui) 中國賽艇女子四人雙槳兩(liang) 枚金牌,讓更多國人開始感受到賽艇運動的獨特魅力,而更簡單易學的槳板和小帆船,也在不斷培養(yang) 家長和孩子對“船”和“艇”的興(xing) 趣。
“沒有中學生哪兒(er) 來的大學生?項目的發展也是這個(ge) 道理。我們(men) 國家現在對傳(chuan) 統體(ti) 育項目已經很重視了,但是對賽艇這樣的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新興(xing) 項目,組織比賽的經驗還不夠豐(feng) 富,比如賽艇,我們(men) 比較難找到全國中學生的比賽,中學生不玩這個(ge) 項目,大學生再開始培養(yang) 興(xing) 趣就有些晚了。”趙曉俐希望,學生體(ti) 協能夠指導、組織全國性或者區域性的比賽,給喜歡賽艇的孩子們(men) 一個(ge) 釋放、提高的競賽舞台。
“我們(men) 俱樂(le) 部有不少小學員,可能一年到頭都盼不來幾場比賽,前一段時間的大運會(hui) 測試賽,我們(men) 60多個(ge) 孩子參加測試賽,家長們(men) 的熱情非常高。國內(nei) 比賽比較少,這是我們(men) 普及新興(xing) 項目要麵對的實際困難。”趙曉俐了解到,賽艇運動開展好的國家都是以青少年為(wei) 基礎,而不是隻練專(zhuan) 業(ye) 隊,“他們(men) 從(cong) 11歲到15歲,每個(ge) 年齡段都能有上千個(ge) 孩子經常參加比賽,從(cong) 育人的角度講,孩子大概8歲以後就具備劃槳能力了。所以,在四五歲的時候用皮劃艇和小帆船打基礎,能力突出的轉向賽艇,這樣的話,我們(men) 國家的賽艇運動就會(hui) 慢慢挖掘出蘊含在民間和校園裏的巨大潛力”。
本報成都8月6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郭劍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