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60餘名專家學者內蒙古“行走秦長城”見聞
中新網包頭8月7日電 題:60餘(yu) 名專(zhuan) 家學者內(nei) 蒙古“行走秦長城”見聞
中新網記者李愛平
“我已經記不清來過多少次了,對這裏的長城已有深厚感情,總想做點什麽(me) 。”董耀會(hui) 說道。
8月6日下午,此前寂靜的內(nei) 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固陽縣秦長城,迎來60餘(yu) 名專(zhuan) 家學者,董耀會(hui) 是其中一員。他是中國長城研究會(hui) 常務副會(hui) 長、中國旅遊協會(hui) 長城分會(hui) 會(hui) 長。
應包頭市固陽縣政府邀請,董耀會(hui) 參加了當地主辦的“行走秦長城”徒步考察活動。
長期致力於(yu) 長城研究、保護、宣傳(chuan) 和利用工作的董耀會(hui) ,曾於(yu) 1984年5月至1985年9月從(cong) 山海關(guan) 出發,曆時508天到達嘉峪關(guan) ,完成明長城首次徒步考察,此舉(ju) 也被外界傳(chuan) 為(wei) 佳話。
在“行走秦長城”活動過程中,多名專(zhuan) 家驚訝於(yu) 固陽秦長城沿線的絕美風景,他們(men) 拿出手機拍下了秦長城溝壑中的潺潺溪水以及周邊巨石。
行走中,這些專(zhuan) 家學者就固陽秦長城的沿途風景作一番考究,其中蒙恬、秦始皇等曆史名人不時出現在他們(men) 的談論中。
隨行的多家媒體(ti) 記者稱,在固陽秦長城大家開啟了一場別樣的精神之旅。
固陽縣秦長城始建於(yu) 公元前214年,是秦大將蒙恬率軍(jun) 30萬(wan) 為(wei) 北抗匈奴而築,漢武帝在位期間派衛青進行過修複,距今已有2200餘(yu) 年。
固陽縣官方資料顯示,固陽秦長城位於(yu) 陰山深處,固陽縣境內(nei) 牆體(ti) 總長95.6公裏,沿線布設173座烽燧,5座障城,是一個(ge) 完備的古代長城軍(jun) 事防禦體(ti) 係,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董耀會(hui) 認為(wei) ,固陽秦長城基本包括了秦長城的所有建築類型,是秦始皇萬(wan) 裏長城的精華地段,在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著很強的代表性,可稱為(wei) “秦長城的博物館”。
擁有獨特曆史資源的固陽縣正在嚐試著走一條“文旅融合”的發展之路。
在8月7日召開的2023長城文化(包頭)研學講壇上,董耀會(hui) 支招稱,固陽縣應建設秦長城國家步道,打造徒步旅遊目的地。
董耀會(hui) 此前受訪時表示:“秦長城本身的文化資源優(you) 勢和固陽秦長城周邊的環境優(you) 勢,還有生活在長城腳下民俗的吸引力,典型的農(nong) 牧交錯地帶的特色,可以將遊客留下來,然後根據不同的村莊設定不同的長城人家,開發不同的旅遊項目、飲食項目,我想這應該是有前景的一件事。”
“我特別期待固陽能在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這樣一個(ge) 曆史契機,充分利用好國家的政策和國家的扶植支持的力度,把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打造成一個(ge) 國家層麵上的文化展示和闡釋的示範,打造成文旅融合發展的示範。”董耀會(hui) 這樣設想著固陽秦長城的未來。
記者從(cong) 固陽縣政府獲悉,目前,固陽縣秦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項目已列入內(nei) 蒙古自治區發改委“十四五”規劃項目庫,主要建設地點位於(yu) 固陽秦長城康圖溝段,擬建設紅色文化教育體(ti) 驗區、長城文化展示體(ti) 驗區、長城傳(chuan) 統風貌展示區和軍(jun) 事文化體(ti) 驗基地、長城文化展示基地、長城文化體(ti) 驗基地等。
“包頭是內(nei) 蒙古的重要城市,具有獨具特色的文化資源,尤其是長城文化豐(feng) 富,曆史悠久,是一處典型的‘北疆文化’品牌展示和蘊藏的寶地。”內(nei) 蒙古社科院院長包銀山表示,打造“北疆文化”品牌,既要有精妙的理論闡釋,更要從(cong) 紮紮實實的基礎做起。(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