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貿港崛起科創高地 青年在高質量發展中大有可為
在海南省三亞(ya) 市崖州灣種子實驗室裏,眾(zhong) 多科研人員正埋頭研究手中的種子,試圖破解種業(ye) 發展的“卡脖子”難題,為(wei) “端牢中國人自己的飯碗”而努力。
崖州灣種子實驗室的95後科研人員杜梅就是其中之一。我國是氮肥使用大國,大量使用氮肥不僅(jin) 會(hui) 增加農(nong) 民的生產(chan) 成本,還會(hui) 產(chan) 生水土富營養(yang) 化、增加溫室氣體(ti) 排放等問題。杜梅希望自己可以培育出在低氮肥中仍能實現穩產(chan) 、高產(chan) 的優(you) 質種子,“為(wei) 農(nong) 民減負,也為(wei) 環境減負”。
像杜梅這樣的科研人員,這裏還有很多。海南省三亞(ya) 崖州灣種子實驗室合作交流部負責人夏勉說,近年來,崖州灣種子實驗室選育出一大批農(nong) 作物新品種,推動南繁育種向多樣化發展,並向種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轉變,推動做大做強“種業(ye) 芯片”,“我們(men) 現在基本上已經打造出了‘南繁矽穀’的‘雛形’”。
過去一年,海南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首次邁進全國第二梯隊,研發(R&D)投入強度增速連續3年排名全國前列。
青年在高質量發展中大有可為(wei)
海南自貿港具備得天獨厚的氣候和地理等優(you) 勢,對種業(ye) 人才具有“虹吸效應”。種業(ye) 科學家們(men) 紛紛將三亞(ya) 作為(wei) “打卡地”,每年8000餘(yu) 名種業(ye) 科技工作者來到海南,海南正致力於(yu) 將種業(ye) 科技集群建成全國最集中連片、體(ti) 係最全、設備最先進的創新平台集群。尤其在冬季,這些科學家就像“候鳥”一樣飛回海南,繼續他們(men) 的種業(ye) 攻關(guan) 。
當下,火熱的幹事氛圍正在崖州灣種子實驗室中蔓延。杜梅正在潛心研究水稻的氮肥高效利用。杜梅說,她在做科研時,非常注重科研成果的實用性,雖然我國土地廣闊,但人口眾(zhong) 多,人均耕地麵積較少,種業(ye) 領域的問題亦是層出不窮,“我們(men) 必須去麵對和解決(jue) 這個(ge) 問題”。
杜梅說,崖州灣種子實驗室讓她開闊了視野,遇見了很多誌同道合的朋友,三亞(ya) 的自然環境還能緩解科研壓力。最讓她心動的是,借助海南自貿港發展的東(dong) 風,在崖州灣種子實驗室得出的科研成果,可以很快在田間地頭實現應用。
當杜梅等科研人員破解了一項“卡脖子”的難題後,便向三亞(ya) 知識產(chan) 權保護中心提交專(zhuan) 利申請,獲批速度很快。
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副局長、三亞(ya) 市知識產(chan) 權保護中心主任葛瑞明的一部分工作就是保護這些科研人員的成果。據他介紹,南繁種業(ye) 和深海科技一直是崖州灣科技城以科技服務國家戰略的“關(guan) 鍵變量”,這幾年,與(yu) 南繁種業(ye) 和深海科技相關(guan) 的發明專(zhuan) 利的審批速度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這裏創造了知識產(chan) 權審批的“三亞(ya) 速度”。例如,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崖州灣創新研究院提交的“一種基於(yu) 大數據和無人機的輔助捕魚方法”的發明專(zhuan) 利,僅(jin) 24個(ge) 工作日就獲得了授權,相較於(yu) 平均18.5個(ge) 月的發明專(zhuan) 利審查周期,提速80%以上;海南果雲(yun) 農(nong) 業(ye) 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一種自動化有機肥發酵翻拋機”實用新型專(zhuan) 利僅(jin) 4個(ge) 工作日就獲得授權,相較於(yu) 平均9個(ge) 月的發明專(zhuan) 利審查周期,提速超97%。
“高質量預審工作奠定了快速授權的基礎。”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知識產(chan) 權部(創新發展部)部長陳浩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表示,知識產(chan) 權審查和授權效率的提升,有利於(yu) 把南繁基地打造成為(wei) 服務全國的“南繁矽穀”,推動種業(ye) 發展,為(wei) 國家的種業(ye) 振興(xing) 提供創新動力。
“火箭出廠即發射”指日可待
像種業(ye) 科技一樣,航空科技也是海南自貿港的一張“新名片”,越來越多航空領域的人才被吸引過來。
“‘大幹快上’,時間不等人,搶抓戰略機遇。”這是文昌國際航天城管理局常務副局長董承華2019年到海南文昌工作後,感受到的幹事氛圍。當下,他同很多來這裏的年輕人一樣,幹勁十足。
作為(wei) 全國首個(ge) 商業(ye) 航天發射場,海南商業(ye) 航天發射場的建設正“火力全開”。
董承華介紹,文昌國際航天城正在加快培育火箭鏈、衛星鏈、數據鏈“三鏈”產(chan) 業(ye) 同構,探索發展“航天+”產(chan) 業(ye) 。目前,文昌國際航天城在投融資、土地保障、功能性項目和產(chan) 業(ye) 項目落地等方麵已取得重大進展。
海南商業(ye) 航天發射場將在2024年上半年實現首發,隨後,將進入高頻率發射期。董承華表示,文昌國際航天城將促進商業(ye) 航天產(chan) 業(ye) 聚集,“三鏈”協同,“推動‘出廠即發射’等流程優(you) 化和產(chan) 業(ye) 整合創新,提升商業(ye) 航天產(chan) 品和服務國際競爭(zheng) 力”。
今年年底,該商業(ye) 航天發射場需要完成建設任務,明年一季度,將要完成合練,建設時間緊,任務重。
在海南商業(ye) 航天發射場1號工位建設現場,海南國際商業(ye) 航天發射有限公司黨(dang) 委副書(shu) 記、董事郭強表示,為(wei) 加快推進項目建設進度,施工單位掛圖作戰,全天候搶工期。據悉,1號工位建成後,可以滿足CZ-8運載火箭測試發射需求,具備16發年發射能力。
文昌國際航天城正在繪製商業(ye) 航天的“新藍圖”,而這是海南自貿港高質量發展的一個(ge) 縮影。在董承華看來,海南自貿港機遇良多,尤其是對有誌青年來說,更加大有可為(wei) 。
百姓的獲得感是最好的“答卷”
無論是杜梅、夏勉,還是董承華,他們(men) 從(cong) 五湖四海奔赴海南,都是為(wei) 了實現一個(ge) 共同目標——用科技創新造福百姓。在海南自貿港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百姓獲得感的提升是最好的“答卷”。
當下,海南自貿港正在發揮開放前沿的作用,引進和研發最新的醫療科技、醫療器械和治療方法,努力實現讓當地老百姓“大病不出國,小病不出島”。
“在中國吃外國的(進口特許)藥,反而要比外國便宜很多。”在海南博鼇樂(le) 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以下簡稱“樂(le) 城先行區”),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海南醫院(海南博鼇研究型醫院)黨(dang) 委書(shu) 記、院長顧誌冬向記者介紹,這是樂(le) 城先行區作為(wei) “醫療特區”吸引境外醫療消費回流的“法寶”之一。
顧誌冬介紹,在特許藥械落地的過程中,醫院會(hui) 與(yu) 相關(guan) 藥企進行“談判”,最終談下來的價(jia) 格往往是該藥品原產(chan) 地價(jia) 格的二分之一,一些價(jia) 格更低的藥品甚至是原產(chan) 地價(jia) 格的四分之一。
“作為(wei) 公立醫療機構,我們(men) 不加價(jia) ,藥廠賣給我們(men) 1元,我們(men) 就賣1元,所有的都是政府托底。”顧誌冬還談到,外地的患者到海南博鼇研究型醫院看病,可以使用醫保進行結算。顧誌冬說,這是“(實現)無縫連接”。
當初,海南博鼇研究型醫院之所以選擇落戶樂(le) 城先行區,是因為(wei) 看到了海南自貿港可以支持醫院先行先試,自貿港政策給現代醫學技術的快速引進帶來了希望。
新的醫療器械也給患者帶來了新希望。在海南博鼇樂(le) 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記者看到了新一代全球最小的心髒起搏器,重量僅(jin) 為(wei) 1.75g,體(ti) 積為(wei) 1cm3。海南博鼇樂(le) 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管理局宣傳(chuan) 部部長、首席新聞官閆路愷介紹,目前,這一心髒起搏器尚未在國內(nei) 整體(ti) 上市,但在全國唯一的“醫療特區”——樂(le) 城先行區,患者可以植入這個(ge) 心髒起搏器。
這隻是樂(le) 城先行區通過先行先試引起進口特許藥械的一個(ge) 縮影,截至今年5月11日,樂(le) 城先行區引進了臨(lin) 床急需藥械共317種,提前近3年基本實現藥品、醫療器械與(yu) 國際先進水平同步的目標。
在閆路愷看來,隨著樂(le) 城先行區進口特許藥械政策升級,將適度擴大樂(le) 城特許藥械範圍,並將進一步推動樂(le) 城先行區成為(wei) 我國臨(lin) 床真實世界數據研究高地,“屆時,國內(nei) 有需求的患者用這些國際創新藥械會(hui) 越來越快”。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趙麗(li) 梅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