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門頭溝區七成人口受災 百名規劃師上山進村服務門頭溝災後重建
北京市門頭溝區妙峰山鎮丁家灘村位於(yu) 永定河右岸,地勢較低,本次強降雨中受災嚴(yan) 重。近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跟隨規劃編製團隊前往丁家灘村時看到,道路兩(liang) 旁堆滿被洪水衝(chong) 斷的樹木、門窗等,部分房屋倒塌,挖掘機正在進行淤泥、雜物的清理等工作。
8月11日起,門頭溝區的相關(guan) 行業(ye) 主管部門、各鎮街及北京市規劃院、北京市建築院、北京建築大學等16家規劃編製團隊的百名規劃師走進門頭溝上山進村,在門頭溝8個(ge) 鎮街178個(ge) 行政村莊開展全區範圍內(nei) 災後規劃摸排,為(wei) 科學編製災後重建規劃收集第一手資料。
被暴雨席卷後,門頭溝區進入災後重建規劃階段。在近日舉(ju) 行的北京市防汛救災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hui) 上,門頭溝區委書(shu) 記喻華鋒曾介紹,初步統計,全區受災人口約31萬(wan) 人,約占全區人口77%,有40個(ge) 村需要重建。
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hui) 門頭溝分局規劃事務科科長張剛介紹,本次災後規劃摸排評估工作啟動後,相關(guan) 部門製定了摸排的技術標準,各行業(ye) 主管部門以及規劃團隊分工合作,收集匯總了受災區域的房屋建築、道路交通、市政設施、溝域建設空間和生態空間損毀情況,並基於(yu) 災損情況進行分類,分析全區地質災害發生和風險防控情況,建立台賬和全區數據底圖,形成災後重建項目庫,為(wei) 下一步規劃編製工作打好基礎。
北大國土空間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吳昊天告訴記者,經過近10天的走訪,他負責的摸排工作基本結束,下一步,工作人員將對房屋進行清理,在恢複村莊水電的同時啟動村民異地安置的可行性研究,盡快解決(jue) 當下受災群眾(zhong) 的住宿問題。
該院規劃師李澤祥介紹,為(wei) 最快時間內(nei) 完成摸排工作,規劃團隊兵分幾路,前往不同村進行摸排測繪,除了水淹情況、災害點的分布、房屋損毀外,公共服務設施、文物設施等損毀的情況他們(men) 也都一一排查。
幾天來,規劃師早上8時半就集合開工,直到夜幕降臨(lin) 才結束工作。晚上,團隊還要將白天測繪的數據進行上傳(chuan) 、校核,確保數據無誤。
吳昊天說,通過摸排走訪,他們(men) 也分析了此次丁家灘村受災嚴(yan) 重的原因,“該村沿河而建,傍著山穀,所以這次受災既有永定河河水泛濫的原因,也有山洪的衝(chong) 擊。”
“由於(yu) 地處北方,以前村莊在規劃建設時沒有充分考慮山洪防禦問題,所以村莊的防禦能力不足。”吳昊天介紹,“村裏的很多道路具有排洪功能,但隨著村莊發展,有些道路被侵占或被改線,使得強降雨過程中排洪不是很順暢,這也是不可忽視的原因。”
這些細節都被一一記錄在案,並且將在村莊重建中得到完善。吳昊天說:“通過這次受災,我們(men) 也意識到,村莊應對極端天氣帶來自然災害的能力要提高,比如一些擋水設置的高度需要提升,對山洪排洪溝的規劃也應該進行調整,把洪水引向更合理的走向。”
除摸排調查,工作組還深入村民家裏,了解受災村民的需求以及他們(men) 對於(yu) 災後重建的想法。張剛介紹,對於(yu) 受災嚴(yan) 重、水淹範圍較大的村子,如果具備搬遷條件,相關(guan) 部門會(hui) 和村民溝通易地搬遷重建,但要考慮村民的意願以及財政情況、周邊地質災害風險等多重因素。
張剛介紹,目前門頭溝區已經製定了災後重建規劃的工作方案,由區領導掛帥,統籌推進相關(guan) 工作,計劃開展多個(ge) 專(zhuan) 項規劃,包括河道沿線綜合防災的規劃、村莊重建和選址安置方案等,“我們(men) 計劃本月底前完成各行業(ye) 現狀調查、數據收集匯總與(yu) 分析等工作,形成現狀調查評估數據,盡快推動下一步工作”。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敏 實習(xi) 生 王可意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