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氣候變化背景下石窟寺保護大足宣言》正式發布

發布時間:2023-08-22 11:04:00來源: 央視新聞

  在重慶市大足區召開的首屆石窟寺保護國際論壇於(yu) 今日(21日)圓滿落下帷幕。本次論壇共收到來自全國文博機構、科研院所、高校、企業(ye) 以及多個(ge) 國家學者的56篇發言摘要,在展現石窟寺保護研究領域幾十年成就的同時,也充分彰顯出本屆論壇跨學科跨領域的綜合屬性。論壇閉幕式上發布了《氣候變化背景下石窟寺保護大足宣言》(以下簡稱“宣言”)。

  與(yu) 會(hui) 代表在石窟保護目標與(yu) 發展願景方麵達成如下共識:

  01

  重申國際理念

  遵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92)》和《巴黎協定(2015)》確立的目標和原則,讚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zhuan) 門委員會(hui) (IPCC)、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hui) (ICOMOS)、國際文物保護與(yu) 修複研究中心(ICCROM)等國際組織在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中作出的引領性貢獻。我們(men) 呼籲多學科交叉融合,深化全球氣候變化研究,倡導以石窟寺價(jia) 值闡釋—監測預警—環境控製—災害治理—保護修複為(wei) 一體(ti) 的石窟寺綜合保護理念。

  02

  開展保護行動

  積極製定保護規劃,有序實施保護項目,加強石窟寺監測預警,提升石窟寺智能化管理水平,探索開展預防性保護,預防並阻滯病害發育,最大限度降低和消除極端氣候條件對石窟寺造成的災害性破壞,增強石窟寺抵禦安全風險的能力,切實保護好石窟寺文化遺產(chan) 的核心價(jia) 值。應更多地關(guan) 注中小石窟的係統性保護。

  03

  加強科學研究

  積極開展氣候變化背景下的石窟寺保護基礎科學研究和關(guan) 鍵技術研發,深化跨學科合作,高度關(guan) 注石窟寺失穩、水害侵蝕、風化破壞等普遍性問題的針對性、專(zhuan) 門化解決(jue) 技術和方法,拓寬適用新技術推廣試用範圍,加強氣候變化條件下石窟寺預控技術儲(chu) 備;關(guan) 注石窟寺考古和數字技術在文物信息保存和價(jia) 值闡釋、石窟寺遺產(chan) 展示創新、石窟寺遺產(chan) 地能力建設等領域的作用和潛力,注重石窟寺數字化信息的規範提取,加強數字遺產(chan) 信息對保護、修複的支撐,盡最大努力留存更多的遺產(chan) 信息。

  04

  加強風險防控

  倡導石窟寺安全風險精準監測與(yu) 防控,關(guan) 注長時序多場耦合監測數據挖掘,提升石窟寺風險監測預警能力,有效管控氣候變化下的石窟寺潛在風險,為(wei) 石窟寺保護項目實施和延滯石窟寺潛在風險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05

  助力可持續發展

  支持社會(hui) 力量廣泛參與(yu) 石窟寺保護利用和多渠道社會(hui) 資金投入,鼓勵和嚐試遺產(chan) 地社區參與(yu) 石窟寺遺產(chan) 日常管理的機製體(ti) 製,推動石窟寺保護利用成果惠及在地社區,帶動當地經濟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

  為(wei) 實現本次論壇所確立的目標與(yu) 願景,我們(men) 呼籲:

  建立穩定的交流合作機製,定期開展石窟寺保護學術交流研討,加強國際(地區)合作研究;成立專(zhuan) 門化的專(zhuan) 業(ye) 谘詢機構,落實石窟寺保護國際論壇計劃,協調石窟寺遺產(chan) 保護國際交流合作相關(guan) 事務;製定係統教育培訓交流計劃,促進石窟寺保護人才培養(yang) 與(yu) 遺產(chan) 地韌性能力建設;探討建立專(zhuan) 門性保護研究交流機構的可行性,推動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石窟災害治理、技術與(yu) 材料研發、監測預警體(ti) 係構建、價(jia) 值挖掘與(yu) 保存等新技術、新方法的共享與(yu) 推廣試用;推動建設全球石窟寺遺產(chan) 曆史影像數據庫,為(wei) 石窟寺文化傳(chuan) 播與(yu) 藝術欣賞創造更多維的場景。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