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烙畫藝人四十載以“烙”代墨 鐵筆生花“燙”出《清明上河圖》

發布時間:2023-08-31 09:4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解說】14米長的《清明上河圖》長卷,10米長的《永樂(le) 宮壁畫》卷軸,巨幅敦煌莫高元素作品……

  近日,記者在甘肅省蘭(lan) 州市的一間工作室裏,探訪了今年60歲的烙畫民間藝人薑中,這是他以“烙”代墨,從(cong) 事烙畫的第40年。在淡黃色的紙張上,經過烙筆的潤色,圖案變得生動形象,深淺不一的褐色線條中透著古樸的韻味。

  薑中打開手中14米長的“清院本”《清明上河圖》長卷,這是他耗時兩(liang) 年完成的最新長卷作品,緩緩展開,十分震撼。在作品中,燙烙線條細膩流暢,畫麵古樸典雅、濃淡相宜。畫中的每個(ge) 人物姿態不一,表情栩栩如生,十分細膩。

  【同期】烙畫民間藝人 薑中

  這幅作品從(cong) 臨(lin) 摹、打底稿,到完成烙製,前後兩(liang) 年時間。是整個(ge) 打一遍線稿,然後再進行烙製。咱們(men) 現在看的這個(ge) 橋(局部),因為(wei) 它的人物很多,你看他人物的表現,他的動態,他的步履,他的挑擔的時候那種姿態,他的纖夫動態都不一樣的。纖夫拉纖的時候,前麵引纖的人,他是怎麽(me) 樣的姿態,他背纖的姿態腳的用力地(動作)都不一樣。

  【解說】烙畫是以“烙”代墨,用鐵筆生花,薑中介紹說,作畫時最考驗手上的力道。要色淺就用力輕,要色深就用力重,一旦拿捏不穩就會(hui) 將紙張燙破。

  【同期】烙畫民間藝人 薑中

  根據原作的顏色不同,再根據自己的理解,分輕重緩急。(比如)裏麵的一些人物或者是船隻比較稀疏的情況下,你稍微一疏忽,有時候會(hui) 把這個(ge) 紙張烙透,就會(hui) 前功盡棄。(所以)必須是一絲(si) 不苟,每一個(ge) 部分都是重點。

  【解說】作為(wei) 薑氏烙畫的第三代傳(chuan) 人,在薑中兒(er) 時的記憶中,爺爺用煤油燈燒鐵釘烙畫的情景常常浮現在腦海裏,也正是受此影響,他對烙畫的感情尤為(wei) 深厚。

  【同期】烙畫民間藝人 薑中

  像我爺爺那個(ge) 時候他是用針,用鐵針在煤油燈上,燒紅了,在木頭上燙。像我父親(qin) 用當時的無線電,是那樣的烙鐵,是不可調控的。我們(men) 現在是這個(ge) 筆頭有細的有粗的,比如要畫這個(ge) 鳥,鳥的羽毛叫絲(si) 毛,你要用筆尖,比較細的。那麽(me) 你在畫岩石的時候,你必須要用寬的筆頭。

  【解說】除了《清明上河圖》長卷,薑中還烙製了10米長的《永樂(le) 宮壁畫》長卷等作品,在傳(chuan) 承傳(chuan) 統烙畫技藝的基礎上,運用國畫、素描、剪紙、貼畫等技法,讓烙畫藝術更加立體(ti) 。

  據史料記載,烙畫源於(yu) 西漢、盛於(yu) 東(dong) 漢,後曾一度失傳(chuan) ,直到清代才被民間藝人重新發現整理。以前多在木質材料上繪製,現在則多見於(yu) 宣紙、絲(si) 絹等材質。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