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火人間】社區的早晨
【煙火人間】
作者:肖複興(xing) (《人民文學》雜誌社原副主編)
社區的早晨,即使酷暑,炎熱如火,依然人氣很旺。旁邊的幾個(ge) 大小超市,進進出出的人最多;銀行和郵局裏,人也不少。在新型的社區,這些配套的服務設施都在跟前,和住宅隻隔一條小馬路,方便人們(men) 的日常生活。有意思的是,這幾處,見到的大多是老人。隻有社區大門前的馬路上,不停穿行著三輪電動車和摩托車,騎車的是清早第一撥送快遞的年輕人。社區的甬道上,奔跑的快遞小哥,手裏提著各種包裹和塑料袋,頭盔下滴落著汗珠。
社區的早晨,年輕人上班之後,基本上是老人的天下。
超市裏,還能見到老頭兒(er) ,銀行和郵局裏,則絕大多數是老太太。很明顯,各家的財政大權,基本掌握在老太太的手上,老頭兒(er) 隻是幫忙幹提東(dong) 西的力氣活兒(er) 。當然,這樣的力氣活兒(er) ,不少也是老太太親(qin) 力親(qin) 為(wei) 。她們(men) 嫌老頭兒(er) 買(mai) 的菜挑得不仔細,便自己肩背著大大的提兜,或手推著小車,奔波於(yu) 超市和社區,累並快樂(le) 著。提兜和小車上露出鮮綠的菜葉、淡黃的雞蛋和這個(ge) 季節裏正上市的紅豔豔的鮮桃、瓜紋鮮亮的西瓜。這些豐(feng) 富的色彩,跳躍在她們(men) 身旁,很快也會(hui) 蹦到中午和晚上的餐桌上,迎接放學、下班回來的孩子們(men) 。這一份鮮豔的色彩濾掉了幾分夏日的酷熱,塗抹著美好一天裏的期待。
這個(ge) 社區建於(yu) 新世紀初,算算有小二十年的光景了。最開始入住這裏的,大多是外地來北京打拚的年輕人。他們(men) 買(mai) 房的目的很明確,想安定下來,把各自的父母接過來一起住,一來盡盡孝心,二來讓老人幫助照看孩子,三代同堂,一舉(ju) 兩(liang) 得。小兩(liang) 口或都來自外地,或一方是本地人,他們(men) 的父母,便從(cong) 外地來到北京,或從(cong) 北京老城住進這裏。
日子如風,小二十年,就這樣過去了。對於(yu) 一座古城、一個(ge) 社區,二十年並不算長;但是,對於(yu) 人生,二十年可不算短,它占去了人生的四分之一,甚至更多。最開始住在這裏的年輕人,如今也已經五十上下,不過從(cong) 外表上看,還不怎麽(me) “顯山露水”;老人卻明顯變得蒼老,最年輕的也七十開外,不少已經“八張”了。
白天,社區裏人很少;晚上,下了班的中年人、年輕人或放了學的孩子,在花木叢(cong) 中、梧桐樹下散步或跑步。而在早晨,老年人不約而同地出動了,到處能看到雙鬢斑白、滿臉皺紋的他們(men) 。偶爾,也能見到拄著拐杖的龍鍾老者,他們(men) 不會(hui) 出現在超市銀行郵局裏,那些繁雜的事,已經顧不過來了。風燭殘年之際,他們(men) 需要操心自己的身體(ti) ,活動衰老的身軀,和緊迫的時間進行頑強的抗爭(zheng) 。
不過,大多數的老人腿腳還很利索,他們(men) 樂(le) 意出入超市、銀行、郵局,覺得既辦了事情,又鍛煉了身體(ti) ,還體(ti) 現了自身的價(jia) 值。社區的門前,常見到這樣拎著大包小包的老人,精神飽滿地相互打著招呼,讓人感受到社區的生氣和活力。
記得去年春末的一個(ge) 早晨,從(cong) 超市歸來,走進社區,忽然看見一座樓前的小花園一片凋零,有些意外。這家是前幾年剛搬來的,買(mai) 的二手房。主人是一對年近四十的中年夫婦,一眼相中了房前的這個(ge) 小花園,當下痛快出手,買(mai) 下了房子。小花園麵積有近二十平方米,當初隻是稀稀拉拉地種著幾株薔薇。他們(men) 鋤掉薔薇,換上滿滿一花園的月季,還在花園四周圍上一圈漂亮的矮木欄。這一切,都是請專(zhuan) 業(ye) 園林工人幹的,幹得確實漂亮。月季開放的時候,株株挺拔秀氣,五彩斑斕,花香四溢。雙休日的早晨,能看見他們(men) 夫婦倆(lia) “你挑水來我澆田”般打理月季,興(xing) 致很高。這才過去了幾年,月季大多枯死,木欄也都被雨水漚爛,東(dong) 倒西歪,一片狼藉。小花園以前繽紛花開的盛景,夢一樣地隨風而逝了。想想,也難怪,他們(men) 夫婦倆(lia) 工作忙,心氣遠不如剛搬來時那樣高漲。小花園,顧不過來了。
今年開春,他們(men) 家的小花園又有了生氣。凋敗的矮木欄全部換成了雕花鐵藝圍欄,很是美觀。枝葉零落成泥的月季都拔掉了,地上鋪了一道鵝卵石小徑,蜿蜒通向他們(men) 家的露台門。小徑兩(liang) 旁,擺著幾盆天冬草和綠蘿之類的綠植,小徑周圍有限的空地上,種了幾株不高的紫薇。荒蕪的小花園驟然綠意蔥蔥,尤其是清晨,露水打濕了鵝卵石小徑,打濕了天冬草、綠蘿和紫薇樹葉,濕潤而晶瑩,連帶著樓棟的四周都清新了許多。
一打聽,原來是他們(men) 把老丈人和丈母娘從(cong) 外地請了過來。這一對夫婦忙不過來,便請這一對老夫婦幫忙。小花園,交接班似的,交到了老人的手裏。這一切的打理,沒有像孩子那樣大手大腳請什麽(me) 專(zhuan) 業(ye) 工人,都是老人自己動手,一點點弄成的。有時候早晨從(cong) 超市買(mai) 東(dong) 西回來,見這一對老夫婦在小花園裏忙乎,彼此熟絡起來了,便常相互打著招呼。我誇讚他們(men) :“還得是老將出馬,一個(ge) 頂倆(lia) !”老爺子倒也不客氣,說:“那是!家有一老是一寶嘛!”老太太在一旁咯咯地笑。
這天早晨,從(cong) 超市回社區,路過樓前的這個(ge) 小花園,看到園子裏那幾株紫薇開花了。花不開便罷,一開就開得茂盛鮮豔,紫紅色的小碎花擠在一起,一簇一簇的,那麽(me) 親(qin) 密,風吹過來,搖頭晃腦,像是在交頭接耳,興(xing) 致勃勃地說著什麽(me) 。想起汪曾祺先生描寫(xie) 紫薇花開的文字:“一個(ge) 枝子上有很多朵花。一棵樹上有數不清的枝子。真是亂(luan) 。亂(luan) 紅成陣。亂(luan) 成一團。簡直像一群幼兒(er) 園的孩子放開了又高又脆的小嗓子一起亂(luan) 嚷嚷。”說的就是眼前紫薇花開的樣子,就是他們(men) 家老少同堂忙亂(luan) 又重拾煙火氣旺盛的樣子。
可惜,這天早晨,沒見到這一對老夫婦,很想對他們(men) 說說汪曾祺老先生寫(xie) 的這段話。
《光明日報》(2023年09月04日 01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